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2章 青林初印象

何以为民 第2章 青林初印象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解放牌客车最终在一阵精疲力竭的颤抖中,停在了路边一个歪斜的木牌旁。木牌上,“青林镇客运点”几个红漆字已经斑驳脱落,几乎难以辨认。

“青林到了!都下车!”司机粗哑的嗓门如同破锣,敲碎了车厢里昏沉欲睡的气氛。

李腾提起那只与他一样疲惫的旧皮箱,随着人流,踉跄地踏下了车门踏板。双脚落地的瞬间,一种虚浮的不真实感袭来,仿佛还在那颠簸的车上。他站稳身子,深吸了一口气,试图驱散胸腔里那股混合着汽油和汗味的浊气。吸入肺腑的空气,带着明显的草木清甜和泥土的腥气,与县城的燥热浑浊截然不同,这让他精神微微一振。

他举目四望。

这里似乎算不得一个正式的“车站”,只是一个三岔路口旁略微平整出来的土场子。场子边缘,几棵高大的苦楝树投下稀疏的阴影,树下拴着几头水牛,正懒洋洋地甩着尾巴驱赶蝇虫。一条明显是主街的土路,从他脚下蜿蜒向前,伸向一片依山而建的、密集的灰黑色瓦屋顶群。

这就是青林镇了。

时间已近下午四点,偏西的日光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陈旧的暖黄色。脚下的路是纯粹的黄土,被夏日雨水和过往车辆反复碾压,形成一道道深浅不一的车辙,干燥的浮土没过脚踝。一阵山风吹过,便扬起一片迷蒙的黄尘,给视线所及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薄纱。

街道两旁,是参差不齐的屋舍。大多是斑驳的木板壁房,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长着些许青苔的黑色小瓦。偶尔有几栋鹤立鸡群的二层砖楼,外墙用石灰水草草刷白,在周遭的灰暗色调中显得格外醒目,却也透着一种突兀的简陋。店铺不多,门脸窄小,敞开的门洞如同沉默的嘴巴。一家杂货铺门口挂着褪色的肥皂和毛巾,一家铁匠铺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叮当声,炉火的光晕在昏暗的内里闪烁。一个剃头挑子摆在街角,老师傅正给一个老汉修面,动作慢得像是凝固的时光。空气中,除了尘土和草木气息,还隐约飘荡着氨水、炊烟和某种发酵酸菜的味道。

街上行人稀疏。几个穿着蓝布或灰布衣裳的老人,坐在自家门槛上,叼着旱烟袋,目光浑浊地望着街面,对李腾这个陌生来客投来短暂而漠然的一瞥。几个光着脚丫、皮肤黝黑的孩子追逐着一条瘦狗从街上跑过,扬起更高的尘土。一切都显得缓慢、安静,甚至有些凝滞,与李腾想象中的、哪怕是最基层的“政府所在地”应有的繁忙景象相去甚远。这里的时间流速,仿佛比山外慢了好几拍。

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如同冰冷的山泉,悄无声息地浸透了他的四肢百骸。他想起省城师范大学门口那条车水马龙的柏油路,想起图书馆窗明几净的阅览室,想起同学们意气风发的争论……那些景象,在此刻这幅真实的、带着原始粗糙感的乡镇画卷面前,变得如此遥远和不真实,如同另一个维度的幻影。

他抿了抿有些干裂的嘴唇,提起皮箱,踩着厚厚的浮土,朝着街尾那栋最像样、也最显陈旧的两层小楼走去。那应该就是镇政府了。楼体是红砖砌的,许多地方的砖块已经风化剥蚀,露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墙面上残留着不同时期刷写的标语痕迹,旧的模糊难辨,新的像是“计划生育是国策”、“要想富,先修路”之类,白漆也已经开始发灰。院门口挂着两块同样饱经风霜的长木牌,一块写着“中国**青林镇委员会”,另一块写着“青林镇人民政府”,字迹的漆色暗淡,边缘卷起细小的木刺。

院子是泥土地面,打扫得还算干净,角落里生长着几丛顽强的野草。几间平房倚着主楼而建,似乎是食堂或者仓库。整个院子静悄悄的,与不远处集市隐约传来的、如同背景噪音般的讨价还价声形成鲜明对比。这寂静,非但不能让人安心,反而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沉闷和压抑。

李腾在院门口停顿了片刻,整理了一下自己被颠簸得皱巴巴的白衬衫,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为自己注入一些勇气,这才迈步走了进去。

主楼的门洞开着,里面光线昏暗,一股潮湿的、混合着旧纸张、霉味和廉价烟草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廊又深又长,两侧是一扇扇紧闭或虚掩的木门,门上挂着或新或旧的小木牌,写着“书记室”、“镇长室”、“武装部”、“民政办”等字样。脚下的水泥地面坑洼不平,墙壁下半截刷的绿色油漆已经大面积脱落。

他放轻脚步,沿着走廊往里走,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偶尔有房间传出说话声或电话铃声,也显得压抑而低微,仿佛怕打破了这固有的宁静。他按照之前打听的,走向走廊尽头那间挂着“党政办公室”牌子的房间。

门是虚掩着的。他正要抬手敲门,里面传来一个年轻人略带抱怨的声音:“……王主任,这县里催要的夏粮征收进度表,好几个村的数据都报不上来,村长都下地去了,电话也打不通,怎么办啊?”

