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3章 谁在考心性?

破帷 第13章 谁在考心性?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裴仲禹书房的烛芯“噼啪”爆了个灯花,火星子溅在密报边缘,将“太学诸生夜诵《童蒙问对》”几个字灼出焦痕,焦臭味混着灯油的腻香,在静夜里悄然弥散。

他突然将茶盏重重按在案上,青瓷与檀木相撞的脆响惊得窗外寒鸦扑棱棱飞起,羽翼拍打声划破夜空,又迅速被风吞没。

“周先生,”他扯松腰间玉带,领口露出的锁骨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指尖尚残留着茶盏的余温,“你说这密报里的‘结同盟’‘背圣典’,是真要反了我的规矩?”

帘栊微动,一道青衫身影自阴影里踱出,布履踏在青砖上,只发出极轻的沙沙声,仿佛落叶拂地。

周砚修执起案上密报,指腹摩挲过被焦灼的字迹,纸面粗糙的触感刮过皮肤,唇角勾起极淡的冷笑:“大人试想,若此时强令考核,那些被列名的寒酸秀才怕是要跪在太学门口,举着《童蒙问对》喊‘以礼杀人’。”他将密报对折,指尖在“赵元度叹焚书”处重重一按,纸面凹陷,留下一个清晰的指印,“舆情如沸,堵不如疏。”

裴仲禹眉心拧紧:“疏?怎么疏?”

“设‘辩心性’公论。”周砚修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笺,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条陈,墨迹未干,隐隐透出松烟的冷香,“令诸生自陈心性,由太学博士、礼部属官共审。输者去,赢者留——如此既存考核之实,又显公允之名。”他抬眼时,眼底浮起阴鸷的光,像深潭底下的暗流,“那些穷酸不是爱引经据典?正好用圣人之言驯化他们的野路子。”

裴仲禹盯着素笺看了半刻,忽然低笑一声,指节叩了叩条陈,发出笃笃轻响:“好个‘胜之以理,非以权’。”他抓起朱笔在条陈上画了个圈,墨迹在“公论”二字上晕开,湿漉漉地渗入纸纤维,“明日辰时,太学明伦堂。”

林昭然是在米行后巷的柴房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陈砚秋掀开门帘时,她正就着豆油灯补账本,灯焰摇曳,将她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像一株孤瘦的竹。

墨汁在“糙米三石”旁洇开个小团,倒像朵残荷,指尖蹭过纸面,留下淡淡的墨痕。

“裴仲禹要设‘辩心性’公论。”陈砚秋的棉靴踩得柴草沙沙响,寒气从门缝钻入,贴着脚踝往上爬,“周砚修出的主意,说是让诸生自证心性。”他把腰间酒葫芦攥得发紧,皮革的涩感硌着掌心,“昭然,这是要把咱们架在火上烤——圣人的道理,他们早嚼烂了喂狗,咱们拿什么辩?”

林昭然放下笔,指腹蹭过账本上的墨团,指尖微凉。

豆油灯在她眼底投下跳动的光斑,像极了破庙旧址那堆将熄未熄的灰烬,暖光映着她清瘦的侧脸,轮廓微微发颤。

“他们要的是驯化。”她轻声说,声音像风穿过枯竹,“用‘礼’的笼子套住所有质疑,再冠冕堂皇地说一句‘是你们自己没过关’。”

陈砚秋的酒葫芦“当啷”砸在木凳上,震得账本一跳,酒液溅出,酸涩的气味在狭小空间里弥漫。

“那怎么办?总不能真由着他们……”

“他们要考心性?”林昭然突然笑了,指尖抚过案头那本《童蒙问对》,书页间夹着的灰烬簌簌落在她青布衫上,触感轻如雪,“好,我来教他们——什么叫心性。”

她转身从梁上取下个旧木匣,木料干裂,指尖划过边缘,带起细微的木刺。

匣中整整齐齐码着半旧的麻纸,纸面粗糙,泛着微黄的旧色。

笔锋蘸墨时,她忽然停住,抬眼望向窗外漏进的月光,清冷的光斑落在她手背上,凉意渗入肌肤:“陈兄,你说当年沈首辅在破庙讲学,若被如今的‘心性考’考到,算过关吗?”

