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02章 明堂无答

破帷 第102章 明堂无答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殿内光线幽暗,百官的影子被高窗透入的微光拉得细长,如同一片沉默的碑林,投在青砖地上,随风轻颤,仿佛随时会立起发声。

林昭然站在丹陛之下,一身素衣,粗麻织就,袖口微磨起毛边,与这满殿的朱紫锦绣格格不入。

她指尖触到腰间那枚冷硬的玉佩,是母亲临终所遗,此刻贴着肌肤,竟生出一丝微温。

她感受着数十道目光,或轻蔑,或审视,或惊疑,尽数汇聚于她一身,如芒刺在背,又似细雨落颈,湿冷而绵密。

她微微躬身,从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的策纲,双手展开,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明堂的每个角落,如同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臣,林昭然,请奏《明堂策》纲要,首条,科举双盲制。”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张承越众而出,苍老的脸上满是怒意,袍袖翻动带起一阵沉香与药气混杂的气息:“荒唐!祖宗之法,历经百年,岂容一介女子轻改?考官慧眼识才,阅卷之时观其字、品其意,方能为国取士。何须遮遮掩掩,行此避嫌之举!”

林昭然并未与他争辩。

她只是平静地侧过身,对候在一旁的程知微轻轻颔首。

程知微立刻捧着一叠图表册页上前,由内侍呈至御前。

“陛下,此乃臣与程大人耗时三月,整理出的近十年科举名录与取士官员之关联图。”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如同深井之水,不起波澜,“图中可见,近十年录取的进士中,三成出自三位主考官的门下或同乡。更有甚者,这些卷宗在誊录之前,便已有了旁人难以察觉的批注痕迹。”

满殿哗然,衣袍窸窣如秋叶坠地,议论声低而密,像暗流在石缝间奔涌。

张承尚书气得浑身发抖,胡须微颤,正欲再辩,龙椅上的沈砚之却抬了抬手,制止了他。

这位年轻的帝王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只淡淡地开口:“孙奉。”

大内官孙奉躬身应诺,靴底轻擦地面,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沙”。

“传都察院左都御史,即刻入殿,会同内侍,当众开封验卷。”

此言一出,几位重臣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仿佛被殿角那束斜照进来的冷光穿透了肺腑。

谁也未曾料到,皇帝竟会如此雷厉风行,当堂验卷。

片刻之后,几大箱沉重的卷宗被抬入殿中,木箱落地时发出沉闷的“咚”声,震得青砖微颤。

左都御史领命上前,亲自启封,动作庄重如祭礼。

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内侍们小心翼翼地翻动着试卷,纸页翻动声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

不多时,一名眼尖的内侍高声道:“陛下,请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两份被抽出的糊名试卷边角,竟真有几不可见的隐墨指痕,在特定的光线下泛着淡淡的油光。

那痕迹极淡,却如蛇行草间,藏而不露,唯有逆光细察,方见其蜿蜒如旧伤。

这是一种用特殊药水做的记号,若非刻意寻找,极易被忽略。

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明堂之内,死一般的寂静,连呼吸都似被压住,只余烛火在铜兽口中轻轻跳动,投下摇曳的影。

林昭然抓住这个时机,再次开口,声音比方才更添了几分力量,如同山涧清泉破冰而出:“为杜绝此弊,臣请立新规,考官轮替,三年之内不得连任,且主考、副考、同考官需从不同派系、不同地域之官员中抽选,互相监督。”

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池塘,激起的不再是涟漪,而是惊涛骇浪。

几位出身高门的重臣,脸上终于第一次露出了焦灼之色,额角渗出细汗,在烛光下泛着微光。

一直沉默的沈砚之,此时却再度开口。

他没有看那些脸色铁青的臣子,目光反而锐利如刀,直刺林昭然:“若教者代议,以师门、地域来平衡,那天下间数万无名师、无派系的寒门学子,他们的声音,岂非就此湮没,再无出头之日?”

这一问,如惊雷贯耳,直击要害。

殿内刚刚倒向林昭然的气氛瞬间逆转。

是啊,这个制度看似公平,却忽略了最大的一个群体——那些连拜师门路都没有的底层读书人。

林昭然却似早有预料。

她不慌不忙地从随身布袋中取出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襕衫,示意内侍取来烛火。

那是一件普通的学子服,只是布料粗糙,针脚却极为细密,指尖抚过,能感受到经纬间蕴藏的坚韧。

当烛火从襕衫内里映照而出时,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那细密的针脚竟在光影下显现出四个大字——“天下作答”。

光透薄布,字如浮金,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凝视着这座庙堂。

“陛下此问,臣已有答案。”林昭然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度,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此衫由柳明漪女史率京城织工所制。她们说,天下人的答案,不应只写在庙堂的卷宗上。如今,在朝廷视线之外,已有私学三百余所,遍布各州县。授业者,多为屡试不第的才子、告老还乡的小吏。他们出身寒微,最懂寒微之苦,他们愿意为那些无师之民发声。这并非空谈,而是已行之实。”

她话锋一转,看向殿角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守拙先生,请出列。”

守拙颤巍巍地走出,他那身洗得发白的儒衫,与这金碧辉煌的大殿显得那般格格不入。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的名册,封面沾着泥渍,边角卷曲,显然是经年携带之物。

他用苍老却有力的声音宣读:“景元三年,南怀州‘补遗讲’学子三百,取中秀才者八十一人。景元四年,西川郡‘补遗讲’学子五百,取中举人者一十二人……”

