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39章 深耕山林

何以为民 第39章 深耕山林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新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墨迹流淌,勾勒出青林镇经济发展的初步蓝图。李腾伏案疾书,将脑海中酝酿多时的构想,转化为《青林镇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草案)》的文字。这份规划,融合了他对青林镇资源优势的深入理解、在县里开会交流得来的启发,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草案明确提出,以“生态立镇、特色兴镇”为核心理念,近期重点巩固提升竹编产业,中期着力培育高山生态茶和乡村生态旅游,远期探索发展中草药种植等绿色康养产业,形成梯次推进、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然而,蓝图绘就易,落地生根难。李腾深知,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与青林镇的土地和人民结合起来,也只是一纸空文。他决定将办公地点更多地“下沉”到村庄和田间地头。

他带着老王和小陈,开始了密集的入村调研。第一站,就是他认为最适合试种高山茶叶的云雾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常年云雾缭绕,土壤呈酸性,确有种植高品质茶叶的潜力。但当他兴致勃勃地向村支书和几位老农讲解种植茶叶的收益前景时,回应他的多是疑虑和沉默。

“李主任,不是我们不信你,”村支书老杨吧嗒着旱烟,眉头紧锁,“种粮食,好歹饿不着。这种茶叶,投入大,周期长,技术我们也不懂,万一卖不出去,砸在手里,那可是要命的啊!”

“是啊,李主任,听说外面有些地方种这个,最后都亏了。”

“咱们这山旮旯,好东西也运不出去啊。”

村民们的顾虑现实而具体。李腾没有急于说服,他耐心地听着,记录着。他明白,突破思想观念的壁垒,比攻克技术难题更难。他请老杨召集了村里几位有威望、头脑相对活络的村民,组成一个临时“考察小组”,由镇经发办出面联系,带他们去邻县一个已经成功发展起茶产业的乡镇实地参观。

当云雾村的村民们亲眼看到那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听到当地茶农算着比种粮食高出几倍的收入账,触摸到包装精美、售价不菲的成品茶叶时,他们眼中的疑虑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光芒。回程的路上,车厢里不再是沉默,而是热烈的讨论。

“李主任,我看这事……能搞!”

“就是技术员得请好。”

“路也得修修,不然茶苗运上来都费劲。”

李因势利导,在云雾村连续开了几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土地流转、资金筹措、技术引进等具体问题。他协调镇农技站,通过县农业局的关系,联系上了省农科院的一位茶叶栽培专家,初步答应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他将云雾村申请列为县里“一乡一品”特色产业扶持计划的试点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就在李腾为茶叶试点项目奔波时,竹艺合作社却遇到了第一个坎。最初凭借新颖设计和股份合作制带来的热情消退后,市场开拓的瓶颈显现出来。合作社生产的一批工艺竹篮,在县里的展销会上反应平平,订单增长乏力。负责销售的老师傅愁眉苦脸地找到李腾:“李主任,咱们的东西是好,可光靠零散卖,不成气候啊。是不是……咱们的路子走错了?”

这个消息让李腾心头一沉。竹编厂改制是他经手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他能力的证明,如果合作社发展受阻,不仅影响群众增收,更会让之前质疑改革的声音重新抬头。他立刻赶到合作社,召集骨干开会,分析原因。

“我们的设计可能还是偏传统,对城市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小陈怯生生地提出看法。

“成本也有点高,和机器批量生产的比,没价格优势。”老王补充道。

“关键是销售渠道太单一。”李腾一针见血,“不能只等着客商上门,或者靠零散展销。”

他想起在青干班学习时,一位老师讲过“差异化竞争”和“品牌故事”。他引导大家:“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手工’和‘生态’。能不能在设计和包装上更下功夫,融入更多现代审美元素?比如,开发一些适合办公室白领用的文具类竹制品,或者小巧精致的车载竹香薰?同时,我们要主动走出去,不能只盯着本县市场,可以去市里,甚至省城,找那些注重生活品质、喜欢文创产品的礼品店、家居店合作。”