陈砚秋一怔。

他想起坊间传闻,沈砚之未入仕时曾在城西破庙开坛,讲的是“礼者,养也”,气得老儒们摔了茶盏骂“离经叛道”,那日的风声、怒斥、还有少年清朗的声线,仿佛还在耳畔。

“你是说……”

“就写这个。”林昭然的笔锋陡然一顿,墨点在纸上晕开,像一颗坠落的心,“三问。第一问,心性可测乎?若不可测,何以考之?第二问,若因疑而黜,是考心性,还是考顺从?第三问——”她抬笔在纸页最下方重重一捺,笔尖几乎划破纸背,“昔沈公少年讲学破庙,若在今日,可过心性考否?”

陈砚秋接过写满小楷的麻纸时,指节微微发颤,纸页的粗糙摩擦着指尖,字迹如刀刻入心。

“这……这是要把裴仲禹的老师架在火上。”

“他不是最敬沈公吗?”林昭然将纸页折成方胜,塞进陈砚秋掌心,指尖轻触他的掌纹,“你去求见赵博士,就说有寒士欲辩‘心性考’之非,但不敢署名。请他代为呈议。”她望着陈砚秋欲言又止的模样,轻声补了句,“赵博士当年在江南,也给寒生开过私课——他懂的。”

太学明伦堂的晨钟撞响第七下时,赵元度正捏着那张麻纸站在讲台上。

阳光透过糊着桑皮纸的窗棂斜射进来,在“礼义廉耻”的匾额上切出半道金痕,光尘在空气中浮游,像细小的金砂。

他清了清嗓子,讲堂里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渐渐低下去,书页翻动的沙沙声、笔尖划纸的窸窣声,一一沉寂,直到最后一丝余音消散在梁间,只余下呼吸的微响。

“今日有匿名贤者献《心性三问》。”赵元度展开麻纸,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戳破了满室的寂静,“第一问:心性可测乎?若不可测,何以考之?”

底下传来抽气声,像风吹过竹林。

被列名的学子们挺直了腰杆,其中那个总穿洗得发白青衫的少年突然站起来,衣料摩擦发出轻响:“回博士!《孟子》有云‘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心性若如金玉,岂可用尺量?”

“第二问:若因疑而黜,是考心性,还是考顺从?”赵元度继续念,目光扫过讲堂后排缩成一团的世家子,声音如刀锋划过冰面,“《礼记》言‘礼时为大’,若礼成了不许质疑的铁律,与夏桀之暴何异?”

“好!”不知谁喊了一嗓子,讲堂里炸开一片附和,掌声、跺脚声、低语声汇成浪潮。

那个青衫少年又站起来,脖颈涨得通红,额角沁出细汗:“当年张夫子质疑《周礼》丧服之制,被逐出师门——可后来不都说他是对的?”

“第三问……”赵元度的声音突然轻了些,像是怕惊碎什么,指尖微微发颤,“昔沈公少年讲学破庙,若在今日,可过心性考否?”

满室哗然。

有人猛拍桌案,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溅在“礼义廉耻”的匾额上,墨点如血;有人攥着《童蒙问对》直发抖,书页边缘被指甲掐出细密的褶子,纸面发出细微的撕裂声。

赵元度望着台下翻涌的声浪,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江南,自己也是这样站在破庙里,听一个清瘦的年轻人讲“礼者,因时制宜”,那时的风、那时的光、那时的热血,此刻在胸中重新燃起。

“住口!”

一声断喝劈开声浪。

裴仲禹掀开门帘走进来,玄色官服上的仙鹤纹被穿堂风扯得乱颤,靴底踏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盯着匾额上的墨点,喉结动了动,又转向赵元度:“赵博士,你可知这三问本身,便是‘心性有亏’?”

赵元度退后一步,对着裴仲禹深深一揖,衣袖拂过案几,带起一丝微风:“裴大人,若连疑问都不容,何谈心性?”他顿了顿,目光越过裴仲禹的肩,落在讲堂外摇晃的树影里,“若沈公在此,当如何答?”

