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破帷 > 第1章 破庙里的灯还亮着

破帷 第1章 破庙里的灯还亮着

作者:稿纸种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5:39:44

夜雨滂沱,冰冷的雨水顺着破旧驿车顶棚的缝隙渗进来,一滴一滴砸在林昭然的发梢,带着铁锈味的湿气钻进鼻腔。

她下意识地蜷缩得更紧,将身体完全藏进车厢最阴暗的角落,发丝微湿,紧紧贴在冰凉的额角上,那触感像一条缓缓爬行的蛇,激起一阵战栗。

车轮深陷于泥泞的驿道,每一次挣扎着前行,都让整个车身剧烈地颠簸,木板咯吱作响,仿佛下一刻就要散架。

她死死攥着怀中那卷《论语》,书页边缘早已被无数次的摩挲抚出了细密的毛边,指尖摩挲着那粗糙的纸缘,仿佛能触到亡师临终时枯瘦的手。

这是亡师临终前唯一的托付,也是她此行唯一的倚仗。

前方驿站昏黄的灯火在雨幕中摇曳,像一双疲惫的眼睛,在风雨中忽明忽暗。

几名腰佩长刀的差役手举火把,正在逐一盘查过往行人。

火光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跳跃,映出他们拉长而扭曲的影子。

雨水打在火把上,发出“滋滋”的声响,蒸腾起一片白雾,夹杂着焦木与湿土的气息,让那些本就凶神恶煞的面孔更显模糊,如同地狱中走出的判官。

“下一个!”粗暴的喝令传来,声音如钝刀劈开雨幕。

林昭然深吸一口气,压下胸口如擂鼓般的心跳,那震颤几乎要冲破肋骨。

她跟着人群挪了过去,脚踩在泥水中,湿冷从鞋底直窜上来。

轮到她时,一名眼窝深陷、目光锐利的巡丁上下打量着她,眉头紧紧皱起:“你这后生,嗓音细得跟娘们儿似的,身子骨也忒弱了,莫不是哪家大户里逃出来的妾侍?”

这话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林昭然的指尖瞬间变得冰凉,连耳垂都失了血色。

她能感觉到周围几道探究的目光齐刷刷地刺了过来,像芒刺在背。

她不敢抬头,只是垂下眼睑,用早已演练过无数次的沙哑声线低声道:“官爷说笑了。小生林昭,乃国子监录事林元甫的远房侄孙,此番是奉家叔之命,赴京参加秋闱的。”

林元甫这个名字,是她多年前偶然听父亲提起的同宗长辈,早已多年不通音信,是生是死都未可知,但此刻,却是她唯一的护身符。

她一边说,一边从袖中摸出那份花了大价钱伪造的路引,恭敬地递了过去。

纸张微潮,边缘已有些毛糙,指尖能感受到火把余温残留的微热。

就在差役接过路引,凑到火光下辨认的瞬间,驿站门口一个扫地的老者——孙伯,不动声色地将墙角的一盏油灯往林昭然这边挪了寸许。

昏黄的光晕微微偏移,恰好在她脸上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遮去了她过于清秀的下半张脸,只留下一双在暗处显得格外沉静的眼眸,映着跳动的火光,如深潭微澜。

那差役狐疑地盯着她看了半晌,又低头看了看路引上模糊的官印,终究没再多问,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过去吧!”

林昭然低头称谢,快步踏入驿站的门槛。

直到后背贴上冰冷的墙壁,她才发觉里衣早已被冷汗浸透,黏腻地贴在背上,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藏在袖中的手,指甲深深掐入掌心,留下几个月牙形的血痕,那痛感迟来地泛起,却已麻木。

三日后,州府举行童生复试。

考场肃穆,考生们按照考号列队,鸦雀无声。

空气里弥漫着墨香、汗味与压抑的呼吸,连衣角摩擦的窸窣都清晰可闻。

主考官乃当朝礼部主事裴仲禹,一个身着四品青袍、面容清癯的中年官员。

他面色冷峻,眼神如寒铁,不带一丝温度,脚步落在青砖上,发出沉稳而压迫的回响。

与往届不同,裴仲禹亲设了一道“风仪问对”的环节,考生需逐一上前,由他亲自审视言谈举止。

队列缓缓向前移动,林昭然的心又一次悬到了嗓子眼,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咽荆棘。

她刻意佝偻着背,想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扎眼。

“下一位,林昭。”

她硬着头皮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指尖微微发颤。

裴仲禹的目光如刀,在她身上刮过,最终停留在她略显单薄的肩线上。

他没有问学问,也没有看文章,只是冷冷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考场:“士者立身,当有松柏之姿,庙堂之器。观尔形貌羸弱,气息不稳,语带滞涩,如何为国之栋梁,立于朝堂之上?”