他亲自执笔,为竹艺合作社撰写了一份充满情怀的产品推介书,重点讲述青林竹编的传统技艺、老手工艺人的匠心,以及股份合作制带来的活力。他让合作社准备了几套精品样品,派老王带着小陈和一位口才好的老师傅,按照他梳理的潜在客户名单,去市里进行一轮“主动营销”。同时,他也尝试着给省城一家知名的文创产品连锁店寄去了推介书和样品。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结果难料。李腾心中也有些忐忑,但他知道,必须迈出这一步。

工作上的压力与挑战,如同青林镇四周连绵的山峦,层层叠叠。每当感到疲惫或困惑时,与张薇的通信就成了他最重要的精神慰藉和情绪出口。张薇的回信总是能及时到达,像一阵温柔的风,拂去他心头的尘埃。

在最近的一封信里,张薇写道:

“腾:

收到你的信,知道你正在为云雾村的茶叶项目和竹艺合作社的销路奔波,想象着你穿梭于山村小路、焦急思考的样子,既心疼,又为你这份执着感到骄傲。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你能沉下心去一点点推动,这份坚韧,最是难得。

你提到的村民顾虑,我完全理解。我母亲这边有个远房表叔,早年也想搞点特色养殖,也是因为怕风险放弃了。改变,总是需要勇气和引领的,你能带他们出去看,这个方法很好,开阔眼界比空口说教有用得多。至于竹编合作社的销路,你的思路很对,好东西也要会吆喝。我相信,凭借你们的诚意和产品的独特魅力,一定能找到识货的人。

随信寄给你两条新买的毛巾和一块硫磺皂。青林镇潮湿,听说山上蛇虫多,用硫磺皂洗澡或许能驱避一些。毛巾是纯棉的,吸水性好,你每天奔波,出汗多,要注意个人卫生。

我在市里一切都好,教学工作渐渐上手,只是偶尔会觉得……这里的生活像一条预设好的轨道,平稳,却少了一些未知的惊喜。有时批改完作业,会不自觉地想起在青林时,傍晚和你一起在镇外小河边散步的时光,那时夕阳把河水染成金色,远处炊烟袅袅,虽然简单,却让人心安。

你在信中总说让我放心,我怎会不放心?只是相隔两地,难免挂念。望你劳逸结合,身体为重。

盼你一切顺利!

小薇

冬月初”

随信寄来的毛巾柔软厚实,硫磺皂带着一股特有的气味。李腾拿着这些东西,心里暖融融的,又夹杂着一丝酸楚。张薇的细心体贴,让他感受到被牵挂的温暖,但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青林宁静生活的怀念,以及那句“平稳,却少了一些未知的惊喜”,也让他敏锐地察觉到,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似乎并非全然满足。两人身处不同的环境,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未来的路该如何交汇?这个念头偶尔会像夜空的流星,在他心底划过一道转瞬即逝却引人深思的光痕。

他将张薇的信仔细收好,与之前的放在一起,厚厚的一沓。然后,他拿起电话,打给还在市里奔波的老王,询问推销的进展。电话那头,老王的声音有些疲惫,但带着一丝兴奋:“李主任,有门儿!今天我们跑了一家市里的旅游纪念品公司,他们对我们的竹编茶具很感兴趣,说要先下一批小订单试试水!省城那边还没消息……”

“好,太好了!王师傅,辛苦了!这是个好的开始!”李腾精神一振,只要打开一个缺口,就有希望。他叮嘱老王注意身体,继续跟进其他潜在客户。

放下电话,窗外已是暮色四合。镇政府大院安静下来,远处村落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李腾推开《三年规划》草案,拿起张薇寄来的新毛巾和硫磺皂,走向宿舍的公共洗漱间。冰冷的水淋在脸上,带着硫磺皂的气味,让他疲惫的头脑清醒了许多。

他望着镜中那张日渐成熟、带些风霜痕迹的脸庞,目光渐渐坚定。脚下的路虽然崎岖,布满未知的挑战,但身后有组织的期望,身边有同事的努力,远方有爱人的挂念,而前方,是生他养他、亟待发展的青林山水。他必须,也只能,继续深耕下去,在这片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然后,耐心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他相信,无论是茶叶的清香,还是竹编的雅致,终将越过重山,抵达更广阔的世界。而他和张薇的未来,也需要用共同的成长和不变的初心,去慢慢勾勒和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