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0章 塌墙前的静夜

破帷 第10章 塌墙前的静夜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那片琉璃书匣的碎片,仿佛是投石问水,激起的涟漪很快便化作了惊涛骇浪,直冲礼部。

裴仲禹看着国子监监正那张因恐惧而扭曲的脸,心中却是一片冰冷的清明。

门窗完好,守卫森严,唯一的解释便是监守自盗,或者说,内有鬼魅。

“似有人从内而为。”监正的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连嘴唇都在微微颤动,喉结上下滚动,仿佛咽不下这句令人窒息的真相。

裴仲禹的目光落在物证上——那个被粗糙麻线重新捆扎的匣子,麻线边缘还沾着些许暗红的泥渍,像是从地底掘出后匆匆掩埋又挖出。

与其说是破坏,不如说是一种笨拙的祭奠,带着一种原始而执拗的仪式感。

他俯下身,指尖拂过匣上残留的墨迹,那四个字“有教无类”写得并不算好,笔锋生涩,却透着一股凿穿石壁的力量,仿佛每一个笔画都曾蘸着血与火写就。

指尖触到墨痕时,竟有种微微的涩感,像是墨中混了灰烬。

他命人立刻拓印字迹,送往笔迹库进行比对。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快得让他心惊。

拓下的字迹,与数月前一份童生试答卷上的笔迹,有着七分惊人的相似。

而那份答卷的主人,名叫林昭。

裴仲禹死死攥着那张薄薄的拓纸,手心渗出黏腻的冷汗,纸张边缘已被汗水浸得微微发软,几乎要撕裂。

一个在西市米行籍籍无名的账房先生,一个本该淹没在人海中的童生,竟然能悄无声息地潜入国子监的核心,留下这道惊世骇俗的战书。

他究竟是谁?

他背后又站着谁?

“即日起,西市米行周边增设暗哨,凡进出者,无论老幼,一律记下形貌特征,每日呈报!”裴仲禹的声音在礼部衙署内回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栗,连窗棂都被震得轻响了一声。

他有预感,他面对的不是一个莽夫,而是一张正在悄然张开的大网。

寒风穿过西市狭窄的巷道,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枯叶,沙沙地刮过青石板,像某种低语在耳畔游走。

林昭然停下拨弄算盘的手,指尖还停留在那颗冰凉的铜珠上,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窗外。

那个新来的货郎,今日已是第三次路过米行门口,每次停留的时间都比前一次长了半息,手中拨浪鼓的节奏也愈发迟疑。

街角卖糖画的老头,换了个从未见过的生面孔,眼神却总是有意无意地瞟向这边,铜勺在铁板上划出的糖丝也比往日凌乱了几分。

她被盯上了。

“林昭”这个身份,即将暴露。

陈砚秋站在她身后,手心满是汗,声音压得极低:“昭然,我们……”话音未落,已被她抬手止住。

林昭然却异常平静,她将最后一笔账目记下,合上账本时发出“啪”的一声轻响,脸上甚至还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像晨雾中悄然绽放的花。

恐慌是无用的,既然对方已经出招,退缩只会死得更快。

她转过头,对陈砚秋道:“慌什么。他们想看,就让他们看个够。”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账本上那行娟秀却有力的字迹上——那是她刻意收敛锋芒后的笔法,却仍透着一股女性特有的细腻与节制。

林昭然静静地坐在米行的账房里,手指轻轻敲打着算盘。

她知道自己被监视了,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这些监视者以为能困住她,但她心中却迅速盘算着应对之策。

开办‘蒙童夜塾’这个想法突然在她脑海中闪过,她微微皱眉,思索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很快,她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这是一个既能应对监视,又能传播自己理念的好办法。

“立刻去城中各处张贴告示,就说西市米行仗义,见不得穷苦孩童失学,不日将开办‘蒙童夜塾’。不问出身,不限男女,不收一文束修。”

陈砚秋愕然:“这……这不是把我们自己架在火上烤吗?裴仲禹定会视此为公然挑衅!”

