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6章 机遇初现

何以为民 第16章 机遇初现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县政府办调研组和陈默离开后,青林镇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以往的节奏,被“三提五统”的沉重任务和琐碎的日常事务所填满。但李腾的心境,却与以往大不相同。那张写着县政府办电话号码的纸条,像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持续荡漾着涟漪。陈默那句关于“乡镇企业改制试点”的提示,更是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如同远方传来的一声隐约钟鸣,预示着某种变革的可能。

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阅读各级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文件和政策,虽然青林镇能看到的资料有限,大多是些泛泛而谈的指导方针,但他努力从中捕捉风向。同时,他更加留意镇里几家集体企业的状况。利用跟随王守礼主任或自己下村的机会,他多次去过镇东头那家半死不活的石灰窑,也去过街尾那几家只有三五个人、设备陈旧的家庭式木器作坊。当然,他去得最多的,还是那个几乎处于停产状态、他曾为之写过调查报告的竹编厂。

竹编厂的衰败,是青林镇乡镇企业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厂区里杂草丛生,厂房破败,仅有的几台简陋编织机也蒙着厚厚的灰尘。几个老师傅偶尔还会来,坐在门口,用传统的手工艺编些篮筐、簸箕,但销路寥寥,只能堆在角落里落灰。厂长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除了唉声叹气,向上级要补贴,似乎也拿不出什么办法。

李腾和老师傅们聊天,听他们说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林镇的竹编产品如何畅销附近几个县,甚至一度出口换取外汇的辉煌往事。老师傅们浑浊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丝追忆的光彩,但随即又被更深的无奈所取代。“手艺没人学了,花样也老了,卖不上价喽。”这是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李腾记起陈默说过,青林镇工业基础薄弱,可能不是改制试点的首选。这话是事实,但也像一根刺,扎在了他的心上。难道青林镇就只能这样一直“薄弱”下去吗?守着满山的翠竹资源,却让曾经的优势产业凋零至此?一种不甘心的情绪,在他心中滋长。

他开始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阅读政策的思考,进行更深入的琢磨。改制,不仅仅是改变所有制,更重要的是引入新的机制、技术和市场观念。青林镇的竹编厂,底子薄,负担轻,如果能够找准方向,或许反而能成为一条“小船好掉头”的试点?

一个念头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他决定写点东西,不是那种应付差事的汇报,也不是充满想象却无根基的“小说”,而是一份真正立足于青林镇实际、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内部参考材料。

这个想法让他有些兴奋,也有些忐忑。他清楚自己的身份,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办事员,写这样的材料,是否僭越?是否会再次引来如钱卫东那般“好高骛远”的批评?

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动笔。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躲在自己的小宿舍里,就着昏黄的灯光,铺开了稿纸。他没有写那些空泛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而是直接切入青林镇竹编行业的现状。

他详细描述了竹编厂的困境: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设计陈旧,市场萎缩,老师傅手艺面临失传。但他也着重强调了优势:本地竹林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有几位技艺精湛、熟悉本地竹性的老艺人;传统手工艺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

然后,他结合从文件和与陈默交流中捕捉到的“改制”精神,提出了几条具体建议:一是建议对竹编厂进行资产评估,尝试引入外部资金或能人进行承包经营,或者干脆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激发内在活力;二是建议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地区的竹编设计和营销经验,开发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新产品;三是建议将竹编与本地正在萌芽的生态旅游概念结合起来,开发旅游纪念品,打造“青林竹编”的特色品牌。

他写得极其认真,每一个判断都力求有事实依据,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语言平实,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他给这份材料起了个朴素的标题:《关于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重振青林竹编手工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写完最后一个字,已是凌晨。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使命。看着桌上那叠厚厚的、凝聚了他心血和思考的稿纸,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然而,如何将这份材料递上去,又成了一个新的难题。走常规流程,必定先到钱卫东副镇长那里,其结果可想而知。直接交给党委书记周德海?他又觉得太过唐突,缺乏由头。

第二天上班,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趁着办公室只有王守礼一人的时候,拿着那份材料,走到了主任桌前。

“王主任,”李腾的声音有些紧张,“我……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点关于咱们镇竹编厂发展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请您……请您批评指正。”他没有说“汇报”,也没有说“上交”,用了“批评指正”这个更显谦逊和学习态度的词。

王守礼有些意外地抬起头,看了看李腾,又看了看他手中那叠明显不是公文的稿纸,没有说话,只是接了过去。

李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站在那里,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王守礼看得很慢,很仔细。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赞许,也没有不悦。只是看到某些关键处时,他的目光会稍微停留得久一些。办公室里静得只能听到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足足过了二十多分钟,王守礼才看完了最后一页。他放下稿纸,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然后看向一脸紧张的李腾。

“花了多少时间?”王守礼突然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啊?……断断续续,有几个晚上。”李腾老实地回答。

“嗯。”王守礼点了点头,手指在那份材料上轻轻敲了敲,“情况摸得还算细,想法……也有点意思。”

没有过多的评价,但这一句“有点意思”,已经让李腾心中狂喜!这几乎是王守礼能给出的最高程度的肯定了!

“不过,”王守礼话锋一转,目光变得严肃,“这种东西,以后少写。你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好办公室交办的工作。明白吗?”

“是,主任,我明白。”李腾连忙点头。他明白,这是王守礼在保护他,避免他过早地成为众矢之的。

王守礼将那份材料拿起来,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份东西,放我这里吧。有机会……我看看怎么处理。”

他没有说交给谁,也没有说会如何处置,但李腾知道,王守礼既然收下了,就绝不会让它石沉大海。这或许就是周大海所说的“抬头看路”的智慧,通过一种更稳妥、更符合规则的方式,来传递声音。

“谢谢主任!”李腾由衷地说道。

王守礼挥了挥手,示意他回去工作。

李腾坐回自己的位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自己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发芽,能长多大,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更取决于土壤、气候和时机。但无论如何,他迈出了主动思考、寻求突破的第一步。机遇,或许就隐藏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步之中。他望向窗外青林镇的天空,感觉那天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高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