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八年,江南道监察御史陈明远接到一道加急奏折,内容让他面色骤变。奏折中提到,近月来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屡发命案,死者皆面容扭曲,尸体呈现诡异青紫,似被邪祟所害。更令人不安的是,当地百姓传言这些尸体夜晚会复活,化为半人半尸的怪物,残害生灵。
陈明远放下奏折,窗外雨势正盛。作为皇帝派往江南的钦差,他深知此类案件若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民变。更何况乾隆皇帝近年来对江南地区的控制越发严密,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牵动朝局。
备马,即刻启程前往杭州。陈明远对门外的侍卫吩咐道。
三日后,陈明远抵达杭州府衙。知府周大人率众官员跪迎。寒暄过后,陈明远径直前往停尸房。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腐臭扑面而来。昏暗的烛光下,五具尸体整齐排列,每具尸体都穿着完整的寿衣,面色青紫,嘴唇发黑,指甲缝中渗出黑色液体。
这些是近半月来死亡的五名男子,皆为钱塘县富户。周知府低声道,每具尸体都是在深夜从棺材中爬出,袭击活人后再次死亡。但诡异的是,这些尸体死亡时身上并无伤痕,只是面色如此可怕。
陈明远蹲下身,仔细检查一具尸体。尸体保存完好,不像普通尸体那般僵硬,反而透着一种诡异的弹性。当他用手指按压尸体的脸颊时,竟感到一丝温热。
奇怪,这尸体尚有温度...
就在此时,窗外雷声大作,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房间。陈明远猛地转身,只见门缝下露出一丝布料——那是守夜衙役的制服颜色。然而,当他冲出门外时,却只看到空荡荡的走廊和一串湿漉漉的脚印,通向黑暗深处。
大人!大人小心!身后传来衙役的惊呼。
陈明远还未回头,便感觉后颈一凉,一股腥风袭来。他本能地侧身闪避,一道黑影擦肩而过。借着走廊尽头的烛光,他看到一个身影——那人穿着寿衣,面色青紫,双眼漆黑,指甲足有三寸长,正朝一名衙役扑去。
来人啊!有尸魔!
衙役们的惊呼声中,那已扑倒一名同伴,利爪插入其脖颈。鲜血喷涌而出,却在触及尸魔面庞的瞬间化作黑雾。被袭击的衙役很快也站了起来,眼中同样闪烁着诡异的红光。
结阵!快结阵!周知府大喊,从袖中掏出一把符纸折叠的手枪,这些是尸魔,非人力可敌!
陈明远被两名衙役护在中间,眼睁睁看着周知府连开三枪,符纸在空中燃烧,形成一道火墙。尸魔们似乎畏惧火焰,暂时退去。
陈大人,事态紧急,我需告知您实情。周知府压低声音,这些并非普通的尸变,而是,百年前便有记载的邪物。它们由怨气凝聚,不惧寻常刀剑,唯惧朱砂、糯米与黑狗血。
百年前?陈明远眉头紧锁,这与我手中奏折提到的历史可有联系?
周知府面色凝重:大人有所不知,这钱塘县曾是明朝抗清重地,清军入关时在此屠城三日,尸横遍野。当地百姓传言,冤魂积聚,化为尸魔,百年一现。
陈明远思索片刻,问道:可有当地道士或懂法术之人?
有,西湖边栖霞观的白眉道长,精通奇门遁甲,驱邪除魔。
立刻请他前来相助。
周知府领命而去。陈明远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雨夜,心中忧虑。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尸变案件,背后必有隐情。而作为钦差大臣,他不仅要破案,更要稳定民心,以免引发更大的动荡。
雨声中,他隐约听到远处传来凄厉的嚎叫,那是尸魔的呼唤,也是历史的悲鸣。一场关乎生死、正义与冤屈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第二章:栖霞道长
夜色深沉,雨势渐弱。陈明远在县衙书房翻阅着周知府送来的案卷。这些年来,钱塘县及周边地区共报告了二十七起类似案件,死者多为男性,年龄在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皆为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更令人生疑的是,所有死者生前都曾参与过同一次土地交易。查阅县志,陈明远发现那片土地原是明代抗清义士的埋骨之地,后来被当地一位富商买下,兴建宅院。
有意思。陈明远自语道,这似乎与历史有关。
正当他沉思之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周知府带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走了进来。
陈大人,这位是栖霞观的住持白眉道长,精通奇门遁甲之术,驱邪除魔甚是灵验。
白眉道长拱手行礼:贫道听闻大人前来查案,特来相助。
陈明远打量着这位道长,见他虽已年过六旬,但眼神锐利,气度不凡,不像寻常道士。于是起身回礼:有劳道长。不知对近日发生的尸魔案件有何见解?
白眉道长捋须道:这些确实是尸魔,但非寻常尸魔。普通尸魔由尸体腐化而成,而这些尸魔却是修炼成形的尸魔,背后必有邪术作祟。
修炼成形
尸体若经特殊处理,注入邪灵或咒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活力,甚至获得超常能力。此类尸魔不惧寻常法器,需用特殊手段方能降服。白眉道长从袖中取出一张黄符,这是贫道特制的镇尸符,可暂时镇压尸魔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