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26章 纸鸢坠雪

破帷 第26章 纸鸢坠雪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林昭然的意识坠入了一片火海。

不是烛火,不是灶火,是记忆里那座被暴雨浇灭的私塾燃起的火——砖缝间爬出焦黑的藤蔓,瓦砾下压着半卷《礼记》,火舌舔过青石门槛时,发出类似骨节断裂的“咔嚓”声。

但此刻雨停了,火势却比那日更凶,噼啪声里混着她从未听过的喧哗——像是无数人在呐喊,又像是某种金属撞击的脆响,耳膜被震得发麻,仿佛有铁钉在颅骨内侧反复刮擦。

她看见电子屏在火焰中碎裂,玻璃渣像冰晶四溅,那些她曾在后世图书馆里抄录的教育理论化作飞灰,字迹在热浪中扭曲成灰蝶,扑向她裸露的手背,留下针扎般的灼痛。

而掌声从四面八方涌来,起初如春雷滚过原野,却在触及她的瞬间变成冰冷的铁链,金属环扣咬进腕骨,勒得她喉管发紧,连吞咽都像割裂的砂纸在摩擦。

“不……”她在混沌中呢喃,指尖无意识地抠进被褥,粗麻布纹路在指腹刮出细小血痕,“不是这样的……”

火势突然退去,余烬化作雪片扑在脸上,凉得她一个激灵。

她猛然惊醒,额角的冷汗顺着鬓角滑进衣领,沾得里衣一片冰凉,布料紧贴脊背,像贴了一层湿冷的蛇皮。

药香呛得她直咳嗽,苦涩的气味裹着陈年艾草与黄连的腥气钻入鼻腔,这才发现自己正半蜷在床上,怀中的残卷不知何时掉落在地,被药汁浸透的纸页皱成一团,墨迹晕开如泪痕。

她慌忙俯下身去捡,指尖触到“教不可断”四个字时,心尖猛地一抽——孙伯的手书墨迹晕开,像极了当年她跪在雨里,看着先生的马车驶向流放地时,落在青石板上的泪,那雨滴砸在石面的声音,至今还回荡在耳畔,清脆又绝望。

“阿昭,把这些字刻进骨头里。”

孙伯的声音突然在耳畔响起,沙哑如枯叶摩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

她浑身一震,颤抖着摸向胸口的布袋,倒出几片干枯的槐叶。

叶脉间还留着百姓的字迹,有的是“女娃能读书否?”,笔画歪斜如蚯蚓爬行;有的是“农桑之术也算学问么?”,墨色深浅不一,像是借着油灯颤抖着写就;最边缘那片甚至沾着孩子的指纹——那是前日她蹲在问匣边,一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塞进来的,指尖的暖意还残留在叶面,说“姐姐帮我问问先生”。

她将槐叶贴在滚烫的额头上,凉意顺着皮肤渗进血脉,叶脉的粗糙刮过眉心,像一道清醒的刻痕。

那些被高烧灼得混沌的思绪突然清晰起来:她不是为了中举的红榜,不是为了给林家争一口气,是为了那个小丫头能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读书”,为了卖菜的老丈能在农闲时学算筹,为了所有被“礼”字锁在门外的人,能亲手推开那扇门——那扇门后没有朱漆金钉,只有粗木拼成的门框,却足以让千万双冻裂的手掌留下印记。

“教育不是恩赐……”她对着残卷轻声说,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擦过瓷片,“是权利。”

话音未落,有什么东西在她脑海里轰然炸开,如冰河解冻,万流奔涌。

不再是从前那些零碎的闪念,不是后世课堂上的只言片语,而是一条完整的河流,从记忆深处奔涌而来——平民教育体系、分级授业法、私学认证制……所有她曾在深夜里对着孤灯拼凑的蓝图,此刻都在意识里清晰成型,像星图在夜空铺展,每一颗星都连成脉络。

她攥紧槐叶,指节发白,指甲嵌进掌心,却笑得像个孩子,连眼角的泪都没察觉,泪珠滚落,砸在槐叶上,洇开一圈微小的圆。

与此同时,紫宸殿内的铜漏刚刚滴完第七滴水,水珠坠入铜盆,发出“叮”的一声,清冷如冰裂。

沈砚之将朱批的卷子封进银匣时,指腹擦过“此卷可观”四个字,墨迹还带着新干的涩意,指尖微微发黏。

内侍捧着银匣欲退,他却突然开口:“慢着。”

“相爷?”

