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60章 我活着,就是反叛

破帷 第160章 我活着,就是反叛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程知微的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掌心残留着旧日执笔磨出的老茧,隐隐作痛。

他看着林昭然又一阵剧烈的咳嗽,单薄的脊背像被风卷着的竹枝,一下下撞在残墙上,砖石簌簌落下细尘,沾在她汗湿的鬓角。

雨不知何时停了,檐角滴下的水珠砸在青石板上,叮咚声里混着她压抑的喘息——那声音像是从肺腑深处挤出的碎玻璃,每一声都割着程知微的耳膜。

“先生。”他跪行两步,不顾她避开的动作,硬是用帕子接住她唇角的血。

温热的液体顺着布纹渗开,带着铁锈般的腥气,黏腻地贴在他指尖。

“山后的洞有避雨的草席,还有孙奉前日送来的伤药——”

“阿微。”林昭然按住他颤抖的手,指腹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触感温滑如新漆,却凉得像井底石。

“你见过烧山吗?”

她的声音轻得像落在帕子上的血珠,几乎被风卷走。

“火势最猛的时候,人总想着扑火。可等灰烬里冒出新芽,才知道火没烧尽的,是埋在泥里的根。”她抬手指向庙外——雨过天晴,山梁上的雾正散,露出几株被雷劈断却仍抽着绿芽的老松,虬枝扭曲如问天之手,在晨光中投下斑驳的影。

“我这把骨头要是能当火种……”

“先生!”程知微突然拔高声音,眼眶通红,喉头哽咽,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你不是火种,你是活人!”

林昭然笑了,指腹蹭过他发皱的官服下摆——那是他连夜从三十里外的驿站赶回来时,被荆棘刮破的。

布丝勾连着皮肤,留下细微的刺痛,此刻却像某种无声的誓约。

“去把柳娘子找来。”她轻声说,“我有东西要她挂在门外竹竿上。”

柳明漪来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半块未绣完的并蒂莲。

红线缠绕在指间,一端连着一朵将绽未绽的花,另一端空悬,仿佛等待另一朵花开。

她盯着林昭然递来的血帕,帕角的淡红已晕成深褐,像朵开败的桃花,边缘微微卷起,散发出淡淡的腥甜与霉味。

“要晒在最显眼的位置。”林昭然说,声音平静如水,“让每个路过土地庙的人都能看见。”

“这……”柳明漪的指尖轻轻抚过血迹,触到干涸后微微凸起的纹路,像触摸一片枯叶的脉络,“夫人从前说过,血光不吉。”

“可他们怕的,不就是这‘不吉’么?”林昭然将帕子塞进她掌心,指尖在她手背上短暂停留,像传递一道隐秘的符咒,“你看那檐角的铜铃,风越大,响得越欢。”

三日后的清晨,程知微提着药罐推开庙门,陶罐的余温透过布巾熨帖掌心,迎面撞进一片嗡嗡的人声。

他踮脚望去,土地庙外的青石板上挤了二十几个百姓,有挑担的农夫,肩头压出红痕;提篮的妇人,篮中菜叶还沾着露水;甚至还有拄着拐杖的老秀才,胡须微微颤抖。

他们仰头望着门侧的竹竿——林昭然的血帕在晨风中飘着,干涸的血迹竟晕成个模糊的“问”字,像有人用枯笔在帕子上写了半行字。

边缘因桐油浸润而微微发亮,在朝阳下泛出暗金光泽。

“昨日还只是团红,今儿个就显了字!”卖糖人的张老汉踮着脚,嗓音沙哑,“莫不是神仙显灵?”

“我家娃前日里被先生教了几个字,”洗衣妇阿秀攥着帕子,指尖摩挲着粗布纹理,“那‘问’字的写法,和先生在地上划的一个样!”

程知微的后颈突然泛起凉意,像有冷雨顺着脊椎滑下。

他转头看向廊下——林昭然正倚着柱子,裹着他连夜缝的粗布斗篷,指尖捏着半块炭,在青石板上写“问”。

她写得很慢,一笔一画,像在刻进石头里。

炭屑簌簌落下,混着她咳出的星点血沫,落在石面,又被晨风吹散。

“阿微,去买三斤桐油。”她头也不抬,声音低哑却清晰,“再让孙奉传信给各乡的书驿,就说……”

“官差来了!”人群突然炸开。

程知微抬头,看见两个皂衣差役挤开人群,其中一个举着火折子就要去烧竹竿。

火舌刚舔上帕角,突然“轰”地腾起半人高的火苗——原来是竹竿涂了桐油,火焰顺杆而上,噼啪作响。

可等火灭了,帕子上的“问”字反而更清晰,边缘焦黑如墨线勾勒,像被神只之笔重新描过。

“作孽啊!”人群里突然传来一声哭嚎。

程知微循声望去,是前日在庙外听学的老儒周先生,他跪在地上,额头抵着青石板,石面沁出凉意,沾湿了他的白发,“这不是人血,是道之血!是圣人在天显灵啊!”

