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72章 火没走,知识藏进了柴里

破帷 第172章 火没走,知识藏进了柴里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程知微是在寅时三刻接到那封讣信的。

值房里的烛芯“噼啪”爆了个花,火光一跳,映得墙上的影子如挣扎的手势。

他刚将最后一卷《问政七疏》抄本塞进暗格,就见孙奉掀帘进来,衣摆滴着寒露,袖口沾着晨雾与泥点,手里攥着一方染血的帕子——正是林昭然总别在腰间的那方,靛青底上绣着半朵未开的菊,针脚细密如她平日言语,含蓄却锋利。

“南荒飞鸽。”孙奉声音发哑,像是从冻土里掘出来的,帕子展开时,内里叠着张薄如蝉翼的桑皮纸,墨迹被血浸得有些模糊,却仍能辨出“子时坐化”四字,字边晕开一圈褐红,像干涸的泪痕。

程知微的指尖在“坐化”二字上顿了顿,触感粗糙,仿佛摩挲过烧焦的纸页。

忽想起半月前林昭然托人带信说“无顶之塾”要立块无字碑,当时他还笑她“连块碑都要跟天下人捉迷藏”,如今方知,那哪里是碑,是要把“问”字刻进活人心里——如刀剜入骨,痛而后醒。

“她说临终只指天三下。”孙奉喉结动了动,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柳姐按她意思,把止水短刃插在‘问’字碑中央,刃面朝天。今早南荒来的商队说,百姓没哭,家家户户门楣都刻了‘问’字,说‘今日不吊唁,只问学’。”

程知微捏着布包的手紧了紧,布包里是粒炒米糖,硬而微暖,像是从胸口焐了许久才取出,糖面微微粘手,带着旧日炉火的气息。

他突然想起去年冬日,林昭然蹲在炭盆前烤火,炭星噼啪炸裂,火星溅到裙角,她也不避,只笑着说:“要让学问像糖,甜得人舍不得吐。”炭火映着她眼底,像藏着两簇不灭的焰。

原来她早把路铺到了这里——用甜藏苦,以柔载重。

“她不要哀歌,要回声。”程知微轻声说,将糖塞进嘴里。

炒米的香混着血帕上残留的药味,在舌尖泛起苦涩的甜;糖在齿间碎裂,发出细微的“咔”声,像雪压断枯枝。

窗外更鼓响了,三短一长,和往日并无不同,可他分明听见鼓点里藏着千万声“为何”“如何”“凭什么”,像春草顶开冻土,滋滋地往石缝里钻,又似无数孩童在暗夜齐诵《千字文》,声浪潜行于地脉。

孙奉突然扯了扯他衣袖:“刚得密报,礼部要派钦使去南荒‘抚慰遗属’,实则是查‘林党余孽’。”他压低声音,“柳姐在西市茶肆等我们,她说要给钦使备份‘见面礼’。”

西市茶肆后堂,柳明漪正往竹筛里倒新熬的糖稀。

琥珀色的糖浆汩汩流淌,热气蒸腾,带着焦糖的浓香扑上面颊,她额角沁出细汗,发丝黏在鬓边。

她指尖沾着糖渍,在木桌上画出个“问”字,糖稀遇冷凝结,字便牢牢粘在桌上,边缘微翘,像一枚封印。

“钦使要查,我们便让他查个明白。”她抬头时,眼尾的细纹里还凝着糖霜,灯光下泛着微光,“我让村童在道旁土里埋‘问心糖’,每颗都裹着浸过黄连汁的纸条,写着‘钦使特供’。等他到了,看见满地糖堆像祭,总得捡两颗尝尝——”

“舌底先苦后问,不吐也得吐。”程知微接话,忽然笑了,“百姓最爱看官老爷被糖噎着的模样。”

柳明漪将最后一颗糖放进竹筛:“昨日有个小丫头来送糖模,说她阿爹是糖匠,能刻《千字文》的偏旁。”她拈起块菱形糖,在灯下照出模糊的笔画,烛光透过糖体,映出“玄”字的一撇,“每颗糖只刻一个偏旁,孩子们凑齐了融着吃,就能拼出‘天地玄黄’。”她的指腹摩挲着糖面,触感温润微黏,“等他们举着拼好的字问‘谁教的’,孩子们就说‘糖教的’——林先生把字藏进甜梦里,官府总不能把糖也禁了吧?”