“送到贡院阅卷房。”他望着窗外飘起的细雪,雪粒扑在窗纸上,发出细密如蚕食桑叶的“簌簌”声,声音比雪更冷,“即刻。”

内侍的指尖在银匣上顿了顿:“裴主事素来讲究‘程序’,若……”

“他若敢撕,便让他撕了‘礼治’二字。”沈砚之转过脸来,眉峰如刃,烛光在他眼底划出一道冷光,“当年孙伯的折子,也是被人以‘不合程序’为由扣下的。”

内侍打了个寒颤,不敢多问,捧着银匣匆匆退下。

沈砚之走到窗边,看细雪落在汉白玉栏杆上,积成薄薄一层,像撒了层盐。

他突然想起那年冬天,他跟着孙伯去城南驿接人——恩师被罢官流放,归来时只剩一具冻硬的尸首,手指蜷曲如枯枝,唇边凝着冰霜,像一句未说完的话。

“寒门可教”四个字,最终刻在了孙伯的墓碑上,却被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踩进泥里,靴底碾过石碑的声响,至今还在他梦中回荡。

“这次,我替你守着。”他对着雪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窗纸上凝成一小片霜花。

贡院阅卷房的炭盆烧得正旺,松枝在火中噼啪炸响,火星溅到青砖上,像夜行的萤火。

严维却觉得后颈发凉,仿佛有冷风从门缝钻入,贴着脊梁爬行。

银匣就摆在他案头,沈砚之的朱批在匣底泛着冷光,红得像未凝的血。

他望着门外晃动的人影,知道裴仲禹的人肯定在盯着这里——自乡试开考以来,这位礼部主事便明里暗里施压,要黜落那个“文理乖张”的考生。

可谁都知道,那考生的卷子,乖张的不是文理,是“有教无类”四个字,扎了某些人的眼珠子,像芒刺在背,日夜作痛。

“严大人。”

阴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潮湿的霉味,像是从地窖里爬出。

严维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周砚修——裴府的幕僚,最擅长递刀子还笑着说“这是为您好”。

他转身时,周砚修已将一份卷宗推到案上,封皮上“户籍存疑”四个墨字刺得人眼疼,墨迹未干,指尖蹭过竟留下淡淡黑痕。

“林生祖籍是南境?”周砚修指尖敲了敲卷宗,声音像钝刀刮骨,“南境士族多有隐户,这籍贯……”

“你当老夫是瞎的?”严维冷笑,喉间滚动如老牛反刍,“这卷宗的封泥是新的,墨色还没干透。”他抓起银匣,当着周砚修的面打开,朱批的墨迹在烛光下泛着金,像一道不可违逆的圣谕:“沈相亲批‘此卷可观’,你说老夫是守文衡,还是守权衡?”

满室考官都伸长了脖子,呼吸声轻得几乎听不见。

有人倒抽冷气,有人攥紧了手中的红笔,笔尖在纸上压出一个小墨点;连炭盆里的火星都“噼啪”炸响,像极了即将引爆的爆竹,空气里弥漫着焦木与紧张的汗味。

周砚修的瞳孔缩成针尖,嘴角抽动,却挤不出一个字。

他望着严维举起银匣走向公堂的背影,突然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皮靴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闷响。

“裴主事来了!”

远处传来踢翻茶盏的脆响,接着是一声压低的怒喝:“什么‘此卷可观’?一介女子,蛊惑……”裴仲禹踹开阅卷房的门时,门框上的积雪簌簌落进炭盆,腾起一缕焦白的烟,带着烧纸般的气味。

他腰间的玉牌撞在案角,发出刺耳的脆响,惊得最末席的考官手一抖,红笔在卷面上拖出条血痕,像一道未愈的旧伤。

“严大人好手段!”他甩袖指向严维手中的银匣,玄色官服下摆还沾着雪水,滴落在青砖上,洇开一片深色,“相爷日理万机,你倒会挑时辰送卷子——是怕我等看清那‘有教无类’的逆言?”

严维将银匣往案上一按,震得茶盏跳了跳,茶水泼出一圈涟漪:“裴大人要看,老夫便摊开了看。”他掀开匣盖,三卷墨纸依次展平,第一卷《论乡学之要》的起笔“礼者,养也”四个小楷力透纸背,笔锋如刀刻;第二卷策论《农桑入试议》里夹着张算筹图,墨线清晰,数字工整;第三卷诗赋末尾题着“愿借春风十万枝,吹开蓬门教儿知”,字迹清瘦却坚定。

“哪一句离题?哪一字违制?”严维的手指重重划过诗赋最后一句,指甲在纸上刮出细微声响,“圣人说‘有教无类’,孔门三千弟子有渔樵有商贾,裴大人是要驳圣人?”

裴仲禹的喉结动了动,像吞下了一块烧红的炭。

他想起昨日周砚修递来的密报——林昭然在城南茶肆给卖炭翁讲《孟子》,在绣坊教绣娘算布价,那些被他视作“野路子”的学问,竟让二十七个妇人能自己看契纸,十三个农夫能算清租税。

那晚他翻来覆去,听见窗外妇人们低声诵读的句子,像针一样扎进耳朵。

他捏紧腰间的犀角带钩,指甲几乎掐进肉里:“妇人抛头露面已是失德,这等‘学问’,分明是……”

“分明是戳了某些人的痛处。”严维突然提高声音,目光扫过满室考官,烛光在他眼中跳动,“诸位都是两榜出身,当年谁没在寒夜里抄过书?谁没求过族学先生多讲半刻?如今有人要替当年的自己开扇窗,倒成了罪?”