接着,是一个中年男人沉稳而略带沙哑的回应,语速不快,带着本地口音:“急什么?天塌不下来。数据报不上来,你就不会下午再打电话问问?或者明天一早骑自行车下去跑一趟?跟村里说清楚,这是任务,耽误了,书记镇长怪罪下来,他们自己担着。”

“可是县里催得紧……”

“县里催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青林就这个条件,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实在不行,先把能报的报上去,剩下的估算个大概,后面再补。做事要动脑子,小张,光着急没用。”

李腾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的对话,心里对即将面对的环境有了更具体,也更沉重的认知。这里的工作节奏,似乎也和外界的时光一样,缓慢而充满了一种无奈的“弹性”。

他定了定神,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是那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李腾推门而入。

党政办公室比想象中要宽敞一些,但同样昏暗、陈旧。两面墙壁被高大的、漆色暗沉的木质文件柜占据,柜门上的玻璃模糊不清。另外两面墙上,一面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的彩色印刷画像,另一面挂着一幅巨大的、有些泛黄的本镇行政区划图。几张暗红色的旧办公桌拼凑在一起,上面堆满了如小山般的文件、报纸、表格和各种各样的笔记本。一个铁皮暖水瓶孤零零地立在墙角。

靠近门口的一张桌子后,坐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干部,皮肤白皙,戴着眼镜,此刻正皱着眉头,对着手里的一叠表格发愁,想必就是刚才抱怨的“小张”。

而在房间最里面、靠窗的那张最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子。他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色的确良短袖衬衫,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正拿着一支蘸水笔,在稿纸上写着什么。听到李腾进来的动静,他缓缓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目光平静而略带审视地落在李腾身上。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角带着深刻的皱纹,眼神里有一种长期伏案工作留下的疲惫,以及一种洞悉世事的淡然。

“请问,是王守礼王主任吗?”李腾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恭敬。

“我是。”王守礼放下蘸水笔,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脸上露出一丝程式化的、算不上热情的笑容,“你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李腾同志?”

“是的,王主任,您好。我来报到。”李腾赶紧上前几步,将报到证和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双手递了过去。

王守礼接过去,凑到眼镜前,看得很仔细,每一个字似乎都要斟酌一番。过了一会儿,他放下介绍信,脸上那丝笑容依旧维持在原来的弧度:“哦,好,欢迎欢迎。李腾同志,我们青林镇啊,条件比较艰苦,比不上你们大学堂,更比不上县城。以后啊,就要在这里吃苦喽。”

他的话听起来是表示关心,但语气平和得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听不出多少温暖的意味,反而带着一种淡淡的疏离感。他指了指那个年轻干部:“这是张小斌,办公室的干事,比你早来一年。”又指了指靠近门口的一张空着的、落满灰尘的旧桌子,“你就坐那儿吧。先安顿一下,熟悉熟悉环境。”

那张桌子看起来年代久远,桌腿有些不稳,漆面磨损得露出了木头原色,桌面上还有墨水和茶渍留下的污痕。李腾的心,随着王主任的话和手指的方向,一点点沉了下去。这就是他未来不知要坐多久的位置?

“谢谢王主任。”李腾低声道谢,走到那张桌子前,将沉重的皮箱放在旁边。皮箱落地时发出的轻微声响,在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张小斌抬起头,好奇地打量了李腾几眼,嘴角动了动,似乎想打个招呼,但看到王主任又低下头去看文件,便也只是对李腾点了点头,算是打过照面,然后又埋头于他那堆令人头疼的表格中了。

王守礼不再说话,重新拿起蘸水笔,继续他之前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李腾默默地在自己的新座位上坐下。椅子是硬木的,坐上去很不舒服。他环顾四周,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件,闻着空气中陈腐的纸张和墨水气味,感受着这几乎凝滞的时间,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迷茫,将他紧紧包裹。

他打开皮箱,拿出几本常用的书和笔记,小心翼翼地放在空荡荡的桌面上,试图为自己营造一点熟悉的角落。然而,这几本书在这间充满现实重压的办公室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可笑。

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墙上那幅巨大的青林镇地图。那上面,蜿蜒的等高线如同老人额头的皱纹,标注着一个个陌生的村名:石鼓村、柳源村、坳头村……这些地方,他一个都没去过。而未来,他的工作、他的生活,甚至他的命运,似乎都将与这些陌生的名字紧密相连。

窗外,夕阳的余晖开始给青林镇的瓦顶和街道涂抹上最后一层凄艳的红色。山镇的夜晚,即将来临。李腾知道,他人生中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阶段,就在这片沉寂而厚重的山峦之中,正式开始了。他还不清楚具体要做什么,但他隐约感觉到,在这里生存下去,并且想要做点事情,恐怕远比通过任何一场大学考试都要艰难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