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县有个叫张老实的县官,人如其名,老实得让人哭笑不得。他有个口头禅:我这人没啥优点,就是悃愊无华!意思是真诚朴实,不玩虚的。
这天是张老实上任第一天,师爷钱聪明早早等在县衙门口。一见新县官,钱聪明就迎上去:大人远道而来,下官已在醉仙楼备下接风宴,还请...
不必了。张老实摆摆手,我在路上吃了两个烧饼,饱了。
钱聪明一愣,这可不合官场规矩啊!他忙说:大人,这是惯例...
什么惯例不惯例的。张老实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我还带了俩烧饼,你要不要也来一个?悃愊无华,最管饱。
钱聪明看着那个油乎乎的烧饼,嘴角抽搐。
第二天升堂审案,张老实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第一个案子是两家争一只鸡。原告说鸡是他家的,被告说鸡是自己跑来的。按往常,这种案子都是各打二十大板,鸡充公——其实就是进了县衙厨房。
张老实听完双方陈述,想了想:这样吧,把鸡带上来。
衙役抱上一只肥母鸡。张老实走下堂,蹲在鸡面前看了半天,突然问:你们都说鸡是自己的,那它平时爱吃什么?
原告抢着说:吃谷子!
被告也不甘示弱:吃虫子!
张老实点点头,叫人拿来谷子和虫子,撒在地上。那鸡瞅了瞅,叫着奔向虫子。
看来它更爱吃虫子。张老实对原告说,你家的鸡既然爱吃虫子,那你现在学几声鸡叫给我听听。
原告傻眼了:大人,这...
快叫!张老实一本正经,自家的鸡,总该熟悉它的叫声吧?
原告硬着头皮:咯...咯咯...
那鸡被吓得扑棱翅膀乱跑。被告在一旁偷笑。
你笑什么?张老实转向被告,你也叫!
被告只好也叫起来。没想到那鸡听到他的叫声,居然回应似的叫起来。
张老实一拍惊堂木:明白了!这鸡是被告的!判鸡归被告,原告赔被告一篮子鸡蛋,算是这些天喂鸡的辛苦费。
原告不服:大人,凭什么?
张老实解释:你家的鸡若真爱吃谷子,为何见了虫子走不动道?你学鸡叫,鸡受惊吓;他学鸡叫,鸡有回应。这说明鸡认得他。本官判案,悃愊无华,只看事实!
这话传开,百姓们都笑岔了气,却也佩服这位县官的实在。
不过张老实的悃愊无华很快惹来了麻烦。
州府派人来巡查,要在青城县住三天。按惯例,县里要好吃好喝招待,临走还要备上厚礼。钱聪明早早备下方案:大人,巡察使爱喝酒,我已准备十坛上好花雕;他夫人喜欢绸缎,备了二十匹苏绣;他公子...
张老实打断:准备这些做什么?咱们县很富吗?
这不是富不富的问题...钱聪明急得直冒汗,这是规矩啊!
什么规矩?张老实眼睛一瞪,悃愊无华才是规矩!
巡察使到来的那天,张老实直接在县衙后院摆了一桌:一盆馒头,一锅白菜炖豆腐,还有一碟咸菜。
巡查使的脸当时就绿了:张大人,这是...
巡查使一路辛苦,吃些清淡的好。张老实拿起个馒头,这面是王寡妇家的,她磨的面最香;这菜是李老汉种的,新鲜!悃愊无华,最好吃!
巡察使强压怒火,勉强吃了半碗饭。
第二天查账,巡察使故意找茬:张大人,这笔修桥的款项,怎么少了二十两银子?
张老实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您说的是西门那座桥吧?这是详细账目:石料一百二十两,人工三十两,伙食五两...哦,那二十两是桥墩省下来的,我让人用河里的石头代替,一样结实。悃愊无华,能省则省。
巡察使被噎得说不出话。
临走时,钱聪明偷偷把礼物装上巡察使的马车,被张老实发现了。他直接拦住马车:巡察使,这些礼物不能收。青城县不富裕,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您要是缺什么,我送您一筐萝卜,自家种的,甜得很!
巡察使气得胡子直抖,上车就走。
钱聪明瘫坐在地:完了完了,这下把巡察使得罪透了!
果然,半个月后,朝廷下令:青城县县令张老实,怠慢上官,不知礼数,免去县令之职,降为桃源乡乡长。
消息传出,百姓们不干了!数百人联名上书,请求留下张老师。老农李老汉直接扛着一袋新米来到州府:青天大老爷!张县令是好人啊!他悃愊无华,真心为我们百姓做事!
张老实却笑呵呵地收拾行李:当乡长挺好,离百姓更近。
到了桃源乡,张老实更是把悃愊无华发挥到极致。
乡里要修路,别的乡都是先筹钱,再招标,最后施工。张老实直接扛着铁锹上了工地:路是大家走的,大家一起修!悃愊无华,最实在!
他白天和村民一起挖土抬石,晚上就睡在工棚里。乡民们没见过这样的官,干劲十足,原定三个月的工程,一个月就完工了,还省下一半经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