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十字架飞行器的诡异出现与消失,如同阴冷的毒蛇信子,在“摇篮”控制室内所有人的心头留下了一抹难以驱散的寒意与警惕。对方那鬼魅般的隐匿技术和对时机精准的把握,无不昭示着其背后代表的科技水平与潜在威胁。
“追踪到那艘黑色飞行器的去向了吗?”林烬的声音冰冷,目光如炬,死死盯着主屏幕上那片重归死寂的空域。
“无法追踪。”艾拉的回答带着一丝挫败感,“其跃迁方式前所未见,并非常规的空间褶皱或虫洞技术,更像是一种……基于量子泡沫层面的‘滑入’,未留下任何可追踪的能量残留或空间坐标。数据库无匹配记录。”
一个完全未知的、科技树可能截然不同的第三方势力?它为何也盯上了那艘破烂的逃生舱?是敌是友?与那遥远的信号源又是什么关系?
重重迷雾,令人窒息。
“继续监控那片空域,最高警戒级别。任何异常,立刻报告。”林烬压下心中的疑虑,将注意力重新放回那艘飘荡的逃生舱上。无论那黑色飞行器意图为何,这艘逃生舱是目前唯一 tangible(可触及)的线索,必须尽快掌握在手中。
“‘萤火’探针建造进度如何?”
“已完成85%,正在注入最后的能量基质和扫描模块。预计十一小时后可发射。”
十一个小时……希望这期间不要再出什么变故。
等待的时间里,控制室内的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却又不时地将目光投向那片遥远的星域监控画面,仿佛生怕那艘破船下一秒就会凭空消失,或者被另一个神秘的黑色十字架掳走。
林烬则再次沉入文明备份数据库,试图从浩如烟海的记载中,寻找任何关于那种黑色十字架飞行器,或者类似隐匿技术的蛛丝马迹。然而,一无所获。仿佛那东西是凭空冒出来的一般。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终于——
“‘萤火’探针建造完毕!发射准备就绪!”技术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紧张。
“发射!”林烬没有任何犹豫。
“摇篮”穹顶某处,一个不起眼的发射口悄然开启。一道微不可察的流光瞬间射出,初时缓慢,随即速度以几何级数疯狂攀升,眨眼间便撕裂空间,消失在常规观测视野之中,只在传感器上留下一个急速远去的信号点。
它的旅程,需要八年多。
但这已是当前科技下所能达到的极限速度。
接下来的日子,在一种混合了期待、焦虑与高度戒备的状态中度过。“摇篮”的建设与修复工作仍在继续,星尘舰的骨架日益丰满,但对那艘遥远逃生舱的监控,从未有片刻松懈。
幸运的是,那片空域再未出现任何异常。那艘破烂的逃生舱,依旧如同宇宙中的漂流瓶,沿着既定的轨道,沉默地滑向命运的终点。
漫长的八年,在高度发达文明的计时中,也显得格外悠长。
当传感器上代表“萤火”探针的光点终于无限接近目标坐标时,控制室内所有人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探针已抵达目标区域!启动减速程序!” “光学传感器开启……锁定目标……” “高精度扫描启动……分析目标结构……”
主屏幕上,传来了“萤火”探针第一时间传回的高清影像。
那艘逃生舱的破损程度比远观时更加触目惊心。它大约只有方舟救生艇大小,外壳是一种暗哑的、非反光的特殊合金,但此刻布满了深深的划痕、撞击凹坑和熔蚀的痕迹,仿佛经历了一场惨烈的爆炸和漫长的星际尘埃冲刷。几个推进器早已损坏脱落,仅存的舱体上也有一道巨大的、几乎将其撕裂的裂缝,只是被某种未知的晶体状物质勉强封住,才没有彻底解体。
它就像一具在太空中漂浮了万年的棺椁,死寂,冰冷。
“扫描显示舱体内部处于绝对真空环境,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无能量反应……无生命信号……”技术员的汇报让众人的心沉了下去。
难道费尽心力,只找到一具空棺?
“等等!”艾拉突然打断了汇报,“扫描检测到舱体内部有极其微弱的……非金属有机物残留信号!结构复杂……疑似……生命维持装置?但已完全停止工作。”
“聚焦扫描那个区域!放大影像!”林烬立刻下令。
探针的扫描光束聚焦在逃生舱中部。透过那道被晶体封住的裂缝和破损的舷窗,内部景象隐约可见。
舱内一片狼藉,各种仪器设备早已在真空和低温下碎裂、固化。然而,在舱室中央,一个破损严重的、类似维生舱的装置内,似乎固定着一个模糊的、人形的轮廓!
那轮廓被厚厚的、不透明的白色霜花覆盖着,看不清具体细节,但其姿态僵硬,毫无生机。
“是……一具遗体?”苏萤的声音带着一丝失望和悲凉。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希望落空之时——
“检测到极其微弱的……量子层级信号波动!”艾拉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源自那个维生舱内部!不是能量信号,是……意识残留?或者……某种最深度的休眠状态下的生命特征反馈?其微弱程度几乎与背景量子涨落融为一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