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23章 初露锋芒

何以为民 第23章 初露锋芒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盛夏的尾声,青林镇依旧被溽热包裹,但昼夜温差已开始悄然拉大,预示着季节的轮转。李腾主导的经济发展调研,特别是对特色产业的深度摸排,也进入了最后的攻坚和总结阶段。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工蜂,白天穿梭于破败的厂区、散落的山村,夜晚则蛰伏在灯火阑珊的办公室,将采集到的点滴信息、数据、困境与希望,编织成逻辑清晰的文字。

他的背包里,那个厚厚的笔记本几乎被写满,里面不仅有各家企业、各村作坊的资产、负债、人员、产品、销路等硬数据,更有老师傅们关于手艺传承的忧虑,村干部们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渴望,以及普通农户在政策与市场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这些鲜活而沉重的现实,构成了他思考的全部基础。

他的核心,始终围绕着那个几乎被遗忘的竹编厂。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曾为此写过材料,受过周书记的考较,更因为在一次次深入接触中,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濒死产业内部,那微弱却执拗的生命力,以及它所承载的、可能撬动青林镇特色手工业发展的希望。

他不再满足于泛泛地提出“改制”口号。他开始啃读能够找到的、有限的关于集体企业产权改革、股份合作制试点的政策文件和理论文章。他结合青林镇财政拮据、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的现实,反复推演,一个“分步走、低风险、重内生”的初步方案,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形。

他利用一个周末,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谢绝了一切打扰,开始撰写《关于青林镇竹编手工业现状及振兴路径的调研报告》。他摒弃了官样文章惯用的空话套话,开篇就直接切入主题,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描绘了竹编厂的困境与资源优势。

接着,他提出了具体的“三步走”设想:

第一步,清产核资,明晰产权。 建议由镇企管站牵头,对竹编厂现有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库存、无形资产如“青林竹编”这个老牌子)进行彻底清理和评估,摸清真实家底。同时,明确现有职工的工龄、待遇和历史贡献,为后续安置做好准备。这一步是基础,旨在“止血”,弄清到底要改什么。

第二步,引入能人,试点突破。 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大买卖”,而是尝试面向社会,特别是本镇、本县范围内,寻找对竹编有兴趣、有一定资金或市场渠道的“能人”,以承包经营或技术、市场渠道入股的方式,进行小范围试点。政府角色从“经营者”转变为“服务者和监督者”,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协调关系和必要的、小额的启动资金扶持(如帮助申请小微企业贷款)。目标是先让厂子“活起来”,生产能运转,工人有活干。

第三步,嫁接资源,提质增效。 在试点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地区工艺美术学校、旅游商品开发公司等机构合作,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将竹编产品与青林镇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对接,打造特色旅游纪念品,拓展销售渠道,最终实现“强起来”。

在报告的最后,他特别用了一整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预案,尤其是职工安置这个最敏感的问题,提出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内部退养、转岗培训等多条具体路径,并估算了可能产生的成本,强调了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当他终于在黎明时分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他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看着桌上那叠凝聚了他数月心血的报告,心中充满了完成一件重要作品的释然,也有一丝志忑,不知这份过于“实在”甚至有些尖锐的报告,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周一上午,他将报告初稿交给了调研小组组长、镇长吴国忠。

吴国忠看得非常仔细,花了整整一个上午。当李腾下午被叫到镇长办公室时,他看到吴国忠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好!写得好!”吴国忠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吓了李腾一跳,“李腾啊,你这报告,写到我心里去了!情况摸得透,问题抓得准,最关键的是,这路子提得实!不像有些材料,光会喊口号,一点屁用没有!”

他指着报告中的“三步走”方案,目光炯炯:“特别是这个思路,稳妥!先试点,再推广,风险可控。引入能人,嫁接资源,这都是解决我们青林镇没钱投入的好办法!还有这个职工安置,考虑得周到!有了这个,我们向上汇报、向下推动,底气就足多了!”

吴国忠的赞赏毫不掩饰。这份报告,不仅契合了他急于在经济工作上打开局面的迫切心理,其扎实的内容和可行的路径,更成了他可以说服周德海书记、乃至向上争取支持的强力武器。

“这都是吴镇长您指导得好,还有调研小组大家共同的工作。”李腾保持着谦逊。

“哎,功劳就是功劳,不必过分谦虚。”吴国忠摆摆手,沉吟片刻,“这份报告,我看可以作为我们调研组特色产业部分的定稿,直接报给周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传阅。你觉得呢?”

“我听镇长安排。”李腾心中暗喜,这意味着他的报告绕开了可能被钱卫东卡住的环节,直接进入了镇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报告很快被打印装订,送到了每一位班子成员的桌上。如同预料的那样,反应各异。

周德海书记看完后,久久没有说话。他在办公室里独自抽了两支烟,目光落在报告中关于风险控制和职工安置的部分,反复看了几遍。最终,他拿起红笔,在报告的扉页上,批了四个字:“印发讨论。” 这是一种谨慎的肯定,意味着他认可报告的价值,愿意将其提交到更正式的层面进行审议。对于求稳的周德海来说,这已是相当大的进步。

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孙玉梅看完报告,难得地主动来到党政办公室,对王守礼和李腾点了点头,言简意赅地说:“报告写得扎实,有理有据,尤其是风险部分,考虑得很周全。” 她的肯定,带着一种基于原则和程序的认可,对李腾而言,分量极重。

而分管副镇长钱卫东的反应则冷淡得多。他将报告随手扔在办公桌一角,在随后一次遇到李腾时,阴阳怪气地对旁边的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喜欢纸上谈兵。说得天花乱坠,真干起来,还不知道是骡子是马呢。” 这话很快传到了李腾耳中,他只是笑了笑,并未往心里去。他知道,在实实在在的成果面前,这种情绪化的抵触,显得苍白无力。

这份报告,如同一声清越的啼鸣,宣告了李腾这个年轻干部在青林镇的正式登场。他不再仅仅是“情况摸得比较实”的办事员,而是展现出了具备独立调研、深度思考和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的“潜力股”。他在镇里年轻干部中的威信悄然建立,以前可能只觉得他笔头好、运气好的同事,现在看他的目光里,多了几分真正的佩服和尊重。

几天后,根据周德海的批示,这份关于竹编产业的报告,连同调研小组的其他分报告,被整合形成《青林镇经济发展思路调研总报告》,作为青林镇的典型经验材料,正式报送至红星县政府办公室。

当李腾看着那份凝聚了集体智慧,也饱含着他个人心血的总报告被盖上公章,装入文件袋送出时,他站在镇政府门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路依然漫长且布满荆棘。但这一次,他不再是迷茫的探索者,而是手握地图、看清了第一个路标的赶路人。初露的锋芒虽还稚嫩,却已划破了青林镇沉闷的天空,带来了改变的希望与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