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20章 秋耕晒垡选良种,旱防预案筑根基,技术赋能备秋播

八月初的日头刚把土晒得发烫,雁归村的荞麦选种现场就围满了人 —— 五村凑来的荞麦种堆在打谷场的苇席上,陆承泽蹲在中间,手里捏着两粒饱满的黑荞麦,按娄烦 “秋选种、粒满仓” 的老规矩,高声念着选种标准:“一等种,粒圆黑亮、无虫眼,咬开胚乳白;二等种,粒略扁、色稍暗,无霉点;三等种,瘪粒、碎粒,留着喂禽”,边说边把手里的荞麦掰给众人看,胚乳的白芯在阳光下透着瓷实。

老周带着流民组负责筛种,用的是小吴爹特制的 “分级筛”—— 三层竹筛叠在一起,上层筛孔大(留一等种),中层中等(筛二等种),下层细小(漏三等种)。周娃也捧着个迷你筛,蹲在旁边学筛种,黑荞麦从筛孔漏下来,落在他的小布兜里:“爹,俺筛的都是一等种,能种在俺家田不?” 老周笑着点头,手里的筛子没停:“等翻完地,就让娃种自己筛的种!” 可晒到一半,东河村的王村长就皱了眉:“俺们村的种,一等种才占六成,不够种五亩地啊!”

“俺们村匀给你们!” 南村的刘村长当即应,让人从自家的种堆里捧出二十斤一等种,“俺们村的种够,多的给你们救急,秋收后还点新荞麦就行!” 陆承泽还教大伙 “温水催芽”—— 一等重用 30 度温水浸两小时,再用湿布裹住,放在通风的棚里,三天后冒白芽就能播。晚秋蹲在旁边守着催芽的种,悄悄往温水里滴了两滴灵泉水:“陈爷爷说,温水加‘露水珠’(灵泉水),芽出得齐,还抗病!” 周妻带着妇女们缝催芽布,粗布缝成一尺见方的小袋,每个袋装三斤种:“俺们连夜缝,保证明天一早能用上!”

秋耕晒垡是八月的重头戏。按娄烦 “秋翻晒土,虫死土肥” 的说法,翻地后得让土在太阳下晒半个月,既能杀死土里的虫卵,又能让土块变松。老周牵着黄牛,拉着改良后的犁犋走在最前 —— 小吴爹给犁铧加了层铁皮,犁得更深,还能把土里的草根翻出来。“翻地要深五寸,” 老周教流民青年扶犁,“草根翻出来晒死,明年种荞麦就不抢肥!” 邻村的李村长带着劳力们来帮忙,他们推着新做的 “碎土耙”,把翻出来的大土块耙碎:“俺们村老辈说,土块碎如豆,荞麦长得厚!”

晒垡刚开了头,秋旱的隐忧就冒了头 —— 连续十天没下雨,翻好的土晒得发裂,用手一捏就碎。老村长召集五村开应急会,在 “秋旱预案图” 上画了三个红圈:“雁归村和邻村修蓄水池,东河村和西河村清老井,南村负责编保墒膜(玉米皮编织的),每村出十个劳力,跨村支援!” 小吴爹带着木匠们做 “蓄水池木框”—— 用榆木拼成三尺见方的框,埋在田边,里面铺油纸,能存两百桶水。老周带着流民组清老井,井里的泥沙积了半尺深,他们用木桶一桶桶往外淘,井水渐渐变清:“再清两天,就能抽水上田了!”

技术流动站的 “秋播专项培训” 在赛场边看得热闹。陆承泽蹲在翻好的地里,用木尺量出间距:“荞麦行距一尺二,株距八寸,太密了会倒伏;油菜行距一尺,株距六寸,能和荞麦套种,明年春天当绿肥!” 他还在地上画 “套种示意图”,荞麦用黑圈标,油菜用绿三角标,连没上过扫盲班的农户都能看懂。老陈则把 “秋播注意事项” 写在木板上,插在田埂边:“荞麦忌连作,别种在去年种过荞麦的地;油菜要施足底肥,用腐熟的羊粪最好”,字又大又粗,谁都能看清。

农具共享站的秋播适配更细致。小吴爹带着木匠们调整耧车的行距 —— 把荞麦耧的漏嘴间距调到一尺二,油菜耧调到一尺,还在耧车上刻了刻度:“按刻度调,不用每次量,省时间!” 他还做了 “播种勺”,一勺正好播十粒荞麦种,保证每穴的种量均匀。“俺们村要借五台荞麦耧,三天后用!” 西河村的张村长来预约,小吴在 “秋播农具预约表” 上记下,还提醒:“耧车刚调过行距,别乱改,播完记得擦油!” 共享站的角落里,还堆着编好的保墒膜,是南村的妇女们编的,每块能盖半亩地:“秋旱时盖在荞麦垄间,能保水,还能防杂草!”

傍晚收工时,五村的秋播筹备已见成效 —— 荞麦选种完毕,一等种够种二十亩;翻地晒垡十亩,土块晒得发白;蓄水池修了三个,老井清了两口;保墒膜编了五十块;农具适配完,就等下雨播种。大伙聚在晒场边,分着周妻做的荞麦面窝头(用去年的陈荞麦磨的),喝着张婶熬的绿豆汤。李村长咬着窝头说:“按这进度,九月初就能播种,只要下场雨,今年的荞麦准能丰收!” 老周望着翻好的地,心里满是踏实:“有五村一起干,再旱也不怕,秋播肯定顺!”

夜里的技术流动站亮着灯。陆承泽整理秋播筹备数据:荞麦选种 150 斤(一等种 100 斤),油菜选种 50 斤;翻地晒垡 10 亩,蓄水池 3 个(总储水 600 桶),保墒膜 50 块;农具适配 15 件(耧车 5 台、碎土耙 3 台、播种勺 7 把)。“明天再查一遍催芽的种,没问题就定播种日!” 陆承泽指着数据说,晚秋则在旁边画 “秋播进度表”,标着 “八月底晒垡完、九月初播种、九月中旬追肥”,老陈把进度表抄五份,分给各村村长。

八月十五的晨光刚照进晒场,催芽的荞麦种就冒了白芽 —— 芽尖嫩白,顶着小小的种壳,像一群小虫子趴在布上。周娃跑过来,指着芽尖喊:“爹,芽出来了!能种了吗?” 老周蹲下来,摸了摸芽尖:“再等两天,芽长一寸,就能种进晒好的土里了!” 远处的蓄水池里,已蓄了半池雨水(昨夜下了场小雨),保墒膜在晒场上铺得整齐,耧车在共享站里闪着光,五村的秋播,就等着这场雨停,等着把希望的种子,种进晒透的土里。

风拂过晒垡的地,土块在阳光下泛着白,远处的山坳里,新渠的水还在流,老井的水已变清,技术流动站的培训声还在田埂上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