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22章 难得的时光

何以为民 第22章 难得的时光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连绵的夏雨终于暂歇,天空像是被洗过一般,呈现出澄澈的蓝。阳光毫无遮拦地洒下,驱散了连日的潮湿闷热,也给青林镇披上了一层难得的明媚。持续高强度的调研工作暂告一段落,李腾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稍作喘息的周末。

这个周六的早晨,他起得比平时上班还要早些。仔细地用冷水洗了脸,刮干净了胡茬,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虽然有些旧但熨烫得还算平整的白衬衫和一条深色的裤子。这是他除了那身为了见县长而准备的“行头”外,最好的一套衣服了。对着宿舍里那块模糊不清的小镜子照了又照,他心里竟有些莫名的紧张,仿佛要去参加一场重要的面试。

今天,他应张薇之邀,要去她在中心小学的宿舍做客。这是两人认识以来,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家访”。

他特意绕到镇上唯一一家副食品店,用自己有限的工资,斟酌再三,买了一斤看起来最新鲜的苹果和一包用油纸包着的、镇上还算拿得出手的桂花糕。东西不贵重,但他希望能表达一份心意。

中心小学的校园在周末显得格外宁静。阳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在泥土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薇的宿舍在教学楼后面一排低矮的平房里。他走到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来了!”里面传来张薇清脆的声音。门开了,张薇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她今天穿了一件浅黄色的连衣裙,更衬得皮肤白皙,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显得温婉而居家。

“快进来。”张薇侧身让他进屋。

宿舍很小,不过十平米左右,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单人床,铺着素雅的碎花床单;一张旧书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教材、作业本和那本李腾送给她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一个脸盆架,墙上贴着几张她自己画的简笔画和课程表。虽然简陋,但处处收拾得干净整洁,窗台上还放着一个玻璃瓶,里面插着几支新鲜的、不知名的野花,为小屋平添了几分生机与雅致。

“地方小,有点乱,你别介意。”张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很好,很干净,很……温馨。”李腾由衷地说道,将手里的东西递过去,“一点水果和糕点,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你来就来,还买什么东西呀。”张薇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接了过去,脸上带着笑意,“快坐吧,床上坐就行,我这里就一把椅子。”

李腾在床沿坐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书桌,看到那本《唐诗三百首》被翻得有些旧了,旁边还放着一本写满了娟秀字迹的读书笔记,心里不由得一动。

张薇给他倒了一杯温水,然后在那把唯一的椅子上坐下。阳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在两人之间投下一道温暖的光柱,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来自张薇身上的皂角清香和窗外草木的气息。

起初,两人都有些许的局促和沉默。毕竟,这是第一次在如此私密的空间里独处。还是张薇先打破了沉默,她指着窗台上的野花说:“早上在学校后面山坡上采的,叫不出名字,但觉得好看,就带回来了。”

“嗯,是很好看。”李腾点点头,目光从野花移到张薇脸上,鼓起勇气问道:“张薇,你……你家里……是做什么的?好像从来没听你仔细说过。”

张薇笑了笑,眼神里流露出对家的思念,语气平和地开始讲述:“我家在东月市。我爸爸是市三中的语文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是个有点……嗯,有点老派的知识分子,爱较真,话不多,但心里特别有主意。我妈妈是市一小音乐老师,性格开朗些,喜欢唱歌,也逼着我从小练琴,可惜我没啥天赋,就勉强能弹个响。”

李腾认真地听着,心中暗自对比。自己的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辈子在土里刨食,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这个儿子能跳出农门,吃上“皇粮”。而张薇的父母,是典型的城市知识分子家庭,虽然清贫,但精神世界是丰盈的。这种家庭背景的差异,让他心里微微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波澜,既有向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距离感。

“那你来青林镇,你父母……支持吗?”李腾试探着问。

张薇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轻轻搅动着手指:“说实话,不是特别支持。我妈主要是担心,觉得这里太偏远,条件艰苦,怕我吃苦。我爸……他倒不是怕我吃苦,他是觉得,我应该有更好的……嗯,平台。”她斟酌了一下用词,“他觉得我师范毕业,应该想办法留在市里的学校,或者至少是县城。他觉得在乡镇当老师,有点……屈才了。”

她顿了顿,抬头看着李腾,眼神清澈而坚定:“但我觉得这里很好。孩子们很纯朴,他们需要老师。而且,这里……安静,能让我沉下心来做事。我跟我爸争过几次,最后他拗不过我,算是勉强同意了,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李腾默然。他能理解张薇父亲的想法,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有更好的前程呢?同时,他也对张薇的选择生出了更多的敬意。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内心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我爸妈都是农民,”李腾坦诚地说,语气里没有自卑,只有平静的叙述,“我们村离镇上还有二十多里山地。我考上大学那天,我爹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都杀了请客。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就认准一个理,读书能改变命运。”他笑了笑,带着一丝感慨,“可能在我们这种家庭看来,你能在镇上当老师,已经是端上了铁饭碗,是很好的出路了。”

张薇专注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理解和温柔:“我爸爸常跟我说,职业不分贵贱,重要的是无愧于心。他虽然希望我留在市里,但也尊重我自己的选择。他说,人活着,能找到自己觉得有价值、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的事情,就不容易。”她看着李腾,语气轻柔却有力,“我觉得你做的事情,就很有价值。你在努力让青林镇变得更好,虽然很难,但你在做。”

这句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了李腾的全身。他这段时间所有的辛苦、压力、以及面对复杂人际的迷茫,仿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理解和慰藉。他看着她,心中充满了感动。

“谢谢你,张薇。”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这简单的一句。

阳光在房间里缓缓移动,气氛变得愈发自然和融洽。他们聊起了各自的童年趣事,聊起了大学生活的点滴,聊起了对未来的模糊憧憬。李腾发现,抛开初识时那种基于文学爱好的精神共鸣,他们在对待生活、对待责任的态度上,也有着深刻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看重内心的坚守,都愿意为了自己认定的价值去付出努力。

中午,张薇用一个小煤油炉,煮了两碗简单的面条,里面卧了荷包蛋,还烫了几根青菜。这是李腾来到青林镇后,吃得最温暖、最像“家”的一顿饭。

饭后,李腾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两人并肩站在狭窄的水槽边,手臂偶尔不经意地触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甜的、悸动的气息。

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阳光变得柔和,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我很高兴。”站在宿舍门口,李腾看着张薇,认真地说。

“我也是。”张薇微微低下头,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以后……欢迎常来。”

“嗯。”李腾用力地点了点头。

走在回镇政府宿舍的路上,李腾感觉自己的脚步格外轻快。张薇的家庭背景,非但没有成为隔阂,反而因为彼此的坦诚和理解,让他们的心靠得更近。她就像这雨后天晴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他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基层生活,也让他对未来,平添了许多温柔的期待和坚定的力量。这次家访,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真正连通了两个年轻人的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