“就是要让他这么认为。”林昭然的声音冷静得像一块冰,指尖轻抚过账本边缘,触感粗糙却踏实,“他以为我们在暗处,所以布下天罗地网,想把我们从洞里揪出来。那我们就走到明处去,走到光天化日之下。他想看账房先生的动静,那我们就让他看到一个为孩童奔走的‘义士’。如此一来,所有的监视都会被这件‘公开’的善举吸引,反而能为我们真正的行动提供最好的掩护。”

果然,告示一出,满城哗然。

裴仲禹在礼部官署内气得摔了茶杯,瓷片四溅,茶水泼洒在案卷上,洇开一片深褐色的污迹,怒斥其“嚣张跋扈,目无王法”。

监视米行的差役增加了三倍,日夜不停地蹲守,靴底在石板上磨出沙沙的声响,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可他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前来报名的贫苦家长,衣衫褴褛却眼神灼热,和进进出出、满脸兴奋的孩童,笑声清脆如铃,在巷道间回荡。

那个叫林昭的账房先生,白天算账,指尖在算盘珠上翻飞,发出细密的噼啪声;晚上教书,声线低沉却清晰,每日忙到三更半夜,累得眼下都泛起了青黑,却再无任何可疑的举动。

而就在这片由孩童笑闹声织成的帷幕下,一张无形的网络正在悄然转移。

林昭然趁着夜色,在米行后院的暗室中,召集了最后一次会议。

七名负责“口传暗码”的核心成员,如同七道沉默的影子,静立于烛火的阴影里,烛光在他们脸上投下跳动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蜂蜡与尘土混合的气息。

“从明日起,你们分批离京。”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指尖轻触炭笔,触感微凉,“去往各州府的‘灯语’据点,将这份《影子课录》的精义播撒出去。记住,不要急于求成,要像春雨润物,无声无息。”

她又取出一份亲手写就的讲稿,递给其中一人:“这是《私学三义》,我已将它化为通俗易懂的俚语快板,易于传唱。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街头巷尾唱。歌声,比刀剑传得更远。”

很快,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便响起了一段新的童谣:“读书郎,不用慌,私学三义记心上。一要学,增长识,不当睁眼一瞎子。二要问,天地事,圣人道理辨真伪。三莫怕,官家斥,礼崩乐坏非我始!”

那歌声像长了脚的蒲公英种子,飘过高门大户的围墙,钻进寻常百姓的窗棂,甚至在某个雨夜,混着檐下滴水的节奏,轻轻叩打着林昭然的窗纸。

甚至有几个守旧的老儒,在自家私塾里听到这“粗鄙”的调子,也忍不住悄悄推开窗,侧耳倾听,脸上神情复杂,指节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那熟悉的节拍。

林昭然知道,火种已经出城。

纵使她这根火柴即刻熄灭,燎原之势也再难扑灭。

忙碌与筹谋让她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孙伯剧烈的咳嗽声刺破了夜的寂静,像一把钝刀割开浓稠的黑暗。

她冲过去时,只看到老人蜷缩在破庙的草堆上,一口鲜血咳在枯黄的草席上,如同雪地里绽开的红梅,温热的血滴溅在她手背上,带着铁锈般的腥气。

肺痨已入膏肓,药石无医。

林昭然将他扶起,靠在自己怀里。

老人的身体轻得像一片羽毛,肋骨硌着她的臂弯,呼吸间带着破风箱般的声响,每一次吸气都像是从深渊中艰难拉扯。

他用尽全身力气,抓住了林昭然的手,那只手枯瘦如柴,却异常滚烫,掌心布满老茧,指甲缝里还嵌着讲学时沾上的粉笔灰。

“孩子……我怕是……撑不到看你穿上官袍的那天了……”孙伯的眼睛浑浊,却努力地想看清她的脸,“可我……我想听句真话……你……你真的是个男子吗?”

庙外风雨大作,雨点砸在瓦片上噼啪作响,风从破庙的窟窿里灌进来,吹得烛火剧烈摇曳,在墙上投下扭曲跳动的影子。

林昭然沉默了很久,周围只有雨水敲打屋瓦的噼啪声,和孙伯越来越微弱的喘息。

最终,她俯下身,在老人耳边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不是。”

孙伯浑浊的眼睛里,竟亮起了一丝光。

他咧开嘴,露出一口漏风的牙,血沫从齿缝间渗出:“我就说……我就说嘛……天底下哪有男子,眼睛里能烧着这么旺的火……比庙里的香火还旺……”

