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5章 政府办来的年轻人

何以为民 第15章 政府办来的年轻人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一场夜雨过后,青林镇的空气格外清新,远山如黛,近处的稻田绿得晃眼。然而镇政府大院里,气氛却并未因天气转好而轻松多少。“三提五统”征收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进度迟缓的通报、村干部的诉苦电话、县里催要情况的简报,像雪片一样飞来,压得党政办公室的每个人都透不过气。李腾已经连续加了几个晚上的班,整理各村的汇报数据,撰写阶段性的情况说明,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这天上午,他正对着石鼓村报上来的一堆逻辑混乱、数据矛盾的材料头疼,试图从中捋出一条清晰的线索,电话又响了。张小斌接起来,听了几句,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好的,主任,明白,我们马上准备。” 放下电话,张小斌对王守礼和李腾说:“县政府办通知,县政府办的陈副主任下午带调研组下来,了解各乡镇‘三提五统’征收情况和当前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让我们准备一下汇报材料,重点是数据、问题和建议。” 王守礼点了点头,对李腾说:“李腾,前期的情况你比较熟悉,数据也都在你那里。你抓紧时间,先把我们镇的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存在困难整理一个简要的提纲出来,要实,要准,特别是困难部分,不要遮遮掩掩,但也要注意表述方式。写完给我看一下。”

“好的,主任。”李腾立刻应下。他明白,这不同于之前应付差事般的汇报,是县里真正想了解基层实情,或许也是一个展示青林镇困难、争取上级理解甚至支持的机会。他打起精神,抛开那些官样文章的套路,结合自己下村的见闻和手头的数据,开始撰写一份力求反映真实情况的提纲。

下午两点半,一辆半旧的吉普驶入镇政府大院。车上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是县政府办的副主任,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面色和蔼的中年干部。跟在他身后的,除了司机,还有一个看起来和李腾年纪相仿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身材高挑,不胖不瘦,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子随意地挽到小臂,下身是一条熨烫笔直的藏青色裤子,脚上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他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明亮而敏锐,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皮质笔记本,神态从容,举止间带着一种在上级机关工作所特有的、不经意流露出的自信与沉稳。

王守礼带着李腾和张小斌在门口迎接。双方握手寒暄。研究室副主任介绍了随行的年轻人:“这位是我们研究室的小陈,陈默,主要负责综合材料的起草,笔头子很硬,是郑县长都点名表扬过的年轻骨干。” “陈干事,欢迎欢迎。”王守礼客气地打招呼。 “王主任,您太客气了,叫我小陈就行。”陈默微笑着回应,语气不卑不亢,目光与李腾接触时,也友好地点了点头。 调研组被引到小会议室。汇报由王守礼主持,他按照李腾准备的提纲,系统地介绍了青林镇的情况。当谈到征收困难和农村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时,王守礼没有回避,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级债务沉重、干群关系紧张、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现实困境,一一摆了出来。

李腾负责补充具体数据和事例。他提到石鼓村王富贵反映的路况和劳动力问题,提到柳源村会计对村级财务困境的抱怨,数据清晰,事例生动,语言平实。在他发言的时候,他注意到,那位名叫陈默的年轻干部,听得格外专注,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不时还会抬起头,用探究的目光看他一眼。 汇报结束后,陈副主任表示要去看一个村,实地了解情况。王守礼安排李腾随同,负责联络和记录。

去的是距离镇政府不算太远的柳源村。村里的情况与石鼓村大同小异,破旧的村部,泥泞的道路,面带愁容的村干部。陈副主任和支书、村长交谈,询问细节。李腾跟在后面,仔细记录着。 在这个过程中,陈默似乎对李腾产生了兴趣。他有意无意地放慢脚步,与李腾并肩而行。 “李干事是刚分配来的大学生?”陈默主动开口,声音不高,带着一点好奇。 “是的,陈干事,来了不到两个月。”李腾回答。 “感觉怎么样?基层和学校里想象的不一样吧?”陈默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嘲讽,更像是一种理解的探寻。

“天壤之别。”李腾坦诚地说,带着一丝苦笑,“以前觉得政策下来,执行就行了。现在才知道,从文件到地面,隔着千山万水。” “是啊,”陈默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每条线都连着活生生的人和具体的事。不深入下来,写的材料就容易飘在空中,不接地气。”他顿了顿,看着前面正在与村干部交谈的领导,低声说,“你刚才汇报时提到的几个数据和例子,很扎实,比很多乡镇报上来的泛泛而谈强多了。” 这是李腾来到青林镇后,第一次在工作层面上得到来自“上面”的、如此具体而内行的肯定。他心里微微一热,对这位同龄的政府办干部顿时生出了几分好感。

“都是王主任指导,还有下去跑看到的实际情况。”李腾谦逊地说。 “能跑下去,能看清楚,还能说明白,这就不容易。”陈默语气诚恳,“我在研究室,经常看到下面报上来东西,要么是一堆正确的废话,要么是问题说不清、道不明,让人想帮忙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两人一边跟着调研队伍,一边低声交谈起来。他们聊起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聊起了政策落地的变形,甚至聊起了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李腾发现,陈默虽然身在县府机关,但对基层并非一无所知,看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视野也比自己开阔得多。而陈默也发现,李腾这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并没有多少书呆子气,反而对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不错的悟性。 一种基于共同认知和相似志趣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悄然建立。虽然初次见面,却仿佛已是相识已久的朋友。 回程的路上,天色已近黄昏。调研组不再返回镇政府,准备直接回县里。临上车前,陈默特意走到李腾身边,从笔记本里撕下一张纸,飞快地写下一串数字,递给李腾。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县政府总机转政府办就行。”陈默压低声音说,“以后工作上有什么情况,或者有什么想法,可以打电话交流。县里最近可能在酝酿推动‘乡镇企业改制试点’,你们青林镇……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可能不是首选,但也是个机会,可以多关注一下。”

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李腾的脑海!乡镇企业改制!这可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动向!陈默看似随口的透露,却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价值。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信任和一种宝贵的信息渠道的开启!

“谢谢你,陈默!”李腾接过纸条,郑重地握在手里,心中充满感激。 “客气什么,互相学习。”陈默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拉开车门,上了吉普车。 车子发动,扬起一阵轻微的尘土,驶出了镇政府大院,消失在暮色之中。 李腾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心潮澎湃。这次与陈默的接触,意义非凡。他不仅结识了一位在县核心部门工作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一个通往更高层级信息网络的窗口。陈默关于“乡镇企业改制”的提示,虽然简短,却为他指明了一个可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他回想起陈默那自信从容的气度,那开阔的视野,那对基层既不脱离实际又保持一定距离的观察视角。这与自己目前困于具体事务、常常感到无力挣扎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意识到,不同的平台,看到的风景确实不同。想要有更大的作为,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争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在青林镇扎扎实实的工作和积累。陈默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李腾“低头拉车,抬头看路”的决心。他要更努力地熟悉基层,掌握情况,锻炼能力,同时,也要借助陈默这样的“外脑”,更好地把握大势,找准方向。 他将那张纸条小心翼翼地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仿佛收藏起一颗希望的种子。回到办公室,他看着窗外青林镇渐渐亮起的灯火,感觉眼前的这个世界,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和逼仄了。一条若隐若现的、通向远方的路,似乎正在他的脚下缓缓延伸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