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核心塔下,探索队与跨文明支援船队已完成初步部署 —— 星核号停靠在塔基的 “星源平台” 上,平台表面刻着与核心塔一致的星源符文,符文泛着淡金光,与阿紫的共鸣模块产生微弱共振;绿华的生态补给舰在平台东侧布防,湍流藤与缓冲蕨在舰体周围形成 “生态防护圈”,防止塔内突发能量冲击;赤锋的量子支援舰在西侧启动 “量子扫描仪”,绘制核心塔的内部结构三维图;玄晶的暗能防御舰在北侧监测暗能波动,确保不会因塔内能量激活引发暗能失衡。
“量子扫描显示,核心塔共分五层,” 赤锋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星核号主控屏上,屏幕中核心塔的剖面图标注着 “符文防御层”“星源记忆层”“传承晶体层”“能量调控层”“核心控制室”,“第一层(符文防御层)是当前的主要障碍 —— 塔门由‘星源四象符文’构成,对应星源文明的‘生态、量子、暗能、共生’四大技术支柱,需四大文明分别注入对应能量,且能量注入的节奏需与符文的‘星源脉冲’同步,否则会触发‘能量反噬’,塔门会释放 30Hz 的冲击波。”
阿紫的共鸣模块贴近塔门,模块表面的星源符文与塔门符文同步闪烁,她闭眼感应片刻后说:“星源脉冲的频率是 12Hz,每 3 秒一次波峰,能量需在波峰时注入才能被符文吸收;而且每个符文对应一个‘星源技术节点’,生态符文对应星源文明的‘植被培育技术’,需要绿华的生态能量携带植被种子的基因信号;量子符文对应‘量子传输技术’,需赤锋的量子能量包含量子芯片的核心参数;暗能符文对应‘暗能转化技术’,需玄晶的暗能携带暗能共生符文的频率;共生符文对应‘跨文明协作技术’,需我们的三系能量携带终极共生枢纽的信号。”
王大锤召集四大文明技术骨干制定方案:“绿华准备‘基因编码生态能量’,将湍流藤种子的基因信息注入能量;赤锋提取量子芯片的核心参数,整合进量子能量;玄晶同步暗能共生符文的频率;我、阿紫、器远负责注入三系能量,携带终极枢纽信号;李三炮的战斗组在平台周围搭建‘应急能量屏障’,若触发反噬,立即启动屏障缓冲;黑爷的探路鼠提前进入塔内第一层,侦查符文防御层的内部结构,避免注入能量时误触其他机关。”
半小时后,各团队准备就绪 —— 绿华手持 “基因能量注射器”,注射器内的淡绿色能量泛着细碎的光,包含湍流藤的基因编码;赤锋的量子能量通过 “参数传输导管” 接入塔门的量子接口;玄晶的暗能共生符文贴在暗能接口上,符文泛着淡黑光;阿紫将三系能量晶与终极共生枢纽的信号器连接,能量晶泛起淡金、淡蓝、淡绿三色光。
“星源脉冲即将到达波峰!3,2,1—— 注入!” 王大锤下令,绿华将基因生态能量注入生态符文,赤锋启动量子能量传输,玄晶激活暗能符文,阿紫引导三系能量流入共生符文 —— 四色能量在塔门符文上交织,符文从淡金逐渐变为亮金,第一层的星源脉冲与能量注入节奏完全同步,塔门发出 “嗡” 的一声轻响,缓缓向两侧打开,露出通往第一层的阶梯。
黑爷的探路鼠已在第一层内侦查完毕:“第一层是圆形空间,中央有‘星源能量柱’,柱体表面刻着星源文明的技术图谱,没有攻击性机关,但空间内的‘星源能量浓度’达 800 单位 / 立方米,长时间停留可能导致能量过载,建议快速通过,前往第二层(星源记忆层)。”
探索队分为两组:一组(王大锤、阿紫、绿华、玄晶)沿阶梯进入核心塔,负责获取星源记忆与传承;二组(器远、李三炮、赤锋的量子技术员)留在星核号与支援舰,监控核心塔的能量变化,优化飞船的防御系统,同时准备接收传承数据。
刚进入第一层,阿紫的共鸣模块就与中央的星源能量柱产生强烈连接,能量柱表面的技术图谱开始动态播放:星源文明从 “生态萌芽” 阶段,用植被改造荒芜星球;到 “量子突破” 阶段,研发跨空间量子传输技术;再到 “暗能平衡” 阶段,掌握暗能转化与防御;最终进入 “共生繁荣” 阶段,联合周边文明构建跨空间共生网络 —— 图谱的最后,浮现出星源守护者的留言:“传承非独享,需以共生之心承载;力量非独用,需以协作之手运用。”
“这是星源文明给我们的启示,” 绿华看着图谱,感慨道,“他们的发展路径,与我们四大文明的协作历程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共生是跨空间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玄晶的暗能探测器感应到能量柱的暗能频率:“能量柱的暗能频率与暗晶共生核心一致,是星源文明暗能技术的源头,若能提取能量柱的暗能参数,可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暗能缓冲舱,提升对虚空风暴的防御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