裴仲禹的脸瞬间煞白。

他望着台下几十双亮得灼人的眼睛,又想起昨日密报里“夜诵《童蒙问对》”的字句,喉间像塞了团浸了水的棉絮,沉重而窒息。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咚——”撞得人心发慌,每一声都像敲在心尖。

不知谁在后排轻声念起《童蒙问对》:“‘问:学为何?答曰:为心明,为眼亮,为敢说从前不敢说之话……’”

声音越来越大,像春潮漫过堤岸,书页翻动声、低诵声、应和声交织成一片。

裴仲禹望着被学子们高高举起的书册,突然觉得那密密麻麻的小楷不是字,是无数根细针扎在他手背上——疼,却拔不出来。

他张了张嘴,终究没说出话来。

堂外的风卷着几片枯叶扑进来,掠过他腰间的玉牌,发出细碎的呜咽,像幽魂低语。

林昭然缩在明伦堂最后一排的柱子后,袖口被穿堂风灌得猎猎作响,指尖冰凉。

她望着裴仲禹青白的脸色,喉间泛起一丝滚烫的甜腥——那是昨夜在柴房写《三问》时,被墨汁呛到的余韵。

此刻裴仲禹的手指还悬在半空,像被雷劈断的枯枝,而赵元度案上那纸麻笺正随着学子们的声浪轻轻颤动,墨迹在晨光里泛着冷铁般的光。

“裴大人。”周砚修不知何时站到了裴仲禹身侧,青衫下摆沾着明伦堂外的霜露,湿冷的气息若有若无,“太学录今日已记了二十七个学子的名字,再闹下去,《京报》该写‘礼部苛考逼得寒士鸣冤’了。”他袖中露出半方素帕,在裴仲禹手背轻轻一按,布料的柔软触感带来一丝虚假的安抚,“匿名贤者……原就查无实据。”

裴仲禹的喉结上下滚动两下,玄色官服下的脊背突然佝偻了些。

他望着台下那个总穿洗得发白青衫的少年——正是方才第一个站起来应和的学子,此刻正攥着《童蒙问对》冲他扬了扬下巴,书角翘起的毛边像把小刀子,割破了他精心织就的威严。

“心性考……暂缓。”他咬着后槽牙吐出几个字,腰间玉牌撞在案角,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待……待礼部再议。”

满室的欢呼几乎掀翻房梁,声浪撞击着梁柱,震得尘灰簌簌落下。

林昭然看见赵元度扶了扶发冠,眼底的潮意被他迅速压成温和的笑纹;陈砚秋挤在人群最前面,酒葫芦在腰间晃得叮当作响,他转头望向柱子后的方向,目光里烧着两簇小火苗。

而裴仲禹转身时,玄色官服扫过赵元度的案几,那纸《三问》被带得飘起半寸,又轻轻落回原处。

他停住脚步,回头死死盯住那行“昔沈公少年讲学破庙,若在今日,可过心性考否”,瞳孔缩成针尖大的一点,仿佛被那行字刺穿。

林昭然摸了摸袖中被汗浸透的帕子——那是方才挤进来时,故意撞翻茶盏留下的,湿黏的触感仍贴着皮肤。

她看着裴仲禹的身影消失在门帘后,这才顺着柱子滑下,背贴着凉丝丝的青砖,寒意透过衣料渗入脊背。

心跳声在耳中轰鸣,她想起昨夜在柴房里,陈砚秋举着油灯看她写《三问》时说的话:“昭然,你这是拿沈首辅当刀。”

“刀要快,得看握在谁手里。”她当时笑着将最后一笔捺得极重,墨汁在麻纸上洇开个小漩涡,“裴仲禹敬沈公如神,可神坛上的泥胎最怕被人问:‘你当年也是泥做的,凭什么现在就成了神?’”

米行后院的柴堆烧得噼啪响时,林昭然正用铜箸拨弄《三问》原稿。

火舌舔过“心性可测乎”几个字,纸灰打着旋儿飘起来,落在她青布衫的肩头,像极了太学檐角的雪,触感微温又转瞬即逝。

陈砚秋蹲在她旁边,酒葫芦里的酒气混着焦糊味钻进鼻腔,辛辣而呛人:“就这么烧了?多好的凭据。”

“凭据要留在人心上。”林昭然将最后半页纸丢进火里,火星子溅到她眼睫上,带来一丝灼热,“裴仲禹今天退了一步,明天就会退第二步——因为他发现,用‘礼’捆人时,绳子另一头正勒着自己的脖子。”她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裹,打开来是本封面素白的《蒙学新编》,布面粗糙,却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陈砚秋接过书,翻到第二页时突然顿住:“这……这不是《童蒙问对》的注疏?怎么多了这些小字?”

“‘若见父责子跪,可问:礼为养人,何以为罚?’”林昭然指尖划过页脚的蝇头小楷,触感如针尖轻刺,“‘若师言“不可疑”,可问:孔子见两小儿辩日,可曾喝止?

