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雁过留声时咖啡未温 > 第334章 锈线断了,春天才开始

清晨的西槐巷,第一缕阳光还未翻过断墙,整片废墟已先一步亮了起来。

不是光,是花。

幽蓝如夜穹坠落的花瓣铺满了每一寸焦土,从倒塌的梁柱间钻出,在锈蚀的钢筋上攀爬,顺着老砖缝里渗出的湿气一路向上,开成一片片脉络泛着青金微光的海。

那些光并不刺眼,反而像呼吸般明灭起伏,仿佛整片废墟正一吸一呼,缓慢地、温柔地苏醒。

七户人家几乎同时推开窗。

有人惊叫,有人后退,有人怔在原地,手还搭在生锈的窗框上。

风过处,一朵花轻轻颤动,中心凝着一滴露珠,晶莹剔透,像是从梦里挤出来的泪。

一个孩子伸出手指轻触——露珠散了,空气里忽然浮起一段极淡的秦腔哼唱。

“三更鼓,月儿高……”

那调子老旧得像是从收音机底壳里爬出来的,却让巷尾七十岁的赵婆婆猛地捂住嘴,老泪横流。

那是她女儿小时候最爱哼的曲儿。

十六岁那年,女儿背着行李走南闯北,再没回来。

“这花……听得到我脑子里的东西?”她喃喃。

消息传到小芽耳中时,她已在现场蹲了六小时。

研究生制服沾满泥灰,平板屏幕上跳动着实时监测数据:地表电磁波频段与周边居民脑波同步率——89.3%。

误差趋近于零。

“不是花在影响人。”她声音发哑,盯着一朵刚绽开的蓝花,“是人的记忆,在喂养它。”

她抬头望向城墙方向,远处朱雀门隐在晨雾中,像一道沉默的伤疤。

“她在用自己换春天。”她低声说,指尖抚过花瓣上一闪而过的画面——雁子割破手指,血滴落图上坐标点的瞬间,整座城的地脉微微震颤。

与此同时,地下三米。

大织蹲在第七号老井口,头灯照亮排水管壁上缠绕的青金细线。

那不是人为铺设的导线,更像是从混凝土裂缝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根系,密密麻麻,织成一张网,悄无声息接入城市主干管网。

他正要记录,忽觉水面有异。

低头一看,井底倒影竟在动。

不是他的脸。

是雁子。

三天前深夜,她独自一人站在这里,袖口卷起,刀刃划过指尖,鲜血滴入井心。

青金锈线从她腕部射出,如活物般钻进水泥缝隙,沿着排水沟蔓延而去。

没有见证者,没有记录,只有她一个人,一滴血一滴血地连通整座城的记忆淤积点。

大织猛地后退一步,背撞上井壁。

他终于明白了。

“她不是在种花……”他喘着气,冷汗顺着鬓角滑下,“她是在把整座城,变成‘回声站’。”

所有的记忆、所有的痛、所有被遗忘的名字和未说完的话——都被她用血和锈线,编织成了这座城的神经网络。

而在朱雀门下,天光渐亮。

老铲带着巡更队走到墙根,手中陶罐里的安梦茶还冒着热气。

昨夜他刚烧完第三炉归忆香,眼皮沉得抬不起来,可脚步仍稳。

前方传来窸窣声。

一群少年蹲在墙角,手里捧着刚摘下的兰花,小心翼翼地拍照、嗅闻。

“住手!”老铲厉声喝道,“别碰!有毒!”

少年们吓了一跳,其中一个抬起头,眼圈发红:“我梦见我爸了……他走那年我没哭,现在我想哭。”

老铲僵住。

他看着那孩子手中的花,花瓣中央浮现出一段模糊光影:一个穿工装的男人蹲在地上修自行车,回头冲孩子笑,“等爸挣了钱,带你去钟楼看灯。”

那是二十年前南广济街拆迁前的最后一晚。

风忽然一转,一朵花飘落,轻轻贴上老铲的旧制服袖口。

他本能想拍开,却见那花瓣缓缓展开,一行细小光字浮现:

“爸,我不是不回家,是怕你嫌我混得差。”

笔迹稚嫩,却是他儿子离家前写在日记本里的原话。

那本日记早已被他撕碎烧尽。

老铲的手开始抖。

几十年来,他靠检测仪活着——测情绪波动、测心理异常、测“病态投射”。

他坚信这一切不过是幻觉,是创伤后应激的集体癔症。

可此刻,仪器还在腰间,他却感觉它重得像块墓碑。

他缓缓抬起手,解下检测仪,金属外壳在晨光中闪了一下。

然后,他跪了下去。

膝盖砸在青砖上,发出闷响。

巡更队员们屏息看着他。

只见他双手捧起仪器,走向井口,用力一掷。

“哐当”一声,沉入深井。

没人说话。

只有风吹过城墙,卷起几片蓝花,掠过斑驳石栏,像某种无声的祭奠。

而在“回声站”的值班室里,一切归于寂静。

桌上的信纸被风吹开一角,梧桐叶覆着墨痕,遮住了最后一行字。

雁子伏在椅上,双眼紧闭,脸色苍白如纸。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坐在这里,也不知道指尖为何隐隐作痛。

她的手腕空无一物,皮肤光滑如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