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老板王总的指令,必须“飙举电至”地执行。
“飙举电至”,这是王总的口头禅,原意是形容风驰电掣,像狂风卷起,闪电袭来。放在我们这儿,具体表现为:他消息发出来三秒内必须回“收到”;他按完电梯上行键,你必须在他脚迈进去之前把楼层按好;他嗓子眼刚发出“咳”准备吐痰,你的烟灰缸(或者一片树叶,视环境而定)就得递到他那下巴颏底下。
全公司上下,就数我李小速把这四字真言贯彻得最彻底。不是我吹,我能一边接王总扔来的车钥匙,一边人已经窜到电梯口按好了负一楼,还能顺带用脚勾上办公室的门。就这,王总还总嫌电梯从二十八楼下来得太慢,不够“飙举电至”。
这天下午,王总把我叫到他那间能俯瞰半个城市、摆着巨大根雕茶海的办公室。
“小速啊,”王总端着紫砂壶,慢悠悠地给自己斟了一杯,那动作跟他要求的“飙举电至”简直背道而驰,“这份合同,立刻送到城东开发区张总那儿,他急着要。记住,飙举电至!”
我双手接过那个牛皮纸文件袋,感觉像接过了奥运火炬。“明白,王总!保证飙举电至!”声音还在办公室回荡,人已经弹射起步。
从我们这市中心CBD到城东开发区,不堵车也得四十分钟。我看了眼手机,下午三点零五分。高峰期前奏已经响起,几个主要路口开始泛红。
换别人可能就头皮发麻了,但我李小速是谁?我大脑瞬间规划出三条备选路线,综合考量了实时路况、红绿灯周期、以及哪个路**警小哥比较好说话。我放弃了自己那辆小电驴,太慢!直接冲到路边,扫码解锁了一辆共享单车——不是普通单车,是那种脚感最轻、轮胎气最足的!
接下来,就是我的个人秀时间。我蹬着单车,在人流车海里穿梭,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红灯?我提前预判,一个漂亮的弧线绕上人行道,在行人惊愕的目光中推行穿过,绿灯亮起瞬间已回到机动车道。堵车长龙?我紧贴着公交车庞大的身躯阴影前行,利用每一个缝隙。上个坡,我站起来猛蹬,感觉大腿肌肉在燃烧;下个坡,我压低身子,耳边风声呼呼作响,真有点“飙举”的意思。
赶到张总公司楼下,锁好车,冲进大堂,按下电梯,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我看了一眼时间,三点三十八分。三十三分钟,刷新了我的个人记录!
张总的秘书在电梯口接我,一脸惊讶:“李经理?这么快?王总刚打电话说您出发了。”
我微微喘气,把文件袋递过去,矜持地笑了笑:“王总要求,飙举电至。”
回到公司,还不到四点。我意气风发地走进办公室,准备接受王总的嘉奖。没想到,迎接我的是王总那张阴沉得能拧出水的脸,和旁边人力资源部刘经理那意味深长的目光。
“李小速,”王总敲着桌子,“你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在三十三分钟内,从中西大厦赶到东区创新园的?这个点,飞过去吗?”
我愣了一下,老实回答:“我骑的共享单车,抄了近路……”
“近路?”刘经理推了推眼镜,“我们查了地图,最优驾车路线也要四十二分钟。你这速度,不太正常啊。”
王总眯起眼,声音压得更低:“张总那边,最近在跟我们争城北那块地。你这趟去,除了送文件,还干什么了?”
我脑子“嗡”的一声。坏了,这是怀疑我借送文件之名,去给对手通风报信当商业间谍了?就因为我太快了?
“王总,刘经理,我真就是去送个文件!我可以对天发誓!”我急了。
“发誓没用。”王总站起身,绕着我走了一圈,眼神像探照灯,“你得证明。证明你这个速度,是合理的。”
怎么证明?我欲哭无泪。难道要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样,”刘经理出了个主意,“李经理,你明天早上,当着王总和我的面,从公司门口出发,用你所谓的‘正常速度’,去街角那家‘老王豆浆’买杯豆浆回来。我们看看,一个普通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久。”
我:“……”
于是,第二天早上九点整,公司大楼门前。王总捧着保温杯,刘经理拿着秒表,像两个监考老师。而我,就是那个被怀疑作弊的考生。
“开始!”刘经理一声令下。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回想在没有“飙举电至”要求时,我是怎么走路的。对,要慢,要悠闲,要像个……普通人。
我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仿佛有千钧重。我感觉自己的关节都在嘎吱作响。平时三步并作两步就冲过去的人行道,今天我一步一步地数着格子走。红灯亮了,我乖乖停在路口,看着秒数一下一下地跳,感觉时间像凝固的胶水。旁边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都比我晃得快。
绿灯终于亮了。我继续以那种被点了慢放键的速度,挪向街角的豆浆店。平时三十秒能跑完的路,我走了快三分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