林昭然的炭笔“啪”地断在手里。

她望着哭倒的老儒,望着跪下来跟着叩首的百姓,望着差役们慌乱收起火折子的模样,突然低笑出声。

那笑声混着咳意,却比山涧的泉水更清亮,在晨风中荡开,惊起檐角铜铃一阵乱响。

五日后的午后,林昭然被“请”进了官设的“思过所”。

说是所,不过是间砌了铁窗的青砖房,窗台上落着层薄灰,指尖拂过,留下浅痕。

押她来的守吏搓着手:“林公子莫怪,上头说……”

“我怪什么?”林昭然抚过冰凉的窗棂,铁条沁着夜露的寒意,贴上她掌心,“这铁窗,可比土地庙的破墙挡风。”

她入所前说的那句话,早传遍了南荒——“自明日起,每日辰时,我将讲学一刻,题由门外学子抽签而出。”此刻窗外已围了上百人,最前排的学子举着竹签筒,竹签上歪歪扭扭写着“何为自由”“礼与仁孰重”“农桑可入仕乎”,纸边毛糙,墨迹未干。

次日辰时三刻,林昭然推开窗。

穿堂风卷着她的青衫,露出腕上未愈的旧伤,皮肉翻卷,结着暗红的痂。

“今日抽得何题?”她问。

“何为自由?”举签的是个扎着总角的少年,声音发颤,像风中初生的叶。

林昭然望着他身后挤得密匝匝的人群,望着远处山梁上若隐若现的“问”字石刻,望着街角妇人衣襟上用红丝线绣的“问”字——那针脚细密,仿佛缝进了无数个无眠之夜。

她伸手接住飘进来的一片槐叶,叶脉清晰如掌纹,边缘裂成“问”形。

轻轻说:“自由,是明知不能活,仍敢问一句‘为什么’。”

窗外先是静默,接着爆发出山呼般的复诵。

那声音撞在砖墙上,撞在铁窗上,撞在每个人的心上,震得槐叶簌簌落下,像一场无声的雨。

程知微站在人群最后,望着林昭然被阳光镀亮的侧脸,忽然听见自己心跳与诵声同频。

他想起前日在书驿看到的密报——各地书驿的更夫们开始在子时敲铜钟,一下,两下,后来连成一片,节奏竟合“问”字笔顺:顿、提、钩、折,像无数个“问”字在黑夜里荡开。

沈砚之是在第七夜听见钟声的。

他搁下朱笔,推开书房窗,凉夜的风卷着钟声撞进来,从城南到城北,从宫墙到市井,此起彼伏。

“不是说禁了?”他问跪在地上的密探。

“回大人,”密探额头沁着汗,声音发抖,“说是更夫们撞了邪,钟槌自己动的……”

沈砚之冷笑,转身时袖中滑落半页纸。

他弯腰拾起,借着烛火看清上面的字——“教育之光,不在庙堂,在破屋陋巷之间”。

这是林昭然那本《新学议略》的残页,他烧了三次,总有些边角余温未散,像不肯熄灭的火星。

“南荒奏报。”他突然说。

密探呈上一叠纸,最上面的是血帕奇事,接着是“问夜钟”,然后是裴怀礼在道旁刻“问”字,手指磨破仍不肯停。

最后一页写着:“林氏咳血日重,然讲学不辍,百姓传其血可治愚疾,竟有妇人取帕上残血入药。”

沈砚之的笔杆在掌心攥得发疼,木刺扎进皮肉,留下细小的红痕。

他提笔在奏章空白处写下“南荒不可禁”,墨迹未干又重重划去。

“烧了。”他说,声音像浸在冰里。

烛火舔着纸页时,他听见钟声又响了。

这次更近,像敲在他心口。

“她活着……”他对着火光低语,瞳孔映着跳跃的焰,“比死了可怕。”

林昭然是在黎明前咳醒的。

她摸黑找到帕子,擦了擦唇角的血,月光从铁窗漏进来,照见帕子上的新血——比前日的更艳,像朵刚开的桃花,边缘还泛着湿漉漉的光泽。

“柳娘子。”她轻声唤。

门吱呀一声开了,柳明漪端着药碗进来,热气氤氲,药香苦涩中带一丝甘草回甜。

她看见她手里的血帕,眼眶一热:“先生又……”

“明日讲题是……”林昭然将血帕叠好,塞进她掌心,指尖微凉,动作却坚定,“先不说。”

她望着窗外泛起鱼肚白的天空,笑了。

“等天亮了,让他们抽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