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百八十一年,冬。
沧京城的冬天,寒风如刀,刮过紫禁城的宫墙,发出呜呜的声响。太和殿内,气氛却比殿外的寒风更加冰冷。皇帝姜弘卧病在床已有月余,病情日渐沉重,已无法临朝理政。朝堂之上,以太子太师张敬之为首的一派,趁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隐隐有架空太子、图谋不轨之势。
东宫之内,太子姜昭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年方二十,虽聪慧仁厚,却缺乏政治经验,面对张敬之等人的步步紧逼,束手无策。
“老师,您看这可如何是好?”太子看着眼前的少傅兼左都御史苏承志,语气中充满了焦虑。苏承志是苏辰的曾孙,年近四十,沉稳干练,是太子最信任的臣子。
苏承志眉头紧锁,沉声道:“殿下,张敬之狼子野心,如今陛下病重,他更是肆无忌惮。近日,他已暗中调动京营中的亲信部队,加强了对皇宫的守卫,其用心昭然若揭。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对策,否则,恐生变故。”
“可我们手中没有兵权,如何与他抗衡?”太子担忧地问道。
“殿下放心,”苏承志说道,“臣已暗中联络了兵部尚书王大人、吏部尚书李大人等几位忠臣,他们都愿意支持殿下。另外,臣还派人前往北境,通知镇北侯姜继业将军,让他率军回京勤王。只是,姜将军远在北境,大军赶来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必须在这半个月内,守住东宫,等待援军到来。”
太子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好,老师,我都听你的。只要能保住祖宗的江山社稷,我什么都愿意做。”
与此同时,宰相府内,张敬之正与几位亲信密谋。
“大人,时机差不多了。”御史大夫赵坤说道,“如今陛下病重,太子年幼无能,京营的兵权也大多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伪造一份陛下的传位诏书,拥立三皇子为帝,大事可成!”
张敬之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赵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苏承志和太子还在东宫,他们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必须先除掉他们。”
“大人放心,”京营禁军统领李虎说道,“末将已率领五千禁军,包围了东宫。只要大人一声令下,末将立刻率军冲进去,将太子和苏承志一网打尽!”
张敬之点了点头:“好!事不宜迟,今夜三更,动手!”
夜幕降临,沧京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东宫之外,五千禁军严阵以待,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半边夜空。李虎手持长剑,站在队伍最前面,眼神冰冷地盯着东宫的大门。
东宫之内,苏承志早已得到消息,他率领东宫侍卫,加固了宫门,做好了战斗准备。
“殿下,张敬之的人已经来了。”苏承志走到太子身边,沉声道,“臣已在东宫四周设下了埋伏,他们想要冲进来,没那么容易。”
太子紧紧握住手中的佩剑,虽然心中恐惧,但还是强装镇定:“老师,我不怕。只要能和老师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三更时分,李虎大喝一声:“兄弟们,冲进去!拿下太子和苏承志,赏银千两!”
五千禁军如潮水般冲向东宫大门。然而,就在他们靠近大门时,突然从两侧的暗处射出密集的箭矢。
“啊——!”禁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有埋伏!快退!”李虎大喊道。
就在这时,苏承志率领东宫侍卫,从东宫大门内冲了出来,对禁军发起了反击。
“杀!”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苏承志手持长剑,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他的剑法精湛,每一剑都能精准地刺向敌人的要害。一名禁军士兵挥舞着长枪,向他刺来,苏承志侧身避开,同时长剑一送,刺入了那名士兵的胸口。
太子也不甘示弱,他虽然年幼,但也受过严格的武学训练。他手持佩剑,跟在苏承志身后,斩杀了几名冲上来的禁军士兵。
李虎见状,心中大怒,他亲自率军冲锋,想要突破东宫侍卫的防线。苏承志见状,立刻迎了上去。
“李虎,你竟敢以下犯上,图谋不轨!”苏承志怒喝道。
“苏承志,识时务者为俊杰。”李虎冷笑道,“张大人已经掌控了朝政,太子大势已去,你还是束手就擒吧!”
“休想!”苏承志大喝一声,挥剑向李虎刺去。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李虎的刀法凶猛彪悍,苏承志的剑法则灵动飘逸。几十个回合下来,两人依旧难分胜负。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李虎心中一惊,以为是苏承志的援军到了,连忙回头望去。
只见一队骑兵从远处疾驰而来,为首的将领正是北境镇北侯姜继业。他率领三万北境骑兵,日夜兼程,终于在关键时刻赶到了沧京城。
“张敬之谋反,诛杀叛逆者,赏!”姜继业大声喊道。
北境骑兵如一阵狂风般冲入禁军阵中,禁军士兵本就士气低落,看到北境骑兵到来,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