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3章 第一个博士后的招聘面试

K99\/R00基金申请提交后,顾言澈和苏念晴没有停下脚步。根据学术界的惯例和他们对研究进程的规划,必须提前启动团队建设。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招聘博士后,作为他们未来研究团队的第一块基石。这是他们学术生涯中,第一次从“被指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招聘启事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后,申请邮件陆续涌入邮箱。筛选简历是第一道关卡。他们坐在E-707办公室,并排看着电脑屏幕,一份份地审阅来自全球各地博士毕业生的材料。

“这个候选人有不错的单细胞测序背景,但缺乏计算建模经验,可能难以深入理解你的理论部分。”苏念晴指着一份简历说。

“这个候选人发表记录很好,但研究方向比较传统,不确定是否有足够的交叉学科兴趣和适应能力。”顾言澈分析另一份。

他们需要寻找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员,而是真正对他们的交叉研究方向有热情、有能力、并且能与他们形成互补和碰撞的合作伙伴。筛选标准严格而清晰:扎实的专业背景、已发表的论文质量、研究经历的相关性、以及申请信中透露出的科学品味和潜力。

经过几轮筛选,他们确定了三位候选人进行视频面试。面试安排在不同的下午,每位候选人一小时。这对顾言澈和苏念晴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他们需要共同设计面试问题,评估候选人的综合能力。

第一位候选人来自斯坦福大学,研究方向偏计算,语言表达流利,对顾言澈的理论模型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苏念晴的生物学验证部分的理解略显表面。

第二位候选人来自剑桥大学,实验背景极强,对生物学问题有深刻见解,但在被问及如何与计算模型结合时,思路不够开阔。

第三位候选人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背景均衡,既有湿实验经验,也做过一些数据分析,态度诚恳,提问很有针对性。

面试过程中,顾言澈和苏念晴分工合作。顾言澈更侧重于考察候选人的数理基础、逻辑思维和对理论框架的理解深度,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苏念晴则更关注候选人的生物学直觉、实验设计能力和对交叉研究的开放态度,她的提问更侧重于研究的可行性和生物学意义。他们也会交叉提问,观察候选人的应变能力和思维广度。

面试结束后,他们立刻进行“战后复盘”,交换对每位候选人的印象。

“A候选人聪明,但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工作,合作性有待观察。”

“b候选人实验能力强,但创新思维稍弱,可能需要更多引导。”

“c候选人基础扎实,态度积极,对交叉研究有明显热情,可塑性似乎更强。”

他们像解一道复杂的优化题,权衡着每一位候选人的优缺点,不仅考虑其当下的能力,更评估其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与团队(目前就是他们两人)的契合度。这不再是简单的招人干活,而是在为未来的实验室文化播下第一颗种子。

经过深思熟虑,并征求了所内导师的意见后,他们最终将橄榄枝伸向了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c候选人——一位名叫戴维的华裔青年。他们欣赏戴维扎实的背景、积极的态度,以及最重要的,他对跨学科研究展现出的真诚兴趣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发出offer后,戴维愉快地接受了。敲定入职日期后,顾言澈和苏念晴相视一笑,都松了口气。这意味着,他们的“微型团队”即将从两人扩展到三人。他们开始为戴维准备办公空间、申请邮箱、安排入职培训,并初步规划他入职后的第一个项目。

第一次招聘经历,虽然规模很小,却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pI的责任。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科研负责,也要开始为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如何指导、如何激励、如何营造一个高效且富有支持性的团队氛围,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

“感觉像是要当‘家长’了。”苏念晴开玩笑说。

“是科研上的合作者与引导者。”顾言澈纠正道,语气认真,“责任重大。”

“嗯,”苏念晴点头,“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好的‘老板’。”

“尽力而为。”顾言澈的回答简洁而坚定。

E-707办公室即将迎来新成员,顾言澈和苏念晴的学术角色,也由此增添了“导师”这一重要维度。他们的独立pI之路,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挑战与成长并存,这正是学术生涯的魅力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