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23章 借力

何以为民 第123章 借力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督查的“铁拳”砸下,震慑了蠢蠢欲动的歪风,确保了重建项目的质量底线。但宋知远和李腾都明白,仅仅守住底线是远远不够的。灾后重建,尤其是“产业重生工程”,核心在于“生”,在于培育出能够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支撑区域长远发展的新动能。这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市场和管理,仅靠红星县自身的力量,无异于闭门造车。必须打开大门,借助外力,盘活资源。

“李腾,”宋知远指着规划图上标注的几个产业片区,“我们的规划很好,但再好的规划,也需要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来落地。光靠本地这些刚刚恢复元气的小企业、合作社,扛不起‘产业重生’的大旗。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要转向招商引资,特别是要瞄准那些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旅游开发公司。”

“县长,我明白。我马上梳理一下我们各个产业片区的资源禀赋、政策优势和需求清单,制作一份更精准的招商推介材料。”李腾立刻领会了领导的意图。

“嗯。思路要打开,方法要灵活。”宋知远沉吟道,“除了参加市里、省里组织的招商会,我们也要主动出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人脉。你舅舅在宣传系统,认识的企业家、文化界人士多,看看有没有可能牵线搭桥?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主要是提供信息,不能强求。”

宋知远的点拨,让李腾心中一亮。他立刻行动起来。白天,他协调农业局、旅游局、乡镇企业局,搜集整理各产业片区的详细资料,将云雾山的高山冷凉气候、青林镇的生态和藤编文化底蕴、沿江乡镇的水产养殖潜力等优势,提炼成简洁明了的招商亮点。晚上,他则伏案疾书,将这些亮点融入一份图文并茂的《红星县农业与生态旅游投资指南》中。

同时,他给舅舅陈志远打了一个电话,没有直接请求帮忙,而是汇报了红星县灾后产业重建的规划和进展,并顺便提到了县里正在积极寻求与有实力的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方面进行合作。

陈志远在电话那头听得仔细,末了说道:“自力更生是根本,借助外力是捷径。你们有这个思路很好。我这边留意一下,如果有合适的企业家对农业或旅游投资感兴趣,可以帮你们引荐一下。不过,成不成,最终还要看你们县里的条件和诚意。”

“谢谢舅舅!我们一定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李腾感激道。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不久后,陈志远果然传来消息,省城一家知名的民营食品集团“绿源实业”,正在寻找优质、稳定的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尤其对高山蔬菜和生态养殖感兴趣。陈志远在一次文化活动中与该集团董事长有过一面之缘,便顺势提了提红星县的情况,对方表现出初步兴趣。

宋知远得知后,高度重视,立刻让李腾准备详细的对接方案。他亲自带队,赴省城与“绿源实业”董事长进行洽谈。李腾准备的《投资指南》和详实的数据资料,给对方留下了良好印象。宋知远诚恳的态度、对农业产业的深刻理解,以及红星县丰富的资源、重建的政策机遇,最终打动了对方。“绿源实业”决定派出考察组,赴红星县的“中部特色种养区”进行实地考察。

几乎在同一时间,由张薇主导的一组关于红星县灾后重建、特别是青林镇藤编技艺和石泉村山泉资源的深度报道,在市报重要版面和市电视台新闻栏目刊播。报道不仅展现了灾区群众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也巧妙地将青林镇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推介了出去。这组报道,意外地引起了一家本省大型旅游开发公司“山水文旅”的注意。该公司正致力于开发省内短途生态休闲旅游线路,看到报道后,主动通过宣传部联系到了张薇,表达了考察意向。

张薇第一时间将这个信息告诉了李腾。李腾立刻向宋知远汇报。宋知远大喜过望:“好啊!这是宣传带来的意外之喜!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他指示李腾,全力配合“山水文旅”的考察,并做好与青林镇的对接。

一时间,红星县迎来了两拨重要的客人。“绿源实业”的考察组深入田间地头,检测土壤水质,与农户交流;“山水文旅”的团队则徜徉于青林镇的青山绿水间,观摩藤编技艺,探访石泉山泉,评估旅游开发价值。

李腾作为具体的协调人,穿梭于两拨考察团队之间,介绍情况,解答疑问,协调行程。他扎实的准备工作和务实高效的作风,给双方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终,成果斐然。“绿源实业”与红星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中部特色种养区”投资建设千亩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一座现代化畜禽养殖场,实行“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并承诺优先雇用当地劳动力。

“山水文旅”也对青林镇的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与镇政府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计划投资开发以藤编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山泉康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并与李腾之前协调确定的“资源入股、保底分红”模式高度契合。

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引进,为红星县的产业重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也成为宋知远主导的农业和旅游领域重建工作的亮点工程。

就在李腾为宋知远分管领域的招商引资奔波忙碌时,他也注意到,赵国庆同样风风火火。他紧随谢再兴副县长,频繁接触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客商,力推县工业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和优惠政策,成功引进了几家电子配件和服装加工企业,虽然投资规模不算特别巨大,但解决了相当数量的就业,成为谢再兴分管工业领域的突出政绩。

县政府大楼里,常常能看到李腾和赵国庆两人,各自夹着公文包,步履匆匆,一个往农口各部门跑,一个往经信局、开发区管委会钻。两人偶尔在走廊相遇,会客气地点头致意,但眼神交汇的瞬间,都能看到对方眼中那份不甘人后的锐气和在各自赛道上努力奔跑的专注。他们就像两条并行的溪流,各自汇聚着资源和能量,向着同一个目标——红星县的重建与发展——奔涌,却又在暗自比较着流速与水量。

一天下班,李腾在楼道里碰到赵国庆,两人难得地同时放慢了脚步。

“李秘书,最近忙得很啊,听说‘绿源’和‘山水’这两个大项目,都是你跟在宋县长后面跑下来的?厉害!”赵国庆笑着,语气听不出是恭维还是试探。

“赵主任过奖了,都是领导运筹帷幄,我们不过是跑跑腿。”李腾谦逊地回应,“你那边不也一样?听说工业园区又签了两个项目,解决了五六百人的就业,谢县长肯定很满意。”

“都是为了县里发展嘛。”赵国庆哈哈一笑,话锋却微微一转,“不过啊,这招商引资本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候,光靠自家亲戚的人脉,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得看咱们县里的硬环境和软实力,你说是不是?”

李腾听出了他话里的机锋,是在暗指自己借助了舅舅陈志远的关系。他也不动声色,淡然回应:“赵主任说得对,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最终留住企业的,还是我们优质的服务和诚信的环境。我们都在努力,殊途同归。”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走开。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彼此都清楚,在这场重建与发展的竞赛中,他们既是同事,也是对手。而这场“借力”与“发力”的比拼,还远未到终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