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总是来得缠绵。淅淅沥沥的雨丝打在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顺着屋檐蜿蜒而下,在窗棂下织成一道朦胧的水帘。
苏清辞坐在窗前的绣架旁,指尖拈着绣针,正为襁褓中的女儿绣一顶桃花纹的软帽。小家伙刚满周岁,乳名唤作“桃桃”,眉眼间竟有几分她的温婉,又带着萧砚的俊朗,此刻正趴在萧砚怀里,小手攥着他的衣袖,咿咿呀呀地哼着,偶尔发出清脆的笑声。
萧砚坐在一旁的竹椅上,一手托着桃桃,一手翻着书卷,目光却时不时飘向苏清辞。窗外的雨雾氤氲,映得她侧脸柔和,鬓边别着一朵新鲜的白梅,是今早他从院子里折来的。阳光透过雨帘,在她发间投下细碎的光,让他想起前世忘川河畔那缕消散的桃花香,心中既有庆幸,又有珍视。
“爹爹,娘亲。”
门口传来清脆的童音,三岁的儿子萧念安举着一把小小的油纸伞,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跑了进来,伞沿还滴着水。他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脸上沾了些泥点,却笑得眉眼弯弯。
“念安,慢点跑,别摔着。”苏清辞放下绣针,起身迎了上去,伸手擦了擦他脸上的泥点,“怎么淋着雨回来了?不是让你在隔壁李婆家等娘亲吗?”
“我、我去看桃花了!”萧念安举起胖乎乎的小手,手里捏着一朵被雨水打湿的桃花,花瓣微微下垂,却依旧粉嫩,“娘亲喜欢桃花,念安摘给娘亲。”
苏清辞心中一暖,接过桃花,放在鼻尖轻嗅,依旧是熟悉的甜香。她揉了揉儿子的头:“谢谢你,念安。不过下次下雨别乱跑了,娘会担心的。”
“知道啦!”萧念安用力点头,目光落在萧砚怀里的桃桃身上,眼睛一亮,“爹爹,我能抱妹妹吗?”
萧砚放下书卷,笑着将桃桃递给他:“小心点,妹妹还小,要轻轻抱。”
萧念安小心翼翼地接过桃桃,动作笨拙却认真,小脸上满是郑重。桃桃似乎很喜欢哥哥,伸出小手抓住他的衣袖,咯咯地笑了起来。
看着一双儿女依偎的模样,苏清辞靠在萧砚肩头,心中满是安宁。这一世,没有宫闱倾轧,没有血海深仇,只有柴米油盐的平淡,和家人相伴的温暖。她常常会想起前世的片段,那些痛苦与遗憾,如今都成了提醒她珍惜当下的印记。
“在想什么?”萧砚握住她的手,指尖温热。
“在想,幸好遇到了你。”苏清辞抬头看他,眼中满是温柔,“这一世,真好。”
萧砚心中一软,低头在她额间印下一个轻吻:“是我幸好遇到了你。清辞,以前我总觉得,人生若有遗憾,便不算圆满。可现在才明白,遗憾是为了让重逢更珍贵,苦难是为了让平淡更甘甜。”
他想起前世在皇陵的孤寂,想起忘川河畔的等待,想起轮回路上的寻觅。那些煎熬的时光,在看到苏清辞的那一刻,都化作了值得。
雨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院子里的桃树上。桃花被雨水洗过,显得格外娇嫩,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折射出五彩的光。
萧砚抱起桃桃,苏清辞牵着萧念安,一家人走进院子。萧念安挣脱母亲的手,跑到桃树下,仰着头看满树繁花,时不时伸手去够低垂的枝丫。
“爹爹,娘亲,你们看!桃花开得好漂亮!”他兴奋地大喊。
萧砚笑着走过去,将他举起来,让他够到枝头的桃花。苏清辞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的身影,又看了看怀中熟睡的桃桃,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
风吹过,桃花花瓣簌簌飘落,落在他们的发间、肩头。萧砚放下萧念安,走到苏清辞身边,从背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清辞,你看,院子里的桃花,每年都开得这么好。”
“是啊。”苏清辞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的体温,“就像我们的日子,岁岁年年,平安喜乐。”
萧砚紧紧抱着她,心中默念:清辞,前世我没能护你周全,让你受尽委屈。这一世,我定用一生守护你和孩子们,让你们永远活在阳光里,再也不见风雨。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萧念安渐渐长大,成了镇上有名的聪慧少年,读书刻苦,待人谦和,颇有萧砚的风范。桃桃也出落得亭亭玉立,继承了苏清辞的绣工,一手桃花绣得比母亲还要传神。
萧砚的书铺成了镇上文人墨客聚集地,他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常常与人谈诗论画,日子过得闲适自在。苏清辞的绣坊也越做越好,她绣的桃花帕、桃花扇,不仅在镇上供不应求,还被往来的商人带到外地,成了江南有名的特产。
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萧砚都会带着苏清辞和孩子们去城外的桃林。萧念安会和父亲比试爬树,看谁摘的桃花最多;桃桃会挽着母亲的手,在桃花树下散步,听母亲讲那些温柔的故事;萧砚则会坐在一旁的青石上,看着妻儿的身影,眼中满是笑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