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渔猎东北:从街溜子到山海王 > 第128章 房款交割显豪气,落户京城悄无声

定下了院子,孟家一行人从雨儿胡同出来,心情都与来时大不相同。王秀娥和韩晶晶脸上带着一种如梦似幻的喜悦与忐忑交织的复杂神情,脚步都有些轻飘飘的。丫蛋则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奶奶,妈妈,那个大院子真的是咱们家了吗?我可以在那个葡萄架下面玩吗?”

孟礼欢抱着海娃,脸上带着沉稳的笑意,一边应付着女儿的问题,一边在心里快速盘算着接下来的步骤。三万六千八,这不是个小数目,但他早有准备。这次带来的,除了家人,还有那张存着巨款的存折,就贴身揣在里衣口袋里,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与安心。

秦海龙看着孟礼欢一家子的反应,心里也觉得欣慰。他拍了拍孟礼欢的肩膀,笑道:“行啊,礼欢,眼力够毒,下手也够快!这院子,值!”

“还得谢谢海龙哥你和周哥帮忙牵线搭桥,不然我们这外地人,上哪儿找这么合适的院子去。”孟礼欢真诚地道谢。

“自己人,不说这些。”秦海龙摆摆手,“接下来就是办手续、交款了。老李那边会抓紧,估计也就这一两天的事儿。你们是回招待所等,还是……”

孟礼欢略一沉吟,说道:“海龙哥,要不这样,麻烦老李同志那边抓紧办,需要什么材料我们全力配合。款项我这边随时可以支付。另外……能不能麻烦周哥,带小军和晶晶她们,去百货大楼转转,买点日常用的东西?这院子定了,总得置办些被褥、锅碗瓢盆,总不能一直住招待所。”

他考虑得很周全。自己要和秦海龙一起去处理正事,带着家人不方便,而且那种场合,母亲和妻子难免紧张。让周卫国带着她们去采购,既能安顿即将入住的新家,也能让她们慢慢熟悉北京城,缓解一下陌生感。

韩晶晶闻言,有些犹豫地看了孟礼欢一眼。让她去花钱置办东西,她心里没底,也不知道该买啥,怕买贵了或者买差了。

孟礼欢看出她的顾虑,低声安慰道:“没事,晶晶,就跟周哥去,看着买,实用的就行。钱的事儿别担心,我这儿有。就当是……提前熟悉熟悉咱们的新家该怎么布置。”

周卫国爽快地答应:“没问题,交给我。我知道几个地方,东西实在,价钱也公道。”

于是,两拨人分头行动。周卫国开着另一辆吉普车,带着韩晶晶、王秀娥、两个孩子和孟小军去了王府井百货大楼。而孟礼欢则和秦海龙一起,再次去找老李,办理购房的具体事宜。

接下来的两天,孟礼欢几乎都在跟着秦海龙和老李奔波。去房管所提交材料、核实身份、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契约……整个过程,孟礼欢都表现得异常沉稳老练,完全不像个第一次经历这种大事的年轻渔民。

在房管所的办公室里,当需要支付房款时,孟礼欢在数道目光的注视下,从容地从怀里掏出那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存折。他动作不疾不徐,打开存折,确认了上面的金额,然后按照要求,填写单据,办理转账。

那厚厚存折上显示的余额,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也足以让经办人员和一旁的老李心中剧震。他们原本看孟礼欢衣着普通,还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心里多少有些嘀咕,不知秦海龙为何如此看重这个年轻人。直到此刻,他们才明白,这位是真人不露相,家底厚实得吓人!

三万六千八百元,在这个工人月薪几十块的年代,是一笔足以让人眩晕的巨款。孟礼欢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干净利落地划了出去,那份气定神闲,仿佛花的不是几万块,而是几十块钱。

老李的态度愈发恭敬,跑前跑后,手续办得异常顺利。秦海龙在一旁看着,嘴角始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知道孟礼欢有钱,但看到他如此沉稳地处理这么大一笔交易,心里对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这小子,不仅有运气,有胆识,更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定力和格局。

“孟同志,这是房契、地契(当时还有类似概念的相关证明文件),您收好!从今天起,雨儿胡同甲七号那处三进四合院,就正式归到您名下了!”老李将一沓盖着鲜红大印的文件郑重地交到孟礼欢手中,语气充满了完成一桩大事的轻松。

孟礼欢接过那沉甸甸的文件,仔细查看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小心地收好。这一刻,饶是他心志坚定,也不由得心潮微微起伏。在北京城核心区域,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未来价值无法估量的四合院!这在他重生之初,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辛苦了,老李同志。”孟礼欢再次与老李握手,“后续如果有什么需要维护或者咨询的,可能还要麻烦您。”

“好说好说!孟同志以后就是咱们这片儿的住户了,远亲不如近邻嘛,有事您尽管言语!”老李满脸堆笑。

手续办妥,从房管所出来,外面阳光正好。孟礼欢深吸了一口带着汽车尾气和城市尘埃的空气,感觉却格外清新。他侧头对秦海龙笑道:“海龙哥,事儿总算办利索了。走,我请你跟周哥吃顿饭,好好感谢一下!”

