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裹着城墙砖缝里的青苔,李咖啡蹲在老地画的红圈前,指甲轻轻抠开表层浮土。
铁铲碰到陶罐的闷响惊飞了檐角麻雀,他指腹擦去罐身泥渍,突然顿住——陶壁周围的土粒泛着暗褐色,像撒了层碾碎的锈渣。
“看这个。”老地的放大镜“咔嗒”扣在他手背,“铁锰结核。”地质锤敲开一块土团,深褐色颗粒在晨光里闪着金属微光,竟沿着陶罐轮廓排出一道波浪线,“这形状像什么?”
李咖啡盯着那串颗粒,喉结动了动:“上周小杯测的心率图。”
“对!”老地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放大镜,镜片在土堆上跳成光斑,“三个月前埋的‘冷萃·5’,上个月在东月门砖缝里发现过类似结核,当时以为是巧合。现在——”他抓起便携仪晃了晃,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和土粒波纹严丝合缝,“墙体在代谢酒液里的微量元素,用矿物质把情绪存进地脉!”
李咖啡跪坐在地,指尖抚过那道“心跳”土纹。
他想起昨夜雁子在雨里说“别藏了”,想起自己埋进冰砖里的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原来酒不是藏,是种。
“我要建‘味觉记忆地质层’档案。”老地突然蹲下来,掏出防水本唰唰写,“每杯暗码酒的成分、埋点坐标、共振频率,全做成三维模型。等五十年后,后人拿地质钻芯取样,能直接‘读’出这些情绪。”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就像读岩层里的化石。”
“那需要加密。”
两人同时抬头。
雁子站在晨雾里,发梢还沾着昨夜的雨珠,怀里抱着个褪色的铁盒。
她蹲下来,铁盒“啪”地打开,露出半页泛黄的信纸——是她母亲的字迹,笔画因手抖而歪斜:“雁子,别怕记不住,妈妈的心跳会替你存着。”
“我妈走前写的。”雁子指尖抚过信上“心跳”二字,“她总说我记太多太累,可现在我想,或许能把这些记忆变成钥匙。”她从铁盒里抽出张心电图,“这是她最后三天心心记记录。老地说要存情绪,我想——”她抬头看李咖啡,眼里有光在跳,“用‘她最后写的’做密钥,设计一杯‘冷萃·别怕记不住’。”
李咖啡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雁子总在深夜翻母亲的病历本,想起她整理社区档案时手指划过每一页的认真,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特调对她失效——她不需要被调和的情绪,她要的是原原本本的、带着温度的记忆。
“基酒用什么?”他问。
“井底露水。”雁子摸出个玻璃罐,里面的水泛着幽蓝,“我妈住院时,总说想喝老宅井里的水。还有灶灰。”她又掏出个纸包,“老家土灶烧了三十年的灰,能吸住记忆的。”
李咖啡接过材料,指腹擦过纸包上的折痕——是雁子特有的三折法,和她整理社区文件时一样。
“冰块要雕成病历本翻页的样子。”雁子补充,“摇壶的节奏按我妈心跳录音来。”她打开手机,“咚、咚、咚”的低频声混着仪器蜂鸣,“这是ICU最后那晚的监护仪声。”
“我来做加密。”阿信不知何时凑过来,手里转着银色U盘,“需要双重密钥:6月15日。”他指了指雁子手里的心电图日期,“你母亲忌日。再加‘第四个十三号’。”他冲李咖啡挑眉,“上次你说老酒馆墙上的砖,从门数第四个,砖缝里嵌着13颗玻璃珠——那是你奶奶埋的?”
李咖啡没说话,只是点头。
他想起奶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在他掌心画了十三下,想起自己第一次在砖缝里摸到那些玻璃珠时,阳光透过珠子在墙上投出彩虹。
“冷萃·别怕记不住”的第一杯做好时,小杯正蹲在酒车边数蚂蚁。
她抬头时,李咖啡正把冰砖放进摇壶,冰块相撞的脆响像极了病历本翻页。
“喝吗?”雁子把酒杯推过去。
小杯的手指在杯沿摩挲,突然停住——杯底刻着极小的“别怕记不住”,是雁子的字迹。
第一口酒滑进喉咙时,小北的睫毛颤了颤。
第二口,她的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打拍子——和摇壶的节奏一模一样。
第三口喝完,她突然站起来,喉间滚出个破音的“走”字。
围观的居民“哗”地围过来,李咖啡的声波仪“滴”地响了——小杯的发声频率在屏幕上拉出一道曲线,和城墙东段某次裂缝监测图完全重合。
“秦...腔...”小杯的声音像锈住的门轴,“我...唱过...西...京...调...”
然后她唱了。
“家住长安西市东,门前流水响淙淙——”
嗓音还带着生涩的裂痕,却清清楚楚是《三滴血》的唱段。
围观人群里有人捂住嘴,有人抹眼泪,李咖啡盯着声波仪,突然抓住老地的胳膊:“她的声音频率,和城墙裂缝的共振点吻合!”
老地凑过来看,仪器屏幕上两条曲线正像两根交缠的藤:“墙体在帮她共振声带!就像...就像大地在给她当扩音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