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46章 灌浆润穗惜水源,修具整场待秋收

小暑一到,雁归村的糜田就进入了 “灌浆定产” 的关键期 —— 穗壳里的籽粒正从乳白转成金黄,饱满得能撑裂壳缝,此时最忌旱涝:旱了籽粒会瘪,涝了穗会发霉。晋北有 “小暑灌穗,水贵如油” 的老话,村民们守着新修的引水渠,比往年更用心地把控着每一次浇水的量。

“浇水得选清晨或傍晚,正午土温太高,水浇下去会烫坏根系!” 陆承泽蹲在渠边,手里拿着个小木勺,量着流入田中的水量,“农书里说,灌浆期糜苗需水量虽大,但不能漫灌,得‘隔行浇’,一行浇透,一行留干,让根系能透气,不然容易烂根。” 他身后的引水渠闸门旁,挂着块木牌,写着 “每日浇两时辰,分地块轮灌”—— 这是村民们商量好的规矩,避免抢水,也不浪费。

苏晚秋提着个陶罐,沿着苗行撒着草木灰水:“李叔说,浇水后撒层草木灰,既能锁住墒气,又能补钾肥,让籽粒更瓷实。” 她趁弯腰撒灰的间隙,悄悄将陶罐里的水兑了点灵泉水 —— 灵泉水能让水分更快被根系吸收,还能减少病害,浇过的苗行比其他地方更显翠绿,却只说是 “陶罐里的水晒过太阳,温乎些,不伤根”。浇水时,她特意绕着王大爷家的糜田多浇了半渠水 —— 他家的地是沙土地,保墒差,之前大风刮倒的苗刚缓过来,得多补点水。

苏小石头拿着个小锄头,在浇过的田埂边扒小沟:“三姐,陆知青说,扒这些小沟能让多余的水流到渠里,不淹着苗根。我还把沟边的杂草拔了,免得抢水!” 他的小鞋沾了泥,却跑得欢,时不时蹲在地里摸穗粒,惊喜地喊:“三姐,这粒硬多了!是不是快熟了?”

灌浆期的水分管理刚上轨道,秋收的准备就跟着铺开了。村东头的打谷场里,张婶带着几个媳妇正清扫场地,手里的扫帚把地面扫得光溜溜的:“晒粮的竹席得提前翻出来晒两天,去年用过的得补补窟窿,别漏了粮。场边的草垛也得挪远些,免得刮风把草屑吹到粮里。” 她身边的竹筐里,放着针线和碎布,是用来补竹席的,针脚走得细密,比新席还结实。

赵木匠的铁匠铺前,围满了修农具的村民。陆承泽正帮着给镰刀包铁皮,锤子敲得 “叮叮” 响:“农书里说,镰刀包铁皮能让刀刃更耐磨,割穗时不卷刃,比磨十次都管用。” 老村长拿着把旧木耙,让赵木匠把耙齿换粗些:“今年的糜穗沉,耙齿细了容易断,得换结实的,好把脱粒后的秸秆耙干净。” 王大爷家的犁头坏了,村民们你凑块木板、我找根铁钉,没半天就帮着修好了,王大爷握着修好的犁头,眼眶红了:“谢谢大伙,不然我秋收都没家伙使。”

李大夫也没闲着,背着药箱在晒场和农具铺间转,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艾草和薄荷:“晒场边撒点艾草,能驱麻雀,免得晒粮时鸟来啄;农具上抹点薄荷油,能防生锈,明年还能用。” 他还叮嘱村民,秋收时别用受潮的农具,免得把病菌带到粮里。

傍晚时分,灌浆的糜田在夕阳下泛着金红的光,打谷场的竹席晒得暖洋洋的,修好的农具摆在墙边,像列好队的 “战士”。村民们坐在场边的草垛上,分着张婶带来的糜子面窝头,聊着秋收的打算。张婶说:“今年收粮时,咱们还按去年的规矩,年轻的割穗,媳妇们脱粒,老人孩子捡穗,快得很!” 陆承泽则翻着农书说:“今年可以试试‘分段收割’,先割熟得早的穗,避免都熟了来不及收,掉在地里浪费。”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饥荒年代种田忙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