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54章 淬炼

何以为民 第54章 淬炼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兼任两个办公室主任的日子,如同一场高强度、无间歇的淬火工艺,将李腾原本就坚韧的材质,锻造得更加致密与刚硬。最初的忙乱与不适逐渐过去,他开始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方法。

党政办的工作,核心在于“规范”与“协调”。李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和完善制度。他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仔细研读了县里下发的各类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后勤接待等规章制度,结合青林镇的实际,主持修订了《青林镇政府机关日常工作运行细则》。他将文件传阅流程、会议审批权限、办公用品申领、车辆使用登记等常见事项,都制定了清晰明了的图表和说明,张贴在党政办醒目位置,并要求严格执行。

起初,一些习惯了“口头请示”、“特事特办”的干部感到不适应,觉得李腾“太死板”、“搞形式主义”。但当他们发现,按照新流程办事,效率反而提高了,责任更加明晰,扯皮推诿少了,抱怨的声音便渐渐平息。规范,带来的是秩序和效率,李腾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协调,则是更大的考验。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工作推诿,甚至班子成员之间微妙的博弈,都会汇聚到党政办这个枢纽。李腾发现自己常常需要扮演“润滑剂”和“防火墙”的双重角色。

一次,镇农经办和镇环保站就一处小型养殖场的排污整改问题争执不下,报告打到了李腾这里。农经办强调保障农户收入和菜篮子,环保站则坚持排污不达标必须关停。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若在以前,李腾或许会倾向于支持环保站,毕竟“绿水青山”是底线。但此刻,他考虑得更加全面。他没有简单地进行裁决,而是先分别听取了两部门的详细汇报,又调阅了相关文件和该养殖场的历史情况,还私下向几位熟悉当地情况的村干部了解了民意。

掌握了充分信息后,他将农经办主任和环保站长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没有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摊开数据说话:“养殖场确实存在污染,必须整改,这是红线。但直接关停,涉及五户村民的生计,容易引发矛盾。我看了资料,县里去年推广过一种小型沼气池和沉淀池相结合的处理模式,成本不高,效果也不错。我们是不是可以争取一下这方面的项目资金,同时农经办负责技术引进和指导,环保站负责监督验收,给养殖户一个缓冲期和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关了之?”

他提出的方案,既守住了环保底线,又考虑了民生实际,还指明了解决路径。农经办和环保站都觉得可以接受,一场僵局得以化解。这件事让李腾认识到,很多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那个平衡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而这需要深入调研、全面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他并未放松对经发办工作的领导。只是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事必躬亲,而是更加注重把握方向和关键节点。他将更多具体执行工作授权给老王和小陈,自己则负责审核最终方案、协调关键资源、应对重大挑战。

茶叶标准制定进入关键阶段,他每周听取一次进展汇报,确保方向不偏,并利用党政办主任的身份,主动与县市场监管局、质监局的相关科室建立联系,提前沟通,了解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关注点。竹艺合作社应对仿冒品的策略,他同意了老王提出的“提升设计辨识度 主动法律维权 媒体正面宣传”的组合拳,并亲自出面,邀请县电视台农业频道来青林做了一期关于传统竹艺创新发展的专题报道,有力地回击了仿冒者,提升了“青林竹艺”的品牌形象。

“月亮湾”生态露营地的二期规划遇到了土地性质认定的难题,部分用地涉及林业部门管理的生态林线。若是以前,李腾可能会觉得棘手,但现在,他直接以党政办的名义,协调镇林业站、国土所负责人一起到现场勘查,共同研究政策,最终找到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最小化、生态化改造的方案,并联合行文向县里请示,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这种双线作战,极度榨取着他的时间和精力。他几乎没有个人时间,宿舍成了另一个办公室,三餐常常在食堂匆匆解决,或者就是一包方便面。与张薇的联系,也从频繁的信件变成了偶尔深夜简短的通话或短信。

“还好吗?”张薇在电话里问,声音带着关切。

“还好,就是忙。”李腾靠在椅背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你呢?”

“我也忙,学校艺术节要排练节目。你……注意身体,别熬太晚。”

“嗯,你也是。”

简单的对话,却承载着彼此的牵挂。李腾能感觉到张薇欲言又止,似乎她那边也面临一些压力,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家庭。但他此刻实在分不出更多心神去细细探究,内心的愧疚与无奈只能化作更努力工作的动力。

然而,淬炼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兼任带来的权力和义务,也让他更容易成为标靶。

一天,一份匿名举报信被放到了宋知远书记的办公桌上。信中反映李腾在兼任两个办公室主任期间“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在党政办排挤老同志,在经发办重用“自己人”,还含沙射影地提及他利用职务之便,为竹艺合作社和茶叶项目“谋取私利”,质疑其与“文创坊”的合作存在猫腻。

这封信内容空泛,缺乏具体事实,但恶毒之处在于其挑拨离间和制造舆论的意图。宋知远看到后,直接叫来李腾,把信递给他,什么也没说。

李腾快速浏览了一遍,内心涌起一股怒火,但很快压了下去。他平静地将信放回宋知远桌上,语气坦然:“宋书记,信上说的这些,纯属子虚乌有,恶意中伤。我在党政办,依靠的是现有班子和同事,一切工作按制度办。在经发办,老王和小陈是能干事的同志,我用人只看能力和实绩。至于合作社和茶叶项目的所有往来,合同、账目清清楚楚,随时欢迎组织调查。”

宋知远看着他沉稳的态度,点了点头:“身正不怕影子斜。这种小动作,不必理会。但是,李腾啊,”他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现在位置关键,盯着你的人多,更要谨言慎行,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我明白,谢谢书记提醒。”李腾郑重回答。

从宋知远办公室出来,李腾知道,这场风波的背后,必然有钱卫东或者其他眼红者的影子。他没有去追查,也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及此事,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原则工作。他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正的铠甲,是无可指责的工作实绩和严于律己的操守。

他更加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沟通的艺术,尽量避免授人以柄。他主动向几位资深的班子成员汇报工作、听取意见,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对党政办的老同志,他更加客气,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适当灵活处理。

这场淬炼,不仅磨练了他的工作能力,更锤炼了他的心性。他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底线,在赞誉与非议中保持定力。

秋去冬来,青林镇的工作在李腾这个“双料主任”的协调推动下,虽然忙碌,却也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茶叶标准初稿完成,送交县里评审;竹艺合作社成功注册了“青林竹韵”商标,新产品系列在“文创坊”销售火爆;“月亮湾”二期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即将动工。

站在年终总结的门槛上,回望这几个月,李腾感觉自己仿佛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熔炉,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的锻造。他不再是那个只专注于单一经济领域的业务干部,而是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具备一定全局视野的乡镇领导胚子。肩膀上的担子依然沉重,脚步也依然匆忙,但他的目光却更加坚定,步伐也更加沉稳。他知道,这场淬炼还远未结束,但他已不再畏惧,反而隐隐期待着下一次的锤炼与升华。而内心深处,对远方那个人的思念与承诺,也在这淬炼中,变得愈发沉静而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