殿外突然传来巡丁的吆喝:“让让!让让!”

一个穿皂衣的巡丁撞开半掩的门,腰间的铜铃叮当作响,余音在寂静的房中回荡:“回大人,槐市今晨传开了——‘紫宸批卷,寒门有光’!百姓扎了纸鸢,写着‘昭然’二字往城南放,说要让相爷看看,这卷子不是一人之卷,是千万人的心!”

裴仲禹的脸瞬间煞白,像被雪水泼过。

他想起昨日在街角看见的问匣,木头上密密麻麻刻着“女娃能考秀才么”“农书算经史子集么”,此刻那些问题仿佛化成了纸鸢上的墨迹,正扑棱棱往他脸上撞,带着孩童的笑声和泥土的气息。

他踉跄两步,扶着案角稳住身形,声音发颤:“飞得再高……也撞不破天网。”

“天网?”严维嗤笑一声,将三卷重新收进银匣,动作利落如斩断枷锁,“天网若是漏了光,那便不是天网,是筛子。”

林昭然是被冷毛巾的凉意唤醒的,布巾边缘滴下的水珠落在锁骨,激起一阵战栗。

陈砚秋的手在她额角轻按,药香混着雪气钻进鼻腔,清冽中带着苦涩:“昭然,你烧得说胡话,直喊‘教不可断’。方才贡院送来消息——沈相的朱批到了,严大人当众展了你的卷子。”

她的睫毛颤了颤,烧得发红的眼尾沁出泪来,泪珠滚落,滑进耳后,凉得她一颤。

那些在火海里碎裂的电子屏、在暴雨中模糊的“教不可断”,突然都变得清晰起来。

她想起小丫头的羊角辫在风中晃动,老丈粗糙的手指拨动算筹时发出的“咔嗒”声,想起孙伯临终前塞给她的残卷,那纸页的毛边刮过掌心,像一句未尽的遗言,突然笑出了声,眼泪却止不住地掉:“他们怕回答,却不敢毁答案……原来最怕的,是这卷子站在这里,替千万人问一句‘凭什么’。”

“你别乱动!”陈砚秋慌忙按住她要撑床的手,指尖触到她腕骨的嶙峋,“医者说你肺已损,再动要血崩的。”

林昭然却望着窗外的雪,目光穿过飘飞的雪片,落在贡院的飞檐上。

那里有只纸鸢正被风卷着打转,红纸上的“昭然”二字被雪水晕开,像两团未熄的火,在灰白的天幕中燃烧。

“雪能掩足迹,也能映天光。我若倒下,那光就灭了。”

她掀开被子,残卷从枕下滑出,“教不可断”四个字正好落在她掌心,墨迹粗糙,像一道誓言的刻痕。

她解下腰间的布带,将残卷压在胸口,布条缠过肋骨时,剧烈的咳嗽震得她蜷起身子,指节掐进床沿,指缝里渗出血珠,滴在粗布上,像梅花点点。

陈砚秋要拦,被她抓住手腕,掌心滚烫:“砚秋,你见过星星么?星星越暗,越要聚在一起发光。我躺在这里,他们只会当我是病书生;我站在贡院,他们才会想起,这卷子背后站着千万个要读书的人。”

医舍到偏舍不过半里路,她却走了三刻钟。

每一步都像踩在碎冰上,咯吱作响,肺里像塞了团烧红的炭,每吸一口气都疼得发颤,喉咙里泛着铁锈味。

但当她扶着偏舍的门框,看见案头整整齐齐码着的问匣——二十七个妇人的契纸,十三个农夫的租簿,小丫头用草绳捆着的半块砚台——突然就不觉得疼了。

纸页的窸窣声、墨香、粗绳的毛刺感,全都成了支撑她的力量。

她坐进藤椅,烛火在残卷上跳着,将“教不可断”四个字映得发亮,像烙在纸上。

窗外传来模糊的歌声,是阿阮的调子,比平日更清亮:“纸鸢坠雪不折翼,一念未冷火不熄。紫宸有批,不是恩,是还债……”

她侧耳细听,歌声里突然多了童声,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像雪地里突然冒出的春芽,脆生生地和着:“紫宸有批,不是恩,是还债……”

林昭然摸出笔,在旧稿背面写下:“老师,他们开始还债了。”墨迹未干,雪光从窗纸的破洞漏进来,落在“还债”二字上,像撒了把星星。

偏舍外的雪越下越大,将贡院的照壁染成一片素白。

墙内的更夫敲过三更,最后一声梆子还在空气里打旋,照壁下的青石板已积了半寸雪——那是放榜日清晨,会被千万双鞋印踏碎的雪。

此刻,林昭然倚在藤椅上,残卷贴着心口,听着渐远的童声,慢慢合上了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