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国,字如其名,是个把文字当祖宗供起来的地方。
这地儿,小孩开蒙写错一个字,得面壁思过半个时辰;书生科举试卷上有个墨点,得,三年后再来吧;至于街上招牌,那更是一个个横平竖直、方方正正,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肃劲儿。据说曾经有个卖炊饼的,招牌上“炊”字那撇没写到位,硬是被官府责令整改了七八回,差点没饿死。
咱们的主角,赵小鱼,就是个跟这文渊国格格不入的存在。穿越前,他是标准的二十一世纪学渣,作业本上“己已巳”不分是常态,微信聊天里“哈哈哈”打成“杀杀杀”也能面不改色。谁能想到,一场莫名其妙的触电,再睁眼,他就成了这文渊国边陲小镇“墨香镇”上,一个同样名叫赵小鱼的落魄书生。
更离谱的是,这原主似乎还有点名气,人称“赵秀才”——虽然据邻居王大妈偷偷透露,这名气多半是因为他上次在县太爷寿宴上,把“寿比南山”祝成了“寿比南山(疝)”,气得太爷当场差点真犯了疝气。
此刻,赵小鱼正对着一面铜镜发呆。镜子里的人倒是眉清目秀,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颇有几分书卷气——如果忽略他脸上那副“我是谁我在哪儿晚上吃啥”的茫然表情的话。
“造孽啊……”赵小鱼哀嚎一声,抱着脑袋蹲了下去,“之乎者也听不懂,毛笔字写得像鸡爪,这日子可怎么过?”
正烦恼着,破旧的木门“哐当”一声被人撞开,镇上的老童生李石头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兴奋得褶子都挤成了一朵菊花:“赵兄!赵兄!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赵小鱼被吓了一跳,没好气道:“石头哥,我这儿都快断炊了,哪来的喜事?难不成官府发老婆了?”
“比发老婆还厉害!”李石头激动得唾沫横飞,“京城来的钦差!‘文圣争霸’大赛知道不?就是那个全国读书人挤破头都想去的文字辨形大会!咱墨香镇分到了一个名额!镇长和乡老们一致推举,决定让你去!”
“我?”赵小鱼指着自己的鼻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让我去辨形?他们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他穿越过来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原主好像因为某个字写错了,刚被全镇人笑话了半个月。
“哎呀,赵兄莫要谦虚!”李石头用力拍着他的肩膀,“你上次写的那个‘福’字,虽然……嗯,结构独特,但镇长说了,其中蕴含了一种……一种不拘一格的狂放之美!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这次大赛,据说连隐居多年的文泰斗孔老都会出席观礼,万一你被看中了,那就是一步登天啊!”
不等赵小鱼拒绝,李石头已经把一套崭新的儒生袍塞进他怀里,连推带搡地把他弄出了门。门外,全镇百姓几乎都到齐了,敲锣打鼓,眼神热切,仿佛他不是去参加比赛,而是去炸碉堡。
赵小鱼欲哭无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这下要去全国人民面前丢人现眼了。”
……
“文圣争霸”的赛场,设在京城最大的广场——文华场上。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高台上坐着几位白发苍苍、表情严肃得能夹死苍蝇的老者,正是本次大赛的评委。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们个个屏息凝神,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墨汁混合着紧张汗水的味道。
赵小鱼被安排在角落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他努力缩着脖子,降低存在感,心里把满天神佛都求了一遍,只求题目别太离谱。
大赛主持是一位声音洪亮的中年学士,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第一题,考校字形本源!请诸位学子,辨析‘鲁’与‘豕’二字之异同,并阐述其理!”
话音落下,全场目光“唰”地一下集中到了台前一块巨大的题板上。上面用标准的楷书写着两个大字——“鲁”、“豕”。
赵小鱼伸长脖子一看,心里“咯噔”一下。
这“鲁”字,上面一个“鱼”,下面一个“口”。这“豕”字,怎么看怎么像……一头胖墩墩、四条小短腿的猪?
这有啥可辨的?一个鱼,一个猪,风马牛不相及啊!他下意识地就想按照常识来回答。
可就在这时,他脑子里仿佛有个声音在尖叫:“笨蛋!用现代人的思维!你平时在网上怎么瞎改字的?表情包怎么P的?发挥啊!”
鬼使神差地,赵小鱼举起了手。
主持有些意外,这个坐在角落、一直低着头的年轻人,竟然是第一个举手的?“这位学子,请讲。”
全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能说出什么高见。
赵小鱼深吸一口气,走到题板前,拿起旁边备用的毛笔,蘸饱了墨。他心跳如鼓,但脸上努力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因为紧张有点发飘,“在下以为,诸位前辈,拘泥了!”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几个老评委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