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6章 下村通知

何以为民 第6章 下村通知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会议纪要的初稿被王守礼主任毫不留情地退回,如同一盆冰水,将李腾初来时的些许兴奋与自信浇得透心凉。他独自在办公室里对着那份布满红笔印记的稿子坐到深夜,窗外山镇的夜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失败的苦涩啃噬着他,但更强烈的是一种不甘和倔强。他反复咀嚼着王主任那句“在机关,文字工作不仅仅是文采,更是责任”,开始强迫自己摒弃学生式的思维,尝试以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视角,去重构那场会议的核心脉络。

他不再追求记录的“全面”,而是努力回忆每个领导发言时最强调、其他与会者最关注的点。他将那些模糊的方言词汇根据上下文反复揣摩,将跳跃的话题尝试归类到不同的工作板块下。遇到实在不确定的地方,他破天荒地主动去请教了正准备休息的张小斌。张小斌虽然年轻,但毕竟多待了一年,对镇里的人和事熟悉不少,他提供的零碎信息,如同关键拼图,帮助李腾理清了不少迷雾。 第二稿完成时,已是凌晨。他将稿子交给张小斌把关。张小斌看得很仔细,指出了几处对本地情况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又帮他润色了几句过于书面化的表达。“这下像点样子了,”张小斌打着哈欠评价道,“至少王主任不会再说你写的是小说了。”

第二天,李腾怀着更加忐忑的心情将第二稿交给王守礼。王主任依旧看得很慢,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良久,他放下稿子,只简单说了一句:“放这儿吧,我再看一下。”没有表扬,但也没有否定。李腾知道,这或许就是基层工作中最常见的“通过”方式——沉默,意味着尚可接受,仍需努力。 就在他以为今天又将是在誊抄文件和打扫卫生中度过时,王守礼接了一个电话后,对他吩咐道:“李腾,县里刚发来一个紧急通知,是关于后天全县卫生大检查的,要求传达到各村。你马上给各村村部分别打电话通知一遍,确保村长或支书接到通知,做好迎检准备。名单和电话号码在那边柜子第一个抽屉里。”

“打电话通知?”李腾心里微微一松,这听起来比写会议纪要简单多了。他应了一声,立刻去找到那个贴着各村联系方式的旧笔记本,翻开一看,上面用圆珠笔或钢笔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名、负责人姓名和一串串电话号码,字迹各异,有些已经模糊。 他坐回自己的座位,拿起桌上那部老旧的摇把式电话机。黑色的胶木外壳油光发亮,显然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他深吸一口气,按照笔记本上的顺序,首先拨通了距离镇政府最近的石鼓村的号码。 “喂?喂?找哪个?”电话接通了,那边传来一个粗犷而带着浓重乡音的中年男声,背景音里还有鸡鸭的叫声。 “您好,我这里是青林镇政府党政办,我姓李。”李腾尽量让自己的普通话清晰、语速放慢,“找一下石鼓村的村长王富贵同志。” “我就是!啥子事嘛?”对方的嗓门很大,震得听筒嗡嗡响。 “王村长您好。县里后天要组织卫生大检查,要求各村立刻行动起来,打扫村道,清理垃圾死角,特别是要注重农户庭院内的卫生,希望村里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准备……”

“卫生检查?”王富贵打断了他,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晓得了晓得了!一天到晚就是检查!地里活路都忙不完,哪个有闲工夫天天打扫卫生嘛!行了行了,知道了!” 不等李腾再强调重要性,那边已经“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忙音,李腾拿着电话,愣了好一会儿。他准备好的、关于检查标准和奖惩措施的说辞,一句都没用上。对方那种敷衍甚至抵触的态度,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他定了定神,继续拨打下一个村——柳源村的电话。这次接电话的是个女声,听起来年轻些,但口音同样很重。 “喂?柳源村部。” “您好,这里是青林镇政府党政办,我姓李。请问支书李长根在吗?” “李支书下田去了,没在哦。你是镇政府的?有啥子事跟我说嘛,我是村上的会计。” “好的。是关于后天县里卫生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村里……” “卫生检查啊?”女会计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哎呀,我们村路烂得很,一下雨全是泥巴,咋个打扫嘛?还有啊,家家户户猪圈鸡圈都在院子里,那个味道,咋个搞嘛?光叫我们打扫,镇里能不能拨点钱,先把路修一修嘛?” 李腾被她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有些发懵,只能硬着头皮重复通知精神:“这个……具体困难村里可以先克服一下,检查是全县统一的,很重要……” “晓得了晓得了,等支书回来我跟他说。”女会计似乎也失去了耐心,匆匆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几个电话,情况大同小异。有的村部电话响了很久无人接听;有的接电话的人说不清楚村长支书去向;有的则像石鼓村一样,抱怨连连,敷衍了事;还有的听力似乎不太好,李腾需要反复大声重复好几遍,对方才似懂非懂地“哦”两声。最让李腾哭笑不得的是打给最偏远的坳头村时,接电话的老汉用他几乎完全听不懂的土话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他连猜带蒙,才勉强听懂对方是在问他是谁家的娃,怎么声音这么陌生。

