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薪纪元:千秋劫 > 第130章 旧楚地的余烬

薪纪元:千秋劫 第130章 旧楚地的余烬

作者:得意乐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11:16:07

会稽郡,吴中之地。这里曾是大楚东南的腹心,湿润的空气里仿佛还浸透着《楚辞》的韵律,流淌的河水依旧吟唱着古老的楚歌。表面上,它与帝国的其他郡县并无二致:官府的告示使用标准的秦篆,集市交易使用统一的秦半两,道路上奔驰的是符合秦制标准的车舆,田间劳作遵循着秦地传来的历法。秦吏身着玄衣,按律治事,将咸阳的意志一丝不苟地贯彻到每一处乡亭里闾。

然而,在这片被强行纳入“书同文、车同轨”框架的土地之下,旧楚的魂灵并未消散,它化作了无声的余烬,在看似平静的表层下,暗藏着灼人的温度。

项氏宅邸的暗影

吴中项氏,曾是楚国赫赫有名的将门世家,项燕力战抗秦、兵败身死的悲壮,如同一个永不愈合的伤疤,刻在每个项氏族人的心头。如今,他们被迫蛰伏,曾经的荣光被小心翼翼地掩藏在看似寻常的深宅大院之后。

年轻的项梁,作为项氏一族当下的核心人物,正与几位心腹族老在密室中低语。窗外是江南的绵绵细雨,室内却弥漫着一种干燥的、仿佛一点即燃的愤懑。

“听闻扶苏公子因谏言被贬往上郡了。”一位族老压低声音,语气复杂,“连皇帝的长子,只因说了几句仁政的话,便落得如此下场……”

项梁目光沉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柄藏在鞘中的短剑,剑柄上依稀可见楚地风格的云纹,那是家族过往的印记。“嬴政之心,已非人主之心。”他声音低沉,带着冰冷的恨意,“他要的不是治国安邦,是要将这天下万物,都变成他掌心毫无生气的玩偶。扶苏之谏,不过是他容不得任何异质的又一明证。”

他们谈论着近来秦法的愈发严苛,谈论着徭役的繁重,谈论着那些因私藏楚地典籍、传唱楚歌而被治罪的多亲。项梁的侄儿,年仅十余岁的项羽,此刻正立于一旁。他身形已初现魁梧的轮廓,眼神锐利如鹰隼,听着长辈们的议论,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节发出轻微的爆响。

“叔父,”项羽突然开口,声音虽还带着少年的清亮,却已有金石之音,“那暴君如此倒行逆施,天下苦秦久矣!我们项氏,难道就要一直这样隐忍下去吗?”

项梁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既有赞许,也有深深的忧虑。他拍了拍项羽的肩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墙上一幅绘制粗糙的、早已褪色的旧楚疆域图,沉声道:“羽儿,记住这地图,记住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叫什么名字。也记住,火种未熄,只需等待风起。”

这密室中的对话,是旧贵族不甘的缩影。他们失去了权力和地位,但复仇的火焰与对故国的认同,从未熄灭。他们在等待,等待着那看似坚固无比的秦帝国秩序,出现裂痕的那一刻。

市井间的低语与暗流

离开项氏的高墙深院,吴中的市井之间,另一种形式的抵抗,如同地下的暗河,无声地流淌。

一位名叫屈恙(虚构人物,取屈原之“屈”姓,寓意传承)的老者,曾是楚地小有声望的乐师,精于楚音,擅鼓瑟吹埙。如今,他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于自家破败的茅屋中,取出小心藏匿的楚瑟,手指颤抖地抚过琴弦。他不敢出声,只是无声地拨动,那沉寂的旋律在他心中激荡,是《九歌》的瑰丽,《国殇》的悲壮。每一次无声的弹奏,都是一次对故国文化的哀悼与坚守。

他的孙子,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曾好奇地问:“阿爷,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在河边唱歌了?”

屈恙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捂住孙子的嘴,低声道:“莫要问,莫要唱……秦法不容。”

孩童似懂非懂,但那份关于“不许”的记忆,已悄然种下。

酒肆之内,三五个相熟的乡人围坐,面前是寡淡的酒水。他们的话题,从抱怨沉重的口赋、无穷尽的徭役,北筑长城,南戍五岭,本地还要应付官府的各类差遣,渐渐转向了对往昔的模糊追忆。

“记得以前……祭拜东皇太一的时候,那是何等的热闹……”

“唉,现在的律法,连咱们祭祀自家的祖先,都要管束格式……”

“听说北边又在抓人去修宫殿了,阿房宫……真是用咱们楚人的血泪在砌啊!”

这些低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也夹杂着对逝去时光的朦胧怀念。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宏大的政治理念,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秦朝带来的“秩序”,是一种剥夺了他们原有生活方式、充满了压抑和痛苦的秩序。

甚至在某些更隐秘的角落,古老的楚地巫觋文化,也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延续着。有传闻说,深山里仍有巫师在进行着不被秦律允许的祭祀,他们用隐语传递消息,预言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渺茫希望。这些传闻真伪难辨,却如同鬼火,在暗夜中给予某些绝望的心灵以虚幻的慰藉。

余烬下的冲突

这种被压抑的多样性文明与绝对统一秩序之间的潜在冲突,无处不在。

当秦吏要求所有学童诵读《秦记》、习写秦篆时,那些曾在长辈口中听过楚地传说、见过楚国鸟虫文字残片的孩子,内心会产生本能的困惑与排斥。

当官府强制推行秦地的度量衡,收缴旧楚的权衡器物时,那些用惯了旧器的匠人和商贩,感到的是不便与一种文化上的割裂。

当法令禁止民间私藏兵器,连祭祀用的礼器都要登记造册时,像项氏这样的家族,感受到的是**裸的防范与羞辱。

统一的文字未能统一记忆,统一的度量衡未能统一情感,统一的法令未能消弭认同。秦朝用强大的武力与严密的法网,塑造了一个表面的、整齐划一的帝国,却未能真正征服这些被征服土地的人心。相反,那铁腕的秩序,如同不断压紧的巨石,迫使地下的余烬聚集热量,寻找着喷发的缝隙。

项梁在训练族中子弟武艺时,会暗暗讲述项燕的勇武与楚军的辉煌;屈恙在教导孙子辨认草药时,会不经意地哼出半句变了调的楚歌古谣;酒肆里的乡人在醉后,会红着眼睛诅咒那远在咸阳的皇帝……

这些看似微小的、个体的抗拒,汇聚起来,便是一股强大的、无声的暗流。它们证明了,在“书同文,车同轨”的宏大叙事之下,旧楚地的余烬并未冷却。它们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契机,一阵狂风,便能重新燃起燎原之火,将那试图禁锢一切的绝对秩序,烧出一个无法弥补的窟窿。

细雨依旧笼罩着吴中,洗刷着青石板路,也仿佛在浇灌着那些深埋于地下的、不甘熄灭的火种。寂静之中,酝酿着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