这番话无异于当众宣判。

林昭然的血一下子冲上头顶,耳膜嗡嗡作响,她攥紧了拳,指节发白,低头答道:“回大人,文章在心,不在皮相。学问在胸,不在形貌。”

“心?”裴仲禹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满是鄙夷,“心若可观,我早见之。你连立身之‘形’都未能端正,何谈立心之‘本’?本官看你,心术与形貌一般无二。黜落!”

“黜落”二字,如两柄重锤,狠狠砸在林昭然心上,震得她五脏俱颤。

全场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用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看着她,那些目光像针,扎在她裸露的皮肤上。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笔袋,指甲因过度用力而生生折断,刺入指腹,她却浑然不觉。

十指连心的痛感迟滞地传来,混着血腥的铁锈味在舌尖泛起。

十年寒窗,凿壁偷光,与兄长争抢每一寸烛火,背下每一篇经义。

她以为只要学问足够好,便能跨越性别的天堑,实现亡师的遗愿。

可到头来,她所有的努力,竟能被轻飘飘的“形陋”二字,彻底抹杀?

黄昏时分,城郊破庙。

冰冷的雨水顺着屋顶的破洞滴落,敲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像是催命的更鼓,每一声都敲在她绷紧的神经上。

空气里弥漫着腐木、湿土与香灰混杂的气息,鼻腔发酸。

林昭然就那么枯坐着,摊开那份被朱笔打了叉的《民本教化论》,字迹她再熟悉不过,可上面的每一个字,此刻都像在嘲笑她的不自量力。

指尖划过纸面,那粗粝的触感让她想撕碎一切。

她究竟错在了哪里?

她引《礼记》之言,述《尚书》之旨,条理分明,论证严谨,为何在裴仲禹眼中竟一文不值?

绝望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冰冷的湿意从四面八方涌来,几乎将她溺毙。

或许,她从一开始就错了。

女子之身,本就是原罪。

就在她心神恍惚,几近崩溃之际,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奇异的清明。

一个不属于她的,冷静而清晰的声音仿佛在低语:“教育的本质,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启发;其目的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独立思辨。”

这声音如一道冷光劈开混沌,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直抵她意识深处。

这不是她十年苦读所学的任何经义,这些话语的结构和思想,全然陌生,却又像某种早已遗忘的宿慧,在此刻悍然复苏。

她猛然惊醒。

考题问的是“教化之道”,她答的是“何为教”,引经据典,阐述圣人经典中教化的重要性。

而那位面如寒铁的裴主考,他想要的答案,是“如何守礼”,是如何利用教化来维护现有的纲常伦理,巩固阶级的森严壁垒!

她的答案,从根子上就与他背道而驰。

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瞬间照亮了庙内神像斑驳的脸,泥塑的眼窝里仿佛也闪过一丝幽光。

雷声轰然炸响,震得瓦片簌簌作响。

林昭然眼中也迸发出同样璀璨的光芒。

她错了,但她还没有输!

她翻过卷宗的背面,重新蘸饱了墨,手腕悬起。

墨香混着纸张的微腥在鼻尖缭绕。

这一次,她不再拘泥于圣人言论的堆砌。

以“蒙童如苗,当因材而导,因势而利”为引,她化用了脑中那个声音带来的奇异思路——一种被她理解为“认知阶梯”的逻辑,将孩童的认知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提出不同阶段应施以不同的教化之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她巧妙地将这种全新的思想,严丝合缝地嵌入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语体系之中。

当写到“故使愚者得明,非降天恩,乃人道之大责”时,笔尖竟微微颤抖起来,墨迹在纸上洇开一小团,像一朵暗色的花悄然绽放。

她仿佛能感觉到,冥冥之中,亡师正含笑颔首,那目光穿透时空,落在她颤抖的笔尖上。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林昭然一身布衣,孑然立于州府衙门之外,求见主考官。

晨雾裹着寒气,沁入骨髓,她裹紧单衣,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守门的门吏认出了她,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讥笑:“昨日已被黜落的考生,还来作甚?规矩不懂吗?黜者,永不复议!”

