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46章 岁月并非静好

何以为民 第46章 岁月并非静好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从省城江汉市载誉归来,李腾并未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太久。与“文创坊”签订的协议,如同一纸沉甸甸的军令状,压在他和整个竹艺合作社的心头。稳定的订单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发展机遇,但也对合作社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协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回到青林镇的第二天,李腾立即召集合作社全体骨干开会。他将从省城带回来的合同样本(保密部分已隐去)和“文创坊”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老师傅和管理人员。

“乡亲们,‘文创坊’的订单,是咱们青林竹艺打开省城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金钥匙!”李腾的声音在合作社简陋的工坊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前小打小闹、标准不一的时代,必须结束了!从今天起,每一件产品,从选料、破篾、编织到打磨、质检,都必须严格按照我们和客户共同确认的标准来!谁坏了标准,就是砸我们青林竹艺的牌子,就是断我们所有人的财路!”

他让老王和小陈将“文创坊”对产品尺寸、光滑度、色泽均匀度、接口处理等具体指标,做成简易的看板,挂在工坊最显眼的位置。同时,推动合作社建立了更为严格的生产记录和质检流程,实行“谁制作、谁负责、质检复核、问题追溯”的制度。起初,一些习惯了凭手感、凭经验的老匠人对此颇有微词,觉得束缚了手脚。李腾没有强行命令,而是请最早接受新标准、并且作品备受“文创坊”好评的两位老师傅现身说法,讲述高标准带来的产品溢价和市场认可。

现实的利益驱动比任何说教都有效。看到严格执行标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收入,质疑的声音渐渐平息,工坊里开始形成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品质的新风气。李腾又协调镇里,帮助合作社联系了东月市一家专业的包装设计公司,为这批供应省城的产品设计制作了兼具乡土气息与现代美感的包装,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就在李腾全力夯实竹艺合作社根基,应对甜蜜的“产能烦恼”时,云雾村那边传来了不太好的消息。

春分刚过,万物勃发,也是病虫害开始活跃的时期。一天下午,云雾村支书老杨顶着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跑到镇经发办,脸上写满了焦虑:“李主任,不好了!茶园里好些茶苗叶子发黄,还长了斑,蔫了吧唧的!您快去看看啊!”

李腾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叫上小陈,跟着老杨直奔云雾村。来到示范园,果然看到部分茶苗出现了病态,叶片失去光泽,上面有褐色或黄色病斑,严重一些的已经开始卷曲枯萎。几位负责日常管护的村民围在一旁,愁容满面。

“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是不是这洋玩意(指茶叶)根本不服我们这的水土啊?”

“完了,这下投进去的钱和工夫怕是要打水漂了……”

恐慌和失望的情绪在村民中蔓延。李腾蹲下身,仔细查看病株,他对茶树病害了解不深,但深知这事关重大,处理不好,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可能瞬间熄灭,也会给赵晓波那样的质疑者提供口实。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先安抚村民:“大家别慌!农作物生病是常有事,关键是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杨支书,立刻把出现病害的区域隔离起来,防止扩散。我马上联系专家!”

他立刻给省农科院的那位专家打了电话,详细描述了病征。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春季常见的茶饼病或炭疽病,与近期忽冷忽热、湿度较大的天气有关,但具体需要看到实物或清晰照片才能确诊,并给出了一些初步的防治建议。

结束通话,李腾眉头紧锁。专家的意见有指导性,但远水难解近渴。他需要更及时、更贴近的技术支持。这时,他想起了赵晓波。虽然两人之前因理念不同有过交锋,但赵晓波的专业能力和负责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略一沉吟,李腾拨通了赵晓波的电话,语气恳切地将云雾村茶树发病的情况做了汇报,没有隐瞒,没有推诿。“赵副局长,情况就是这样。省里的专家给了初步判断,但我们缺乏现场确诊和具体施药指导。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又是主管领导,恳请您能尽快安排时间,来青林指导一下,帮我们渡过这个难关。”他甚至主动提出,“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把病株样本送到县里。”

电话那头的赵晓波沉默了片刻,似乎对李腾直接向他求助有些意外。但他很快恢复了专业腔调:“知道了。你把病株样本和土壤样本按规范取好,我明天上午带站里的技术人员过去。记住,取样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判断。”

“太好了!谢谢赵副局长!我们一定按要求准备好!”李腾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下了一半。

第二天上午,赵晓波果然准时带着县茶果站的一名技术员来到了云雾村茶园。他依旧是一丝不苟的样子,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仔细地查看病株,询问近期施肥、浇水、天气情况,又查看了取样土壤。

“是茶炭疽病,初期。”赵晓波最终确诊,语气肯定,“跟近期天气波动大、雨水较多有关,加上你们部分地块排水可能有点问题,造成了湿度过大。”他没有说什么风凉话,直接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案:使用哪种杀菌剂,配比多少,如何喷洒,间隔几天,后续如何改善排水,调整施肥方案等等,条理清晰,操作性强。

李腾和老杨等人认真记录着,不敢有丝毫遗漏。

“赵副局长,太感谢了!要不是您来得及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杨握着赵晓波的手,连声道谢。

赵晓波的表情缓和了一些,他看着李腾,说道:“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是对的。农业项目,尤其是经济作物,技术管理是关键,一刻也不能松懈。以后有什么异常,直接联系茶果站。”

这一次,赵晓波没有质疑项目本身,而是就事论事地解决技术问题。这让李腾看到了他专业和负责的一面,也意识到,与赵晓波的关系,未必只能是对抗,在尊重专业、遵循科学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寻求合作与支持。

送走赵晓波后,李腾立刻组织人手,按照方案购买农药,进行喷洒防治。他也意识到技术力量的薄弱,与老杨商量,决定从村里选派两名年轻、有点文化基础的村民,由镇里和村里共同出资,送到县农业局参加短期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培训,为茶园培养“土专家”。

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茶园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未蔓延成灾。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虽然造成了些许损失和恐慌,但也给李腾和青林镇敲响了警钟,暴露了技术短板的脆弱性,并意外地促成了与县农业局技术部门一次还算顺畅的协作。

李腾站在恢复生机的茶园边,看着工人们仔细地养护着茶苗,心中感慨。发展产业,光有热情和想法远远不够,需要扎根于严谨的科学管理,需要建立应对风险的能力,也需要学会与不同立场、但同样心怀责任的人打交道。无论是竹艺合作社的质量攻坚战,还是茶园的技术保卫战,都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是必须深扎下去的根基。

而他也隐约感觉到,随着青林镇特色产业影响力的初步显现,来自各方的关注和审视会越来越多,平静水面之下,或许正有暗流在悄然涌动。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已做好准备,迎风而立,扎实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