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天亮后不遇见 > 第22章 归京复命献良策 朝堂论辩定乾坤

永熙三百零三年,秋,九月。

历经数月的艰辛,姜承宇与苏慕言终于率领赈灾队伍,满载着江南百姓的感激与祝福,返回了沧京城。

此时的沧京城,秋高气爽,金桂飘香。与江南水灾时的满目疮痍不同,京城依旧是一派繁华安定的景象。然而,姜承宇和苏慕言心中清楚,这份繁华背后,仍有许多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他们去操心。

他们没有片刻停歇,稍作休整后,便立刻前往皇宫,向皇帝姜允谦复命。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姜承宇和苏慕言身着官服,神色庄重地跪在殿中。

“臣姜承宇(苏慕言),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皇帝姜允谦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江南之事,辛苦你们了。灾情如何?百姓们的生活是否安定了?”

姜承宇起身,恭敬地奏道:“启禀陛下,托陛下洪福,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与江南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江南水灾已基本控制。溃决的堤坝已初步修复,受灾百姓也已得到妥善安置,开始重建家园。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只是此次水灾暴露了江南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体系薄弱的问题。若不加以根治,恐日后再发大水,百姓将再次遭受苦难。”

苏慕言也补充道:“陛下,臣等在江南期间,不仅主持赈灾,亦对当地水利状况进行了详细勘察。发现许多堤坝建于前朝,历经风雨侵蚀,早已不堪重负。且河道淤塞严重,排水不畅,这也是此次水灾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皇帝姜允谦皱起眉头,沉声道:“那依二位爱卿之见,当如何应对?”

姜承宇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投入重金,对江南主要江河的堤坝进行加固和重修,并疏通淤塞的河道。同时,应建立常设的水利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维护与巡查,制定完善的防洪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此计甚妙!”苏慕言赞同道,“臣补充两点。其一,治水需调动民力,但要严禁地方官借机摊派徭役、搜刮民财,需派御史全程监督。其二,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小型水利,如沟渠、水塘等,既可增加粮食产量,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洪灌溉作用。”

两人的建议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殿下文武百官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就在此时,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张谨却出列反对:“陛下,臣以为,二位大人的建议虽好,但耗资巨大,恐难实现。如今国库虽有盈余,但北境边防、西北军饷、各地官学修缮皆需用钱,若再投入巨资治水,恐国库空虚,一旦有突发状况,将难以为继。”

张谨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不少官员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显然也认同他的担忧。

姜承宇立刻反驳道:“张大人此言差矣!江南乃我朝赋税重地,粮米之乡。若任由水患频发,不仅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税收亦将大受影响。今日投入治水,看似耗费巨大,实则是为日后的长治久安投资。若等到下次水灾发生,再花重金赈灾,损失只会更大!”

苏慕言也道:“张大人担心国库空虚,臣能理解。但臣以为,资金并非不能解决。其一,可从皇室内库调拨一部分银两;其二,可下令各地富商大户捐资助建,对贡献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其三,可适当延缓一些非紧急项目的开支,优先保障治水工程。”

张谨仍不服气:“可调动民力,恐引发民怨。江南百姓刚遭水灾,元气未复,再征徭役,怕是……”

“张大人多虑了。”姜承宇打断他,“臣等计划推行‘以工代赈’之法。百姓参与治水,每日不仅管饭,还能获得一定的工钱。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治水的人力问题,又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两人与张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姜承宇和苏慕言引经据典,结合江南实际情况,一一驳斥了张谨的疑虑。他们的言辞恳切,论据充分,不仅说服了殿上的百官,也打动了皇帝姜允谦。

皇帝姜允谦沉默许久,终于开口道:“朕意已决!采纳姜承宇、苏慕言二位爱卿的建议,启动江南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命姜承宇为江南水利总督办,苏慕言为副总督办,负责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张谨,你身为户部尚书,务必全力配合,确保治水款项足额、及时拨付,不得有误!”