一串串详实的数据,一个个真实的地名,证明了民间授业已然形成燎原之势。

声音落下时,殿内只余烛火轻响,与老者粗重的呼吸交织。

沈砚之凝视着守拙花白的头发,和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执着,久久没有再开口诘难。

而就在殿内余音未散之际,殿角记事廊的阴影里,程知微伏案疾书。

烛火在他指尖跳跃,映出纸上一排排浅褐色的字迹,顷刻后便悄然褪去,如同潮水退去后的沙滩,只留下记忆的印痕。

他笔下流淌的是特制药水,初写可见,片刻即隐,他必须在药水干涸前将每一句对答铭刻于心。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皮靴踏地,声声如鼓。

一名御史带着两名卫士闯入廊下,厉声喝道:“奉旨搜查私录朝议者!尔等皆不许动!”

程知微指尖微凉,心跳如鼓。

他眼角一扫,见旁侧小吏案头墨迹未干——此人常替御史誊抄奏章,今日必被怀疑。

机会只在瞬息。

他不动声色,左手将笔洗悄然换作一盏刚饮了一口的茶,右手轻抖,药水笔顺势滑入宽袖深处,触到内衬的暗袋。

随即站起身,指向角落,朗声道:“大人,他案上的墨迹尚未干透!”

御史目光一凝,果然趋步而去。

趁乱,程知微将那几张写满密字的夹页,熟练地混入一本待退库的《贡物旧档》中——这类废弃文书常被宫人拿去糊窗引火,守卫从不细查。

片刻后,一名老杂役抱着旧册走出宫门,无人知晓,那薄纸之中,藏着即将燎原的火种。

殿内,对奏仍在继续。

沈砚之忽然提起了一桩前朝旧事,语气凌厉:“前朝设‘庶议堂’,广开言路,不出十年,民意汹涌,党争四起,终至天下大乱。民意如火,无釜则焚。林昭然,你今日要建新制,可为这滔天之火,备下了足以承载它的巨釜?”

这个问题,已不再是术,而是道。

它关乎制度的生死存亡。

林昭然知道,任何巧言善辩此刻都已无用。

她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物,缓缓走上丹陛,将其轻轻放在御前案上。

那是一片残破的瓦当,上面还带着泥土的痕迹,指尖抚过,粗粝而冰冷。

“陛下,前朝之釜,碎于豪强以民意为器,互相攻讦,争权夺利。今朝之釜,当有锁,有衡。”她的声音铿锵有力,“臣请立‘授业资格认证’为锁,凡开学授课者,无论官学私学,皆需通过考核,持证授业。再立‘学子反评教者’为衡,若教者失德败行,十名学子联署,即可上告学政,废其资格。”

此制一出,闻所未闻。

将评判师长的权力,部分交还给学子,这在尊师重道的传统下,简直是石破天惊。

就连几位最保守的老臣,此刻也不由得微微颔首,陷入了沉思。

对奏已至尾声。

沈砚之长久地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片冰冷的瓦当。

许久,他抬起眼,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若此策推行,十年后,天下会是何等模样?”

满朝文武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一个“盛世”、“清明”之类的答案。

林昭然却摇了摇头,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仿佛能看到遥远的未来:“回陛下,十年后,天下不会变得完美。但会有更多的人,在田间,在市井,在学堂,抬起头来,问出那一句——‘为何还不够好?’”

为何,还不够好?

这五个字,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沈砚之的心上。

他身体微微一震,竟没有再驳斥半句。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鱼贯而出。

孙奉侍立在侧,眼角余光瞥见,皇帝陛下竟俯身,从地上拾起一根从林昭然那件“天下作答”襕衫上不慎脱落的粗糙绣线,不着痕迹地藏入了龙袍的广袖之中。

当夜,紫禁城深处的御书房灯火通明。

沈砚之重批《明堂策》,在林昭然的三问之后,用朱笔缓缓添上了第四问:“若天下皆问,谁来承其重?”

林昭然回到栖身的破庙时,已是深夜。

守拙先生正立于滴水的屋檐下,仿佛已等候多时。

他手中捧着的,不是书信,而是一块烧裂的典砖,入手滚烫,显然是刚从某个地方的窑火中取出不久。

“这是……”林昭然心头一沉。

守拙将典砖递给她,声音嘶哑:“有人不想让那个答案,太过完整。”

林昭然翻过典砖,只见其内层,赫然刻着一行残缺的字,笔锋与《明堂策》母本如出一辙:“……教化之根,在问之自由。”

她瞬间明白了,这是当初为了以防万一,由她亲手埋入太庙地基下的那块备用典砖,《明堂策》真正的终章。

它竟被人掘了出来,还用火烧裂,抹去了最关键的几个字。

抚摸着砖上炙热的裂痕,林昭然眼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冷冽的笑意。

她轻声道:“他们忘了,火能裂砖,也能烧出新陶。”

窗外,压抑了一整天的春雷,终于在天际炸响。

雨水顺着破损的屋瓦流下,形成一道道水幕,敲在青石阶上,声声入耳。

而庙堂深处,那盏彻夜未熄的油灯,光芒却愈发明亮。

林昭然握紧了那块残砖——真正的敌人,那些隐藏在暗处、试图从根源上掐灭火种的人,已经露出了獠牙。

而她,必须赶在他们行动之前,将所有火种,聚拢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