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40章 定稿

何以为民 第140章 定稿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夏末的微风,已然带上了几分初秋的凉意,但红星县委常委会会议室内,气氛却如同盛夏正午般灼热。今天,将是《红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提交常委会进行最终审议的日子。这份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也承载了无数争论和博弈的蓝图,即将迎来决定其最终面貌的关键时刻。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常委们正襟危坐,面前摆放着厚厚一叠规划草案文本。县委书记郑国锋坐于主位,神情肃穆。县长杨为民、常务副县长宋知远、副书记王耀武、纪委书记赵扬武、组织部长刘云才、宣传部长董晓燕、政法委书记陈根福、统战部长沈秋水、人武部政委孙文彬,以及挂职常委副县长陈启明悉数在座。李腾作为起草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列席会议并负责记录。

“同志们,”郑国锋环视一周,声音沉稳,“‘十五’计划纲要草案,经过前期深入的调研、反复的讨论和多轮修改,今天提交常委会审议。这是指导我县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纲领,意义重大。请大家本着对红星县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认真审议。”

会议室内静默片刻,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所有人都知道,尽管前期已经过多次磨合,但核心的矛盾——农业与工业的定位、资源的配置、发展的节奏——并未完全消弭,最终文本的每一个表述、每一个数据,都可能成为争论的焦点。

果然,在审议到“发展目标”和“产业重点”章节时,谢再兴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拿起文本,手指点着其中的表述:“郑书记,杨县长,我认为规划草案在产业发展重点的表述上,还是过于保守了!特别是对工业发展的目标设定和措施保障,力度不够,紧迫感不强!”

他提高了音量:“草案提出‘适度发展工业’,这个‘适度’怎么把握?太模糊了!我们应该明确写入‘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县之力推进开发区提质扩容’!还有,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这些核心指标,我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现在这个目标,根本无法体现我们追赶跨越的决心!”

他的发言,如同投石入路,立刻激起了波澜。支持其观点的个别常委,也随即附和,强调工业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要求规划文本体现更坚定的决心和更高的目标。

宋知远面色平静,待对方发言告一段落,他才不疾不徐地开口:“再兴同志强调工业的重要性,我理解。规划草案中也明确了要‘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但是,我们制定规划,必须立足于红星县的实际,立足于我们现有的财力、物力和承载能力。”

他拿起自己面前那份已被各种批注写得密密麻麻的草案,目光扫过在场众人:“‘适度’不是保守,而是科学。是要与我们县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我们的财政支撑能力、与我们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相匹配!草案中提出的工业发展目标,是经过发改、统计等部门反复测算,也是与全市平均水平和周边县市情况对比后提出的,是一个‘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是积极稳妥的。盲目追求过高指标,只会导致资源错配,加剧财政风险,甚至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这与我们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他再次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民生保障的优先级,指出规划草案中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农民增收的部署,同样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是惠及最广大群众的发展。“我们的发展,不能只看几个工业指标,更要看综合实力的提升,看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宋知远的论述,有理有据,紧扣县情,得到了杨为民县长以及赵扬武、刘云才等多位常委的微微颔首。

就在双方观点再次陷入胶着之际,一个来自市里的动向,为会议增添了新的变数。已调任市交通局局长的戴元湖,似乎依然关注着红星县的规划制定。他通过非正式渠道,向县里某位领导表达了对红星县“十五”期间交通规划的看法,隐晦地提到“希望规划能更好地对接全市交通枢纽布局”,这被一些人解读为戴元湖可能更倾向于支持能够带来大量物流、需要交通配套的工业项目布局。这个消息在会前的小范围流传,无形中给支持工业扩张的一方增添了几分底气。

郑国锋和杨为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在不同发展思路和可能的外部影响之间找到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会议一度陷入了僵局。

这时,一直沉默倾听的陈启明扶了扶眼镜,准备发言。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拥有省发改委背景、话语权特殊的挂职常委身上。

“郑书记,杨县长,各位同志,”陈启明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带着学者般的冷静,“我仔细阅读了规划草案,也认真听取了各位的意见。我认为,这份草案的基础是扎实的,前期调研是充分的,特别是对县情的把握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

他首先肯定了草案的整体框架,然后话锋一转:“关于产业发展重点的争论,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字面上是‘突出’还是‘适度’,而在于产业选择是否科学,发展路径是否可持续。从全省视角看,我们鼓励的是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红星县的农业基础、生态资源,就是你们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

他拿起笔,在草案上点了点:“草案中提出的‘巩固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生态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建设‘优质粮油保障区’、‘特色农林产品优势区’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构想,恰恰是立足于你们的优势,符合国家强调的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导向。这不仅是‘稳’的基石,更是‘进’的潜力所在!”

他看向谢再兴,语气诚恳:“再兴县长希望工业加快发展,心情可以理解。但工业发展必须与整体规划相协调。我认为,当前草案对工业的部署,重点是‘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强调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项目,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与其争论指标高低,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招商引资、提升现有企业竞争力上。规划应该为这样的高质量工业发展留出空间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扩张。”

陈启明的发言,立场客观,论证专业,既肯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草案的科学性,也为工业发展指明了更精准的方向,实质上是对宋知远所坚持的“稳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有力支持。他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场的天平,一些原本摇摆的常委,也纷纷倾向于支持现有草案的基本框架。

在最终的文字表述博弈中,李腾作为具体执笔者和协调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常委会讨论的精神,特别是郑国锋、杨为民的总结意见以及陈启明的专业建议,在会议间隙和会后,与起草组的同事一起,对草案文本进行了最后的打磨。

针对工业发展的表述,他们最终采用了“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提升开发区发展质效,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先进制造等特色产业”的提法,既体现了“加快”的积极性,又强调了“新型”、“质效”和“特色”,淡化了单纯规模扩张的色彩。在农业方面,则强化了“巩固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等表述。整个文本在反复的推敲和字斟句酌中,力求平衡、精准,既能体现进取心,又能守住底线和原则。

当最终修改后的规划草案在常委会上表决,并获得一致通过时,已是华灯初上。宋知远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份蓝图,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守住了他坚持的发展底线,为红星县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健和可持续的基调。

李腾整理着会议记录,看着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规划草案,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文字的胜利,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阶段性确认。他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规划博弈中,不仅锻炼了宏观视野和统筹能力,更深刻理解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复杂性与艺术性。

规划定稿,标志着红星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李腾也清楚,纸上的蓝图如何变为现实,将是更加艰巨的挑战。而他自己,在完成了这项重大任务后,也即将站在个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上。窗外,夜色笼罩下的红星县,仿佛正在积蓄力量,准备迎接一个新的五年。而李腾的人生轨迹,也即将随着这时代的脉搏,驶向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