秦海龙也没推辞,笑道:“成!是该庆祝一下!不过不用你破费,我知道个地儿,烤鸭不错,离这儿也不远,咱们走着就能去。”

另一边,周卫国带着韩晶晶她们在百货大楼的经历,也是另一番光景。

王府井百货大楼对于王秀娥和韩晶晶来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那明亮的灯光,光滑的地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摩肩接踵的人群,都让她们看得眼花缭乱,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周卫国显然是个有经验的,他直接带着她们去了卖布匹、床上用品和日用百货的楼层。

“弟妹,大娘,你们看这被面,这棉花,都是好料子,睡着舒服。”

“这暖水瓶,这搪瓷盆,结实耐用。”

周卫国一边介绍,一边帮着挑选。

韩晶晶一开始还紧紧攥着孟礼欢给她的那一叠钱(孟礼欢提前取了一些现金给她),不敢轻易开口。但在周卫国的鼓励和引导下,她渐渐放松下来,开始凭着女主人的本能和审美,挑选起家用的物品。

她细心地比较着棉布的质量,用手感受着棉花的柔软度,挑选着印着喜庆图案的被面。给公婆选厚实暖和的,给自己和礼欢选素雅耐看的,给孩子们选活泼鲜艳的。她又去挑了结实耐用的铁皮暖水瓶、印着红双喜字的搪瓷脸盆和痰盂、一套白瓷带蓝边的碗碟……

每买一样东西,她都在心里默默计算着价钱,既想买好的,又忍不住心疼。王秀娥更是看什么都觉得贵,在一旁小声嘀咕:“这北京的东西就是金贵,这脸盆在咱屯里供销社,能买俩了……”

周卫国听着,也不多劝,只是笑着帮忙拿东西。孟小军则成了主要的劳动力,大包小包地扛着,脸上满是兴奋,能跟着欢哥来北京,还参与布置新家,他觉得与有荣焉。

丫蛋和海娃倒是开心坏了,看着五颜六色的商品,尤其是玩具柜台,眼睛都不够用了。周卫国还给丫蛋买了个会眨眼的布娃娃,给海娃买了个小小的拨浪鼓,把两个孩子高兴得直跳。

等到采购完毕,回到吉普车旁,后备箱几乎被塞满了。韩晶晶看着这一大堆东西,心里既充实又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一下子花了多少钱。

晚上,两拨人在秦海龙说的那家烤鸭店汇合。孟礼欢看到家人脸上那混合着疲惫与兴奋的神情,以及周卫国车上那满满的“战利品”,不由得笑了。

“都买齐了?”他问韩晶晶。

韩晶晶点点头,小声说:“买了好多,花了不少钱……”

“没事,该花的就得花。”孟礼欢安慰道,顺手接过她手里还拿着的一个新买的鸡毛掸子,看了看,笑道:“这掸子不错,以后打扫院子用得着。”

吃饭的时候,孟礼欢将办好的房契给家人看了看。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条文和印章,但那张正式的文书,还是让王秀娥和韩晶晶彻底安心下来,脸上露出了踏实而幸福的笑容。

“手续都办妥了,钱也付清了。明天咱们就能搬点东西过去,稍微收拾一下,就能住进去了。”孟礼欢宣布道。

王秀娥看着儿子,眼圈有些发红,喃喃道:“好啊,好啊,在京城也有个家了……俺们老孟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丫蛋啃着香喷喷的烤鸭卷饼,含糊不清地说:“爸爸,新家好大,我喜欢!”

海娃也挥舞着拨浪鼓,咿咿呀呀地附和。

看着家人满足的笑容,孟礼欢觉得,这笔巨款花得值!非常值!

他没有大肆声张,没有摆酒请客,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八五年的初夏,在北京城的后海边上,落下了一枚属于他孟礼欢的,沉重而稳固的棋子。

落户京城的第一步,走得扎实而低调。接下来,便是如何在这座藏龙卧虎的城市里,经营好这份产业,守护好这个新家,同时,也不忘那遥远山海间的根与魂。

夜色中的北京城华灯初上,孟礼欢牵着韩晶晶的手,走在回招待所的路上,身影融入这古都的人流,平凡,却又带着一股破土而出的新生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