林昭然不退反进,挺直了昨日还佝偻的脊背,朗声道:“学生林昭,自知昨日问对有失,然文章乃学问之根本。若主考大人认定学生文章亦不足为凭,学生愿当庭背诵新作,请府衙内外诸位大人、同仁共鉴之!”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穿透清晨的薄雾,惊起檐角一只寒鸦,扑棱棱飞走。

这番动静很快传入内堂。

裴仲禹正在与其他几位同考官议事,听闻此事,嘴角掠过一丝冷笑:“跳梁小丑,哗众取宠。”

“裴大人,”一位姓陈的同考官抚须笑道,“倒也不妨听听。若是真有惊世之文,我等错失一位良才,岂不可惜?若只是胡言乱语,当众戳穿,也能以儆效尤,正一正这股侥幸之风。”

裴仲禹沉吟片刻,或许是出于对自己权威的绝对自信,竟点头应允。

廊下很快聚满了闻讯而来的士子和吏员。

昨日也在场的陈砚秋负手立于人群之后,冷眼旁观,只当这又是一个想靠着歪门邪道博取功名的寒门妄人。

林昭然被带到石阶之下,她没有丝毫畏惧,目光扫过阶上神情各异的考官,最终定格在裴仲禹那张冰冷的脸上。

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让自己的声音穿透清晨的薄雾。

“形陋而志洁,音浊而理明。士之所贵者,岂在峨冠博带?而在心系苍生!”

开篇两句,便如惊雷炸响,让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紧接着,她开始背诵那篇在破庙中写就的新文。

从“蒙童如苗”到“认知阶梯”,从“因材施教”到“有教无类”,她的逻辑缜密,引经据典却又另辟蹊径,将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思想,完美地融入了传统框架。

当她背到最后一句——“教化之权,乃天下之公器,不当为世家之私藏!”时,整个府衙前院,落针可闻。

这句话,如一道裂帛之声,撕开了蒙在所有人头顶那张无形的网。

人群中,有年轻士子眼中异彩连连,已在悄然击节赞叹。

阶上那位陈姓考官沉默良久,长长抚着胡须,由衷赞叹:“此子……有古之儒者之风!虽言辞锋锐,然其心,确怀天下!”他转向另一位主事,力排众议,“此等人才,若因形貌而黜,是我等之过!当破格录之!”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主考官最终点了头,命人取来秀才牒文。

裴仲禹的脸色已是铁青。

他霍然起身,一言不发,猛地一拂袖袍,转身便走。

在踏出内堂门槛前,他脚步一顿,侧过头,冰冷的目光如刀锋般刺向林昭然,只留下一句如寒冰般的话语:“此等人若得入仕,纲常必乱,社稷必危。”

他身后的随从立刻会意,悄悄将“林昭”二字,重重记在了随身的小本上。

裴仲禹眼中,寒光毕现——此人非但出身不明,根基全无,更心怀异志,今日若不将其压下,来日必成心腹大患。

林昭然接过那纸薄薄的秀才牒文,指尖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脸上却没有半分喜色。

她清楚地知道,这纸功名不是十年苦读的终点,而是她被卷入一场更大风暴的开端。

当夜,她重返破庙。

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映着她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光影在她眼窝下投出深深的阴影。

她怔怔地望着手中的牒文,忽然间,脑中又闪过一连串更加古怪的词汇:“心理韧性”、“动机激发”、“认知偏差”……

她猛地闭上眼,用力按住发痛的太阳穴,试图压下这股翻涌不休的异样感。

指尖触到的皮肤滚烫,而四肢却冷得发麻。

这些念头究竟从何而来?

为何总是在她最绝望的境地,如神启般浮现?

她不敢再深想下去,唯恐自己尚未被敌人击垮,心智便先一步崩解。

窗外,夜风呼啸而起,从破洞中灌入,吹得那盏油灯剧烈摇曳,光影在墙壁上疯狂舞动,像无数挣扎的鬼影。

她在黑暗中低声自语:“老师,昭然……走出第一步了。可是这条路,是不是越走,越像在烧红的炭火上行走?”

灯芯在风中最后挣扎着跳了一下,在彻底熄灭的前一刻,映出了她眼中一滴将落未落的泪光。

那泪光里,没有恐惧,只有无路可退的决绝。

灯灭,庙宇内外,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许久之后,林昭然站起身,推开了吱呀作响的庙门。

寒夜刺骨,她裹紧了身上单薄的衣衫,一步一步,向着远处那座已为她布下天罗地网的城池走去。

晨雾尚未散尽,城郭的轮廓在熹微的晨光中若隐若现,城墙上的箭垛如巨兽的獠牙,城门紧闭,像巨口将噬。

风掠过荒草,发出沙沙的哀鸣,仿佛大地也在低语警告。

而她,必须迎着火光走进去,或者,被火吞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