程知微望着她沾糖的指尖,忽然想起林昭然说过“柳姐的手能绣出整座京城的魂”,如今这双手,正用糖和字绣着另一个更鲜活的京城——每一滴糖浆都是墨,每一道凝痕都是句读。

——而在宫墙深处,一场梦正烧向黎明。

三日后,沈砚之在值房批安神汤方。

朱砂笔悬在“夜交藤三钱”上方,笔尖微颤,忽觉纸页间有片异样的凸痕,像有人用指甲在背面轻轻划过。

他捻起药方对着光,就见“茯苓五钱”与“酸枣仁二钱”之间,用极小的蝇头小楷挤着“民为邦本”四字,墨迹浸着药材的苦香,像从药罐里生出来的根须,缠绕着每一味药名。

这手法他认得——十年前江南破庙中,那位捧着无油灯的小乞儿,曾用同一技法,在瘟疫药单上写下“活人不应贱如草”。

窗外春雨淅沥,檐滴敲瓦,一声声如叩心门。

他想起昨夜梦境:南荒的山火舔着夜空,万千“问”字从火里腾起,化作纸鸢、糖人、灯盏,飘向京城的方向。

有个穿青衫的身影立在火中,背对着他,指尖点天三下——分明是十年前江南破庙里的小乞儿,捧着没油的灯说“自己照路更亮”。

朱笔落下时,窗外炸起春雷,一道闪电劈开乌云,正照在案头那本无名《讲录》上。

最后一行字被照亮:“帷破之时,光不来自上,而起于野。”

雷声未歇,帘外忽传来急促脚步。

小太监几乎是撞开隔扇冲进来,手中捧着个鼓胀的奏匣,指节因用力泛白:“启禀大人!今晨各部递来请愿文书,共八十封……全署‘开蒙令’!”

沈砚之的目光缓缓落在纸页边缘——那里沾着星点糖渍,甜得发腻,像某种无声的挑衅。

“昨夜更鼓,可还响?”他忽然问。

“响的,三短一长,和往日一般。”小太监答。

沈砚之闭目良久,提笔在首份请愿书上批了“呈御”二字。

程知微是在辰时末接到出发令的。

他收拾行装时,孙奉塞给他个布囊,里面装着二十颗“问心糖”:“柳姐说,南荒的孩子们该换牙了,正需要甜的。”布囊微沉,糖粒相碰,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春蚕食叶。

他走出城门时,看见道旁的老妇正往门楣刻“问”字,刻刀入石,石屑飞溅,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把星星;风送来远处孩童的诵读声,断续如谣曲。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追着糖担子跑,赤脚踩过湿润的街面,嘴里喊着:“阿娘,我要‘天’字糖!”声音清亮,如裂冰泉。

程知微望着南荒方向,风里已经有了春的暖意,拂过面颊,带着泥土解冻的气息。

他摸了摸腰间的止水短刃——是柳明漪托人送来的,刃面还留着“问”字碑的刻痕,金属微凉,却仿佛蕴着余温。

走到官道转弯处,他忽觉袖中一震——似有纸片轻颤。

掏出一看,竟是昨日贴身收藏的桑皮讣信,不知何时背面浮出几行细字,墨色淡如雾:

“先生走矣,问未止。”

风过林梢,他轻轻笑了,把纸折好塞回怀里。

前面的路还长,可他知道,有些火没走,只是藏进了柴里。

等他到了南荒废墟前,或许会看见百姓不举白幡,不焚纸钱……但此刻,他只需要继续走下去,带着怀里的糖,带着鼓里的“问”,带着那个用命点燃光的女子留下的,永不熄灭的回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