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案的结果给大伙儿敲了个警钟。在外头压力大,家里事又多的情况下,那个一贯“不多管闲事”的港英 ** ,也觉得得动动手脚了。
可当港督尤徳瞅见那份文件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嚯先生,这文件写得真挺细,确实能给人指条明路。但有一点我得说清楚,咱们港府管不了租客平均租房大小这事。”
汇丰银行的浦伟士可能没往这方面想,但港府,那靠卖地赚钱的主儿,对这些小细节的重要性,心里跟明镜似的。
“尤徳先生,这对港英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就是想让香岛的百姓都能有个自己的窝,有个挡风避雨的地儿。”嚯东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尤徳摇了摇头说:“那香岛得建多少屋邨?咱们没那么多地!”
“据我所知,香岛现在开发的地方还不到百分之一呢。香岛那么大,新界、九珑还有好多没动过的地方,我觉得这事不难。”嚯东说得斩钉截铁。
尤徳盯着嚯东,笑着说道:“这动了整个香岛地产商的奶酪,不光是怡和、太古,还有华资的九珑仓、和记、会徳丰。抱歉,这文件我批不了。联盟要是真成了,理事会那边也不会点头。作为交换,咱们可以把监管的手伸到恒隆、远东这些华资银行上。”
嚯东一听,不说话了,摊了摊手:“港府有港府的难处,但我认定的事,不会改。”
从港府出来,嚯东叹了口气,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香岛的好多地产商早就跟港英穿一条裤子了……
算了,想那么多也没用。
“我就是个普通人。”嚯东点上雪茄,上了珑腾LM600。没多久,港府支持下的房屋租赁行业联盟就成立了,理事会里头有怡和、太古、林希慎家族、张祖珊家族这些大佬,会员呢,就是香岛那些大大小小的中介和小地产商,不少还是社团控制的租房中介。
一眨眼就到了十二月,港岛传出个大新闻:恒隆银行,香岛数一数二的华资银行,遭遇了挤兑 ** !
大伙儿排队排得没完没了,就想把自己的存款全取出来。
为了这个,他们连多年的定期利息都不要了。
铁娘子摔跤那会儿,香岛的房地产市场就垮了,有的媒体早就跳出来说,香岛有些银行肯定得步恒生银行被挤兑的后尘。
嚯东跟沈弼、浦伟士也聊过,香岛的小银行和财务公司一直靠高利息拉存款。
虽然高利息挺吸引人,但储户们心里头其实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的钱打了水漂。
银行要是亏了,挤兑那是分分钟的事。
只要有人开始抢着取钱,银行要不是之前亏空了倒闭,就是被这挤兑的风给刮跑了。
银行收了钱,就得放贷,不然哪儿来的利息给人?
可挤兑一来,银行哪儿能在短时间里把钱收回来?没人帮忙的话,就两条路:要么被人收了,要么破产。
在香岛,银行的主要客户都是房地产公司,地价一垮,银行和财务公司也跟着倒霉,肯定得赔钱。
这时候,储户们就像个桶,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得翻。
按理说,恒隆银行的规模也不小了,抗风险能力应该还行。为什么这次偏偏是它先遭殃呢?
说起来也是点儿背,摊上了一堆麻烦事。
头一件就是谢利源金铺。这金铺清朝同治六年就开了。七十年代那会儿,黄金价格嗖嗖往上涨,谢利源推出了个“千足黄金积存计划”,让大伙儿可以开黄金账户,按当天的金价买卖黄金。这计划一出来,那叫一个火,业内估摸着他们吸了两千多万资金呢。
可谢利源那纸黄金,根本不是在市场上买卖真金白银,黄金储备也不够。
到了1982年8月,啯际金价突然大涨,每两黄金涨了快一千五百块,谢利源没办法,只能去市场上补货,结果资金链断了,9月6号就宣布倒闭了。
金铺倒闭后,市面上就开始传,说谢利源跟恒隆银行关系铁,拿着谢利源黄金券的人跑到恒隆银行想兑现金,被拒了。
这下可好,恒隆银行支付困难的消息满天飞,挤兑的风潮就这么起来了。两天时间,就被提走近一亿港币。
还好恒生银行、渣打银行和中银及时出来挺恒隆银行,挤兑的 ** 才暂时压下去了。
第二件麻烦事,俩月后,大来财务公司欠了好几家银行总共六点五亿港币,还不上了,只好清盘。恒隆银行的俩董事同时也是大来的董事,这下恒隆银行的偿债能力又被质疑了。后来,市场上好几家活跃的财务公司也相继倒闭,人心惶惶的。
第三件扯上恒隆的事,是恒生银行和渣打银行。港英那边一查,发现恒隆的问题比看上去严重多了。调查人员发现恒隆银行藏了一笔坏账,立马就拒付恒隆银行的一张支票。这下恒隆银行又成了焦点,挤兑的事又爆发了。
恒隆银行正被挤兑的事烦着呢,郭英男悄悄地回到了香岛。这时候,香岛左派的一些商人正在尖沙咀的私人会所“零四三”里头密谋大事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