“臣遵旨!”姜承宇、苏慕言和张谨齐声应道。

散朝后,姜承宇和苏慕言走出皇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终于定下来了。”苏慕言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便是要将计划付诸实践了。”

“是啊。”姜承宇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斗志,“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完成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业。”

两人正说着,身后传来了脚步声。他们回头一看,只见太子少傅周怀安快步走了过来。

“二位大人留步。”周怀安拱手道,“今日朝堂之上,二位大人的风采,真是令人佩服啊。”

“周老大人过奖了。”姜承宇连忙拱手回礼,“也是多亏了陛下的信任与支持。”

周怀安微微一笑:“陛下英明,二位大人能干,实乃我长明国之幸。老夫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周老大人请讲。”苏慕言说道。

“是关于江南教育的事。”周怀安说道,“江南遭此大灾,许多书院被毁,学子们流离失所。老夫希望二位大人在主持治水的同时,也能关注一下江南的教育重建。毕竟,人才是国家之本啊。”

姜承宇和苏慕言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周老大人放心。”姜承宇说道,“我们早已考虑到这一点。在制定治水计划时,就已将重建书院、恢复教学纳入其中。待治水工程稍有进展,我们便会着手推动江南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那就好,那就好。”周怀安欣慰地笑了,“有二位大人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

告别了周怀安,姜承宇和苏慕言返回了侯府。他们没有休息,立刻召集了相关官员,召开了江南水利工程筹备会议。

会上,他们详细阐述了工程的总体规划:第一步,用半年时间,对江南主要江河的堤坝进行紧急加固,疏通主要河道,防止冬季汛期再次引发灾害;第二步,用两年时间,对堤坝进行全面重修和升级,修建新的排水、灌溉系统;第三步,建立长期的水利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工程效果能够长久保持。

同时,他们还对人员分工、款项使用、监督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务必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确保工程质量。

会议结束后,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姜承宇亲自前往江南,坐镇江宁府,统筹协调工程的各项事宜。苏慕言则留在京城,负责与朝廷各部沟通,协调粮草、物资和人员的调配,同时监察工程款项的使用情况。

虽然两人分隔两地,但他们通过书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工程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他们的努力下,江南水利工程进展顺利。紧急加固堤坝的工作如期完成,成功抵御了冬季的小规模洪水。百姓们看到了希望,参与治水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江南的教育重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在苏慕言的协调下,朝廷拨付了专项资金,用于修复被毁的书院。同时,还从京城派遣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前往江南,帮助当地恢复教学。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永熙三百零四年,秋。

江南水利工程的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加固后的堤坝高耸坚固,疏通后的河道宽阔通畅。江南地区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了灾前水平。

姜承宇和苏慕言再次返回京城,向皇帝姜允谦复命。

金銮殿上,皇帝姜允谦看着两人呈上的工程报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二位爱卿,你们辛苦了!江南水利工程圆满完成,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真是功不可没!”

“陛下过奖了。”姜承宇和苏慕言躬身道,“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朕决定,对你们进行重赏!”皇帝姜允谦说道,“封姜承宇为‘靖安公’,苏慕言为‘文靖公’,赏赐黄金千两,良田千亩!同时,对所有参与治水的官员和百姓,也都给予相应的嘉奖!”

“臣等谢陛下隆恩!”

皇帝姜允谦又道:“江南水利工程虽已完成,但后续的维护和管理也至关重要。朕命你们二人继续负责江南水利的后续工作,确保工程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臣等遵旨!”

散朝后,姜承宇和苏慕言走出皇宫,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耀眼。

“终于告一段落了。”苏慕言笑着说道,眼中充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成就感。

“是啊。”姜承宇握住他的手,“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了长明国的繁荣,为了百姓的幸福。”

苏慕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嗯,新的开始。无论未来还有多少挑战,我们都一起面对。”

两人相视一笑,并肩走在皇宫的石板路上。他们的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他们将在守护长明国的道路上,一直携手走下去,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