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409章 肃清吏治之始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409章 肃清吏治之始

作者:抽象派作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00:50:48

第409章 肃清吏治之始

天色渐渐亮,一个个身材瘦小的老头快步跑着赶来武英殿,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乘坐马车而来。

须臾间,武英殿内便聚起了一群面色黝黑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这些老者平日里在御园的边角地摆弄菜蔬,

或是照料宫中几亩薄田,皆是种地的行家里手。

也是京城农政院的诸位大人。

此刻一进殿,瞧见那奏疏,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般大。

朱元璋此刻极为高兴,指了指地上:

“快看这个,朕已经命人照着奏疏画出来了。”

顷刻间,一众小老头挤作一团,

盯着地上模拟画出的甘薯植株模样指指点点,

不消片刻,武英殿地面便被踩出了一个又一个杂乱脚印。

“这甘薯既是藤蔓生,依俺看,那栽种间距得宽些,

好让它蔓藤有伸展余地,不然相互缠搅,养分都争没咯!”

一位须发白、身形佝偻却声若洪钟的老汉率先开腔,

手中比画着间距大小,那架势仿佛此刻脚下就是千亩良田。

“哼,莫要瞎咧咧!”

旁边一位精瘦干练、脸颊深陷的老者不服气地怼道,肘子也用力怼了怼:

“间距宽了,地不就浪费啦?

甘薯既高产,紧凑着种,多施几遭肥,

蔓藤相互遮遮阴,保不准还能多结几个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殿中嗡嗡声响成一片。

有说要深挖沟垄利于排水,防着甘薯烂根,

有的坚持浅种,称其适应性强,浅土层也能猛扎根。

还有操心该何时剪藤扦插,怎样留存母株的,

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朱元璋与朱标郭英站在一旁,乐呵呵地听着,

场面虽嘈杂,但心中满是宽慰。

朱标则不时俯身捡起地上散落的土块,

歪着头看着甘薯种植的排列布置,

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沉思。

种地,是宫中一众皇帝所研习的第一要务,

他作为太子,自然当仁不让。

“都莫吵了,嚷嚷吧唧的,争什么争。”

朱元璋一声断喝,殿内瞬间噤声,

“等种子一到,在宫中辟出几块地,

各自按法种种看,秋收时比比,谁的法子好,一看便知!”

众人轰然应诺,眼里闪烁着激动与跃跃欲试。

武英殿内仅仅安静了片刻,

一众老头便又开始大声嚷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将他们赶走,并吩咐人打扫殿内。

他看着地上的一个个泥脚印,心中没有不满,反而看向朱标,叮嘱道:

“国朝大事,两件最重,种好地,打好仗,

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于国朝有益,

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标儿要待他们好。”

太子朱标脸色严肃:

“父亲身体康健,莫要说此等不吉利的话。”

“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哪还有这般忌讳,

朕不怕死,但不想死,为父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办”

说到这,朱元璋眼窝深邃,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为父还要看着标儿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能够撑起这大明天下,

放心吧,朕顶得住。”

“还请父亲放心,儿子定当竭尽全力!”

“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笑,转而看向一旁静静站立的郭英,笑道:

“郭四啊,你那个去打仗的儿子怎么样了?好像是叫.郭铨?”

身穿甲胄,有些威武的郭英脸色古怪起来,拱了拱手:

“回禀陛下,臣六子的确名为郭铨,

此时就在陆云逸军中担任火枪兵副职,与徐增寿一同操持火枪兵之事。

前些日子他送来家书,直言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

臣看后.甚感欣慰。”

朱元璋的脸色柔和了几分:

“好啊,前些日子九江也来信了,

说他学了不少本事,还说军中太苦了,

其他同僚都不知道累,只有他一天天看起来病歪歪的,打不起精神。

这些小子,天生富贵,不知民间疾苦,

在军中待着,谁不累,都是强撑,

只是他有退路,大不了当个闲散国公,尤为明显罢了。”

大概是心情舒畅,郭英觉得,今日陛下话都多了起来。

他笑了笑,连连点头:

“陛下说的极是,郭铨先前也是个不上进的,

我与他说了,以后老子的钱他一分也别想,这才老老实实从军去了。

现在看,倒是对了,

陆云逸这个小子,倒是弄出了不少新东西。

不过五千兵,凭借火枪就能破十万人营寨,

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此话一出,朱元璋的脸色凝重了几分,同样点头:

“火器是个好东西,但军中都是一些老家伙,

他们不喜欢用火器,觉得麻烦还杀不了多少人,还不如弓弩。

现在,朕倒是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说的?”

朱元璋在上首来回踱步,看向太子朱标:

“标儿,日后不论是朝堂还是军中,多用一些年轻人,

对于一些新东西,他们上手快,也更灵巧,脑子也活泛。”

说到这,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狠辣,轻哼一声:

“不像朝堂地方中一些人,仗着资历深,占着茅坑不拉屎,

就如这都督府,若是蓝玉不回来管着他们,

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哪有年轻人做事爽利。”

朱标脸色凝重,大明新立二十年,

冗官冗员倒是还未出现,只是朝中论资排辈十分严重,

一些立国之时的老人还占据着关键位置,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但偏偏,就是因为他们,

政令推行的速度才极慢,显得死气沉沉。

太子朱标眼中同样闪过狠辣,稍稍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

“父亲,九江与云逸在云南遭遇刺杀,

背后之人定然胆大包天且势大,朝廷不可放过此等机会,

儿臣以为,应由三司联合查案,都督府协同,

将此事的幕后之人揪出来,

肃清朝堂,以正清明!”

朱元璋顿住脚步,脸色陡然阴沉下来,

发出一声冷哼,而后回到御案后坐下.

过了许久,他才沉声开口:

“刚刚打了胜仗,主将就遭遇刺杀,

用的还是重弩,真是胆大包天!

着令三司联合查办此事,务必在京军回归之前,查出凶手,给一众军卒一个交代。”

朱标微微躬身,眼中闪过锐利。

他知道今日父皇突兀答应此事的原因,

因为甘薯产量高的确认,让朝廷多了不知多少底气!

“儿臣遵命!”

这时,略有急促的声音再次在武英殿外响起,

守卫军卒手拿一份标识着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匆匆冲了进来。

郭英见状连忙迎了上去,接过文书。

“将军,云南都司急报。”那军卒压低声音。

郭英点了点头:“下去吧。”

郭英转而快步上前,冲着御案而去,将手中奏疏递了出去:

“陛下,云南急报。”

一旁的太子朱标心中一惊,又是急报?

朱元璋接过奏疏,打开迅速阅览。

[臣云南都指挥使司宁正谨奏,

恭上奏章于大明皇帝陛下御前:

臣闻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近日云南昆明府发生一事,实为罕见之天罚奇案,

臣闻之骇然,不敢隐匿,特上此疏,以陈其事,伏望陛下圣裁。昆明府内,有一青楼,其掌柜苗鸿狼戾不仁,作恶多端,

以青楼为饵,诱骗良家女子,

更以此为手段,勾结地方豪强,巧取豪夺,

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怨声载道,天怒人怨。

受害者中,有士人名熊承宇,家境殷实,

本欲奋发图强,不料遭此横祸,

其父被害,家产亦被苗鸿勾结权贵侵吞。

熊承宇悲愤填膺,于大雨倾盆之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