’”她抬头时,火光在她眼底跳动,映出坚定的光,“他们要考心性,我就给学子们递把尺子——不是圣人的尺子,是自己的。”

院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柳明漪的竹簪先探了进来。

这姑娘是米行老板的远房侄女,生得眉清目秀,最妙的是能把“给国子监送账本”说成“给表舅送冬衣”。

林昭然将《蒙学新编》塞进她怀里:“明日卯时,你去国子监藏书阁,把书混在《孝经》注疏里。就说……是书役处新补的旧典。”

柳明漪把书往衣襟里拢了拢,发间的茉莉香混着火光,清甜中带着暖意:“昭然哥,要是被查出来……”

“查不出来的。”林昭然替她理了理被夜风吹乱的鬓角,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耳垂,“就算查出来,也是‘匿名贤者’的又一篇妙文。”

次日清晨的国子监藏书阁飘着松烟墨的香气,书架间幽静如深谷。

柳明漪踮着脚把《蒙学新编》插进第三排书架时,袖中还留着林昭然塞的桂花糖,甜津津的,舌尖一碰就化。

她刚要转身,就见个穿绯色襕衫的监生晃过来,指尖在书脊上一勾,皮革与纸面摩擦发出轻响:“《蒙学新编》?没听说过。”

他翻开书页,目光落在页脚小字上,瞳孔微缩,嘴角却不自觉扬起,仿佛被一道光刺中了心。

林昭然此刻正蹲在米行柜台后拨算盘,耳尖却支棱着——她算准了这个点,国子监的早课刚散,正是学子们溜去藏书阁的好时候。

果不其然,晌午时分,陈砚秋踹开后门,酒葫芦上沾着半片银杏叶,气息微喘:“昭然!我看见张七郎了——就是礼部侍郎家的那个,他在藏书阁捧着你的书,笑出了声!”

“笑什么?”林昭然的算盘珠子“啪”地弹起一颗,清脆如裂玉。

“他念页脚的字呢!”陈砚秋手舞足蹈,眼中闪着光,“‘若你读到此处,说明你已开始怀疑——恭喜,你的心性,还活着。’”他模仿着张七郎的腔调,尾音都打着颤,“那小子平时见着我鼻孔朝天,今儿倒像被灌了蜜,见人就说‘这书有意思’!”

林昭然低头拨算盘,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住,指尖在算珠上轻轻一滑,发出细碎的悦响。

她想起昨夜焚稿时,陈砚秋问她“怕不怕”,她望着火星子说:“怕什么?他们怕的是有人会想,有人会问。可只要有人开始想,开始问……”她用铜箸戳了戳将熄的火堆,火星四溅,“这火,就烧起来了。”

礼部衙署的文案房里,裴仲禹正对着空了一半的“心性考”案卷发呆。

周砚修捧着茶盏站在他身后,茶烟袅袅升起,模糊了案头“暂缓”二字的朱批,热气拂过指尖,却暖不了人心。

“大人,”周砚修的声音像根细针,“三日后的朝会,沈阁老要问起‘心性考’的进展。”

裴仲禹的手指在案卷上划出道深痕,纸面几乎被划破。

他想起昨日明伦堂里,那个青衫少年举起《童蒙问对》时,书脊上沾着的草屑——和当年他跟着沈砚之在破庙听学时,坐的草垫一个颜色,触感粗糙,却曾承载过最炽热的思想。

“三日后……”他突然抓起朱笔,在“暂缓”二字上重重圈了圈,墨迹透过纸背,在案几上洇出个深色的圆,“三日后,我倒要看看,这把火,能烧到谁脚下。”

米行后巷的银杏叶开始落了。

林昭然蹲在柴房里,对着新写的《蒙学续编》咬笔杆,笔尖在纸上轻轻摩挲,发出沙沙声。

窗外传来报时的梆子声,“咚——咚——”敲得人心发颤。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案头的纸页哗哗响,像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低语。

林昭然望着被吹开的《蒙学新编》,页脚那行字在风里忽隐忽现:“你的心性,还活着。”她笑了笑,提笔在续编的扉页写下:“真正的考官,从不是堂上的大人。”

院外传来陈砚秋的吆喝:“昭然!柳明漪说,藏书阁那本《蒙学新编》被借走了七次!”

林昭然放下笔,指尖抚过扉页的墨迹,湿润而清晰。

是那些开始怀疑、开始提问、开始把“心性”二字攥在自己手心里的人。

风未动,但秤杆,已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