一番电话打下来,李腾只觉得口干舌燥,身心俱疲。笔记本上记录的通知情况五花八门,真正明确表示收到并会落实的,寥寥无几。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他看来清晰明确的上级指令,到了村里,却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被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消极情绪和沟通障碍消解于无形。这与他想象中的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相差何止千里。 他沮丧地向王守礼汇报了通知情况,重点提到了几个村的抱怨和困难。 王守礼听完,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嗯”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笔,看着李腾:“怎么?觉得工作难做了?” 李腾低下头,没有否认。

“基层工作,就是这样。”王守礼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政策,最终都要落到村里,落到每家每户。村里有村里的难处,农民有农民的辛苦。光靠电话里发号施令,是行不通的。” 他指了指窗外:“你看着这青林镇,觉得它小,觉得它偏。可下面十几个村,散落在这些山坳坳里,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村靠近镇子,条件好些;有的村在深山,路都不通,去一趟要走大半天。村里的干部,也不是脱产干部,他们自己家里也有地要种,有牲口要喂。理解他们的难处,工作才能开展下去。” 李腾若有所思。王主任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另一扇理解基层的窗口。他不再仅仅将村里的抵触视为消极怠工,开始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现实逻辑。 “那……王主任,像这种情况,怎么办?”李腾虚心求教。 “电话通知,是第一步,是程序。”王守礼说道,“重要的是后续的跟进和督促。等会儿,你骑上自行车,去一趟石鼓村和柳源村,这两个村离得近,情况你也熟悉了。当面再跟王富贵和李长根强调一下,看看他们具体有什么困难,能协调解决的,尽量帮他们想想办法。光在电话里说,他们不把你当回事。”

“骑自行车去?”李腾有些愕然。他没想到,一个电话通知,竟然还需要后续的实地督促。 “不然呢?”王守礼看了他一眼,“你以为在乡镇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写写材料?下村入户,是家常便饭。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李腾不再多说,点了点头。他走到院子角落的车棚,那里停着几辆公用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都显得颇为老旧。他挑了一辆看上去车况稍好的,试了试刹车和铃铛,还算能用。 推着自行车走出镇政府大院,踏上那条通往石鼓村的黄土路。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路面被晒得发烫,自行车轮轧过,扬起细细的烟尘。这是他来到青林镇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下村”。不同于坐在车里经过,骑在自行车上,他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路的崎岖、阳光的毒辣,以及山野间吹来的、带着草木和泥土气息的风。 路两边是连绵的稻田,绿油油的禾苗在阳光下泛着光。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墨绿深沉。偶尔有扛着锄头的农民从田埂上走过,好奇地打量着他这个推着自行车、穿着白衬衫的陌生年轻人。李腾的心境,在蹬踏自行车的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办公室里的挫败感和压抑感,似乎被这旷野的风吹散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走向真实世界的、略带忐忑的新奇感。 他想起周大海说的“眼要亮,手要勤”。

此刻,他对这“勤”字,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它不仅是脑勤,更是腿勤。想要真正了解青林镇,了解这里的乡村和百姓,光坐在办公室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双脚去丈量这片土地。 他用力蹬着脚踏板,自行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载着他,晃晃悠悠地,驶向了青林镇政治版图上那些最基本的、也是最充满挑战的单元——村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