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最后的气力只汇成了一句话:“替我……替我去看看海……我那闺女……本该嫁去登州的……临着海……”

说完这句,他的头一歪,彻底没了声息。

林昭然跪在冰冷的地上,青石的寒意透过裙裾渗入膝盖,抱着老人逐渐变冷的身体,眼泪无声地滑落,滴在草席上,与血迹混成一片。

她没有哭出声,只是从怀里摸出半片染血的陶契,轻轻放入孙伯已经僵硬的手中,再将他的双手合十,紧紧握住。

这是老师留给她的信物,如今,也成了她能给孙伯的、唯一的葬礼。

林昭然在破庙里默默悼念着孙伯,而在皇宫之中,紫宸殿侧阁里的烛火正幽幽地燃烧着。

裴仲禹怀着忐忑的心情,穿过长长的回廊,靴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荡,每一步都像踩在心跳上。

他手中紧紧握着关于林昭的调查结果,即将向首辅大人沈砚之禀报。

三日后,紫宸殿侧阁。

沈砚之的手指轻轻抚过一本薄薄的册子,正是从国子监缴获的《影子课录》。

纸页微黄,边角磨损,指尖划过时传来细微的毛刺感。

烛火幽微,将他的影子投在身后的墙壁上,显得格外高大,像一尊沉默的雕像。

“你查到那个‘林昭’,究竟是何人了?”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却让空气都凝滞了几分。

裴仲禹躬身禀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回禀首辅大人,此人明面上的身份是西市米行的账房,但出身履历皆无从考证。臣大胆猜测,此人……极有可能是一名逃籍的女子。”

“女子?”沈砚之的眸光微微一凝,却依旧没有动怒。

他缓缓将册子合上,语气里竟带上了一丝追忆:“当年,我师在破庙之中讲学,门下不过弟子三人,也被朝中诸公斥为‘非礼’之举。你可知,我师是如何作答的?”

裴仲禹茫然摇头。

“他说:‘礼之失,在上,不在下。’”沈砚之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风从窗隙钻入,吹得烛火微微倾斜,“若这个林昭真是个女子,行此等惊世骇俗之事……倒有几分像我年轻的时候。”

裴仲禹闻言,惊得浑身一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沈砚之的语气却陡然转冷,像淬了冰的刀:“但今日之局,非彼时可比。传我的令,国子监乡试增设‘心性考’一科。凡是策论中言辞悖礼、行迹暧昧、意图蛊惑人心者,一律黜落,永不录用。我倒要看看,她这阵风,是想吹破这顶帷帐,还是会一头撞死在帷帐上。”

命令很快传遍了京城。

当夜,林昭然依旧独坐在那座破庙里。

孙伯躺过的草堆已经空了,只留下一片暗沉的血迹,在月光下泛着铁锈般的光泽。

那曾经在脑海中反复回响的低语,此刻变得无比清晰:“真正的变革,从不让牺牲者白白死去。”

她从怀中取出那本被她视若性命的、亡师手批的《论语》残卷,翻到“有教无类”那一页。

那一页的页脚,曾因老师的血而残缺了一角,纸面粗糙,边缘卷曲。

她伸出手指,蘸上草席上孙伯尚未干涸的血迹,温热而黏稠的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口,在那残缺处,郑重地补上了最后一笔。

“老师,孙伯,我不会再躲了。”她轻声说道,像是在立誓。

她将残卷小心翼翼地藏回怀中,贴近胸口,仿佛能听见自己与亡者之间无声的共鸣。

她抬头望向国子监的方向。

风从破庙的窟窿里灌进来,吹得她衣袖鼓荡,猎猎作响。

明日,她将以“林昭”之名,亲手将自己的名帖,投递到国子监的录名之处。

只是,投帖之前,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堵名为“心性考”的新墙已经立起,想要堂堂正正地跨过去,光有孤勇和一本残缺的古籍是不够的。

她需要一把更锋利的钥匙,一把能开启无数蒙童心智、让他们自己就能辨别何为“礼”、何为“道”的钥匙。

旧有的蒙学课本,已然成了帮凶与桎梏,必须有一套全新的东西来取而代之。

她摊开一张干净的麻纸,拿起炭笔,目光如炬。

笔尖悬在纸上,蓄势待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