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室内的晶体沉默如亘古星辰,其散发的幽微光芒却仿佛拥有千钧重量,压得“摇篮”指挥中心内的空气几乎凝滞。关于它的最终处置,联盟高层内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分歧。
以首席科学家为首的“研究派”态度坚决,他们认为这枚晶体是联盟乃至整个文明前所未遇的巨大机遇。“风险永远与机遇并存!”首席科学家在紧急会议上挥舞着数据板,情绪激动,“仅仅是初步解析出的那个能量模型,就让旧型号缓冲器的效率提升三倍!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现有的能源体系有彻底革新的可能!意味着我们对抗‘清道夫’、理解宇宙规则,可能找到了新的方向!将其封存,是彻头彻尾的懦弱和短视!是对文明未来的不负责任!”
支持他的,多是各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技术官。晶体内蕴含的未知知识,对他们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们主张立刻组建最高级别的专项研究团队,集中所有资源,不惜代价进行破译,甚至提议尝试与晶体内可能存在的意识碎片进行“有限度的可控沟通”。
而另一边,以安全部长和部分舰队指挥官为首的“谨慎派”则忧心忡忡。安全部长面色冷峻,指着医疗部传来的报告:“懦弱?短视?看看我们那位勇敢的勘探员!他的精神受到了永久性损伤,意识被污染,甚至开始吐出未知的语言!这还只是初步接触!谁又能保证,更深层次的研究,不会释放出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东西’?别忘了矿洞里的能量脉冲和那个裂隙!这晶体是诱饵的可能性远比是馅饼大!在彻底搞清楚它的来历和潜在风险前,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深入研究!最高等级封存,是我们最负责任的选择!”
他们的担忧合情合理。“摇篮”经不起又一次未知的灾难了。资源的匮乏让联盟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万劫不复。他们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生存,是寻找稳定的苍蓝晶替代品,而非冒险去开启一个可能装着恶魔的盒子。
还有一部分中间派,则提出折中方案:研究可以继续,但必须在外围建立更严格的隔离区,甚至考虑将晶体转移至某个远离“摇篮”的无人星域进行研究,并且所有研究必须在绝对物理隔绝、多重冗余安全措施下进行,进度必须放缓,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会议从星昼持续到星夜,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烬始终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理解研究派的狂热,那是求知欲与文明前进本能的驱动;他也认同谨慎派的忧虑,“摇篮”再经不起大的风浪了。作为最高决策者,他必须做出抉择。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央光幕上那枚晶体的影像。那幽深的光芒,似乎与记忆中混沌珠的微光有某种遥远的呼应,却又截然不同。混沌珠虽也神秘强大,但与他血脉相连,心意相通。而这枚晶体,冰冷、疏离,仿佛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冷漠地等待着他们的决定。
最终,林烬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研究,必须继续。”
研究派众人脸上刚露出喜色,林烬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心头一紧。
“但安全,是绝对的前提。”他看向安全部长,“按照最高风险预案执行。将‘观察者之眼’实验室整体隔离,能量供应独立,加装三重紧急湮灭装置。研究团队规模严格控制,所有成员需经过最严格的心理和灵能评估,并自愿签署风险告知协议。研究过程,全程监控,一旦出现任何超出预期的能量波动或精神污染迹象,立即中止,执行封存程序。”
他又看向首席科学家:“研究重点,现阶段集中于晶体能量结构的表层模拟与应用转化,暂禁止任何形式的意识连接或深度灵能探针。我们需要的是它能带来的实际技术提升,而不是去聆听可能存在的文明哀嚎。明白吗?”
这是一个偏向研究,但极大限制其风险的决策。首席科学家虽然对不能立刻深入核心有些遗憾,但也知道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郑重地点了点头。安全部长虽然仍觉冒险,但林烬的方案已经最大程度考虑了安全措施,也只能领命。
命令很快下达。“摇篮”内部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资源的调配开始向“观察者之眼”实验室倾斜,这引起了一部分原本就资源紧缺部门的不满。尤其是民生保障和外部勘探部门,他们觉得宝贵的能源和人力被用于一个虚无缥缈、风险极高的项目,而他们却要为了下一顿能量配给和下一块苍蓝晶矿脉绞尽脑汁。
暗地里的抱怨和牢骚开始滋生。
“凭什么他们就能占用那么多能量?我们生态区的光照模拟都因为能源配额不足而缩短时间了!” “就是,勘探队在外面出生入死,寻找实实在在的矿脉,他们倒好,围着块石头搞什么‘文明烙印’研究,能当饭吃吗?” “听说那东西邪门得很,碰一下人就疯了……真不知道上头怎么想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