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国,一个曾如世外桃源般存在于大陆东南隅的神秘小国。传说其先祖乃上古神只后裔,能与灵兽沟通,尤擅驯养一种名为“青鸾”的仙禽,其羽翼流光溢彩,啼声清越,能引动天地灵气。青丘国虽小,却因这层神秘色彩和一代代贤明君主的治理,得以在强邻环伺中偏安一隅,享四时之乐,民风淳朴,夜不闭户。
然而,盛衰有数,天道无常。当北境草原上崛起一支名为“猼訑”的蛮族部落,一切都改变了。猼訑人生性剽悍,逐水草而生,以战养战,其首领“鸠魔”更是野心勃勃,视青丘国的富饶与那传说中的青鸾为囊中之物。
青丘国末代君主名“曦和”,乃一位温文尔雅、醉心诗书的君主,于治国用兵之道却颇有欠缺。他继位时,国库渐虚,军备松弛,朝中更有奸佞当道,蒙蔽圣听,将猼訑人日益迫近的威胁视作寻常游牧摩擦。
终有一日,猼訑人的黑旗如乌云般压境。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弯刀,脸上涂着狰狞的油彩,发出震天的咆哮。青丘国的军队,久疏战阵,一触即溃。都城“栖霞城”的城墙,在猼訑人悍不畏死的冲击下,如同朽木般崩塌。
那是青丘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公元前 312 年,夏历七月,残阳如血,将整片天空染成不祥的赤色。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糊的气味,混杂着百姓绝望的哭喊和猼訑人粗野的狂笑。
宫殿内,曦和君主跪倒在祖先牌位前,手中紧握着象征王权玉珏的半块残片,泪已流干。他看着冲入宫门的猼訑士兵,看着他们肆意践踏象征祥瑞的青鸾园,看着那些曾侍奉他、歌颂他的宫人被拖拽出去,或被斩杀,或被掳掠,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悲凉。
“贼寇!吾乃青丘国君!尔等竟敢……”他的斥责声被一个猼訑士兵的弯刀斩断。鲜血喷溅在他华贵的龙袍上,宛如雪地里绽开的红梅。
宫外,青鸾园中传来凄厉的鸣叫。那是被惊扰的青鸾,它们感受着主人的绝望和国运的终结,悲鸣声响彻云霄,其声悲切,竟似能引动天象。原本晴朗的夜空,当月轮升起之时,竟泛起一层诡异的暗红色光晕,一轮巨大的、仿佛泣血的血月,悄无声息地悬于天际,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城破,国灭。青丘国的宗庙被付之一炬,典籍被付之一炬,象征着荣耀与传承的一切,在猼訑人的铁蹄下化为灰烬。幸存的百姓或被屠戮,或沦为奴隶,曾经繁华的栖霞城,沦为一片废墟焦土。
猼訑人搜刮了所有能找到的财宝,带走了所有年轻美貌的女子和孩童,在废墟之上竖起象征征服的图腾。他们认为,青丘国就这样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但他们错了。
就在血月高悬之夜,当最后一批猼訑士兵劫掠完毕,心满意足地离开栖霞城,准备返回北境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诡异的浓雾毫无征兆地笼罩了整片废墟。那雾气非白非灰,而是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暗紫色,带着浓郁的腐朽与怨恨气息。雾气之中,隐隐传来无数低沉的呜咽、刻骨的诅咒和不甘的呐喊。
侥幸未被掳走的几个青丘老弱,躲在废弃的地窖中,惊恐地听着外面的动静。他们看到,那些本应死去的青丘士兵的尸体,竟然缓缓站起,他们的身躯布满创伤,血肉模糊,双目空洞无神,却燃烧着熊熊的幽蓝色鬼火。他们沉默地站立在废墟之上,组成一道道诡异的阵列。
更令他们魂飞魄散的是,那些平日里慈眉善目的宫娥内侍,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匠人,那些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的魂影也一个个从瓦砾堆中、从焦黑的房梁上浮现出来。他们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残缺不全,脸上凝固着临死前的恐惧、痛苦或是不解。
这些魂影,与那些死去的战士一起,在血月的映照下,在暗紫雾气的笼罩中,汇聚成一团巨大而阴森的怨念。他们没有立刻冲向逃走的猼訑人,而是盘旋在已成废墟的故土之上,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嚎,仿佛在举行一场无声的、绝望的恸哭。
从此,栖霞城,这座青丘国的都城,再也没有迎来真正的白昼。
第一章:守墓人的发现
十年过去了。
时间似乎能抚平一切伤痛,但对于青丘国故地而言,时间只是沉淀了仇恨,孕育了更深的恐怖。
猼訑人撤离后,因忌惮那晚发生的诡异之事——他们中有不少人声称,在撤退时看到身后的大地上浮现出无数幽蓝鬼火,听到鬼哭狼嚎,甚至有几个落单的士兵在雾气中迷失,回来时已是疯癫,胡言乱语着什么“鬼国”、“冤魂索命”——猼訑人再未踏足此地一步。他们甚至绕道而行,在地图上将这片区域标记为“禁忌之地,永夜鬼域”。
周边国家听闻青丘国灭国时的惨状和后续的诡异事件,也将其视为不祥之地,鲜少有人敢靠近。曾经繁华的栖霞城,彻底沦为了一片被遗忘的废墟,被世人称为“鬼城”或“青丘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