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门,云雾缭绕,仙鹤清唳,本是清静无为之地。可自打新弟子李想入门后,这份千年不变的清静就被打破了。
李想,年方十八,入门前据说是凡间某个大商铺的“金牌账房”,一手算盘打得噼啪响,一本账目做得滴水不漏。不知怎的,看破了红尘(据说是因错账被东家骂到怀疑人生),一心要投入仙门,求个长生不老。
负责招收弟子的外门长老看他灵根资质只是平平,本想拒绝,奈何李想态度极其恳切,眼神中透着一股凡间读书人特有的执拗,再看他奉上的那份用蝇头小楷写得密密麻麻、条理清晰的《入山志愿陈述及未来十年修仙规划书》,长老一时眼花,竟鬼使神差地点头收了。
这一收,可就收了个“宝贝”进来。
当同批入门的师兄师姐们,还在跟着传功长老咿咿呀呀地背诵拗口难懂的《基础炼气诀》,感受那虚无缥缈的“气感”时,李想已经从他的百宝箱(一个巨大的、塞满各种文具的包袱)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包着硬壳封面的本子,封面上用工整的墨字写着——《修仙效率优化手册(卷一)》。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师兄王懒虫正抱着枕头流着哈喇子,梦见偷吃师尊的仙丹。隔壁房间的李想已经准时睁眼,就着微光,在本子上记下第一行:“卯时初刻醒,神识清明度:良。较昨日提前半刻,效率 1%。”
然后他开始打坐炼气。别人都是放空心神,引气入体,讲究个自然而然。李想不一样,他一边引导那丝微弱的灵气在经脉里蜗牛爬,一边心里默算:“循任脉上行,过膻中穴耗时三息,较标准流程慢0.8息,原因分析:昨夜子时未严格熄灯,神识活跃度超标,影响入定速度。改进措施:今晚亥时末必须入睡。”
早课时间,传功长老在上面讲解法术原理,下面的弟子大多昏昏欲睡,或者神游天外。李想坐得笔直,耳朵竖得像天线,手下奋笔疾书:“‘清风术’施展要点:灵力输出频率应保持每秒三颤。疑问:若提升至三点五颤,是否能增幅风力?待实验验证。潜在风险:灵力输出过载可能导致袖口破裂,需准备备用衣物。”
午间膳堂,众人狼吞虎咽着那些蕴含微弱灵气的灵米、灵蔬。张快嘴一边扒饭一边八卦着内门某师姐的绯闻。李想则细嚼慢咽,同时在本子上更新数据:“今日午餐:灵米饭二两,青玉萝卜三片,清炒云耳一碟。预估灵气摄入量:5.7标准单位。消化吸收时间预估:两刻钟。建议:增加紫纹薯摄入,可提升灵气吸收韧性。”
下午练习御剑——虽然是木剑。赵飞天师兄意气风发,操纵着木剑歪歪扭扭地离地三尺,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李想却盯着赵师兄的脚踝和手腕,眉头紧锁,然后在手册上分析:“赵师兄御剑姿势分析:左脚踝内旋过度,约五度,导致灵力从足少阴肾经泄溢,预估效率损失8%。右手腕僵直,影响微操,转向灵活性降低约15%。优化方案草图:(此处附上一张极其精细的脚踝和手腕受力分析图)”
晚上,别人或打坐,或闲聊,或早早歇息。李想则点起油灯(用贡献点换的最低级萤石灯,亮度稳定不伤眼),开始整理一天的数据,绘制趋势图,撰写每日总结和明日计划。
“今日总评价:乙上。亮点:清风术熟练度提升至【入门·进阶】,灵力控制精度提升3%。不足:午间用餐超时一刻钟,影响后续吐纳节奏。明日重点:优化御剑基础姿势,目标降低灵力损耗5%。”
同门的师兄弟们,起初觉得这小子是个怪胎。
王懒虫打着哈欠:“李想啊,修个仙而已,这么拼干嘛?随缘嘛,说不定哪天就顿悟了。”
张快嘴挤眉弄眼:“就是,你看掌门师尊,听说他老人家年轻时一觉睡了三十年,醒来就直接金丹了!你这天天记啊算的,多累得慌!”
赵飞天拍着他肩膀:“师弟,御剑嘛,讲究的是个感觉!人剑合一!你这算来算去,剑都让你算傻了!”
李想总是扶一扶他那用细绳绑着的、临时充当近视镜的水晶片(长时间看手册看的),认真回答:“师兄此言差矣。《易》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修仙基础概论》亦强调‘禔身饬己’,乃修行之本。吾辈修士,当严格整饬自身,于细微处见真章,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此非拼,乃律也。”
一番文绉绉的话,把众人砸得晕头转向,只好由他去了。私下里,他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卷王”。
卷王李想,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卷”着自己。他的《修仙效率优化手册》从卷一写到了卷五,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数以万计的数据、图表、分析、假设、验证和优化方案。他的修为,也就在这种近乎偏执的自我管理和优化中,稳步地、毫不起眼地提升着。从炼气一层到二层,他花了别人一半的时间;到三层,速度已然和几个资质不错的师兄持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