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05章 交锋

何以为民 第105章 交锋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宋知远对乡镇企业报告的重视程度,超出了李腾的预料。几天后,李腾被叫进办公室,宋知远将一份略微修改后的报告递还给他,指示道:“打印十份,下午三点,一号会议室,专题会。”

“专题会?”李腾接过报告,心中微动。通常这类调研报告,领导批示后转相关部门阅处即可,召开专题会,意味着要将其摆上桌面,进行正式讨论,甚至可能引发争论。

“嗯。”宋知远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深邃,“有些问题,捂是捂不住的,总要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你把材料准备扎实。”

“是,县长。”李腾应下,心知这场由自己那份报告引出的“交锋”,即将从幕后走向台前。

下午两点五十分,李腾提前来到一号会议室,检查座签、茶水、会议材料是否齐备。他特意将那份报告放在了每位参会领导座位前的文件夹最上方。当他摆放常务副县长戴元湖和常委副县长谢再兴的材料时,动作略微停顿了一下。这两位领导,一位分管财政,一位分管工业,他们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报告的命运。

三点整,参会人员陆续入场。除了宋知远,戴元湖、谢再兴两位副县长,还有县计委、乡镇企业局、财政局、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局等一众一把手。李腾作为会议记录人员,坐在靠墙的辅助席位上。

宋知远主持会议,开门见山:“今天这个会,主要讨论我县乡镇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前段时间,我让李腾同志下去做了个调研,形成了一份报告,大家都看到了吧?问题不少,有些还很尖锐。都谈谈看法吧。”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几位局长互相看了看,最终,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投向了戴元湖和谢再兴。

谢再兴副县长老练地拿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率先开口,语气不疾不徐:“知远县长牵头搞的这份调研,很深入,很及时啊。报告中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有些企业污染重、效益差,拖了后腿。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提升空间。”他先定了调子,表示认可,但话锋随即一转,“不过,看待问题,也要辩证。乡镇企业,尤其是像柳林镇建材厂这样的老厂,是我们县工业化的起点,为县财政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养活了一方百姓。现在遇到困难,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怎么帮它们渡过难关,怎么扶上马、送一程。‘关停并转’这个词,听起来痛快,但操作起来,涉及面太广,影响稳定啊。我认为,当前的重点,还是应该在‘改造、提升’上做文章。”

他话音刚落,乡镇企业局局长立刻跟上:“谢县长说得对!我们局初步摸排,全县乡镇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关联家庭几万户。简单搞‘关停并转’,社会风险不可控。还是应该以扶持为主,比如,请专家会诊,进行技术改造;协调银行,增加信贷支持……”

李腾快速记录着,心里明白,这是典型的“维稳派”论调,强调历史贡献和现实困难,倾向于维持现状,缓慢改良。

这时,环保局局长忍不住插话,语气有些激动:“谢县长,各位领导,不是我唱反调。柳林镇那边,群众反映非常强烈!那条河,都快成‘牛奶河’了!我们收到的投诉信摞起来有一尺高!光靠技术改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些老旧设备,要达到排放标准,投入比建新厂还大!我认为,报告里提出的‘设定改造期限,到期不达标坚决关停’,是符合环保政策和长远发展的!”

“老陈,你别激动嘛。”财政局局长慢悠悠地开口,他是戴元湖线上的人,“环保重要,大家都知道。可钱从哪里来?县里财政就这么大个盘子,教育要投入,医疗要投入,干部职工工资要保障。如果按照报告里设想的,搞那个‘乡镇企业发展基金’,钱从哪里出?削减其他项目?还是增加负债?现在上面三令五申要控制债务风险。再说了,真要关停一批企业,县里的税收立马就要掉一块,这个窟窿怎么补?到时候发不出工资,责任谁负?”他句句不离一个“钱”字,点出了最现实的制约。

会场上的观点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以谢再兴和乡镇企业局为代表,强调稳定和扶持;一派以环保局为代表,力主严格标准和淘汰落后。财政局则在一旁敲打着现实的算盘。计委主任和农业局长等人则大多保持沉默,观望风向。

李腾注意到,主持会议的宋知远一直沉着脸,没有表态。而常务副县长戴元湖,则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争论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气氛有些僵持。

突然,谢再兴像是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坐在角落记录的赵国庆,语气随意地问道:“国庆,你跟在谢县长身边,对工业情况也熟悉,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问,颇为微妙。赵国庆是谢再兴的秘书,他的发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谢再兴观点的补充或延伸。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这个年轻的副主任身上。

赵国庆显然早有准备,他合上笔记本,坐直身体,声音清晰:“各位领导,我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讨论乡镇企业问题,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就工业谈工业,要有全局观和系统思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报告中提到‘绿色发展’、‘技术嫁接’,方向是对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还是在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的大项目上。这些大项目落地,需要土地,需要配套,需要集中有限的财政资源去培育。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和资源,分散去拯救那些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小散企业,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抓大项目、培育新增长点的速度和力度?这就像十个指头按跳蚤,可能一个也按不住。我认为,是否可以更明确地确立‘主导’和‘从属’的关系?集中力量办好开发区,对于乡镇企业,则在守住环保和安全生产底线的前提下,允许其自然淘汰一批,转型升级一批?”

李腾心中一震。赵国庆的发言,角度刁钻,格局似乎更大。他将乡镇企业问题直接置于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资源分配的优先序问题,本质上是在质疑宋知远主导的、对乡镇企业投入过多关注的做法是否“划算”。这番话,既呼应了谢再兴重视工业和大项目的思路,又比简单地强调“稳定”显得更有高度,同时暗暗契合了财政局关于资金压力的担忧。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赵国庆的发言,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了不同的涟漪。几位之前沉默的局长,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李腾感到手心有些冒汗。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发展路径之争,更深层次是主导权和发展理念的碰撞。宋知远立足“三农”,更关注乡镇企业的就业吸纳和富民效应,以及其与农业的联动;而谢再兴和赵国庆,则更倾向于效率优先的工业化、园区化路径。

就在气氛微妙之际,一直沉默的戴元湖常务副县长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讨论得很热烈嘛,说明大家都关心发展。”他先打了个圆场,然后话锋一转,“再兴县长强调稳定,有道理。环保局老陈强调底线,也没错。国庆同志提出的资源集中问题,更是点到了关键。”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宋知远身上:“知远县长这份报告,花了心思,问题找得准。我的意见是,乡镇企业这块,不能不管,也不能乱管。‘关停并转’可以提,但要极其慎重,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程序,尤其是职工安置方案,要前置,要细化,确保不出乱子。至于发展基金……”他沉吟了一下,“县里财力确实紧张,全部由财政兜底不现实。我看,是否可以换个思路?财政出一部分作为引导资金,更多地鼓励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具体方案,请知远县长牵头,计委、财政、乡镇局再深入研究,拿一个更稳妥、更可行的办法出来。”

戴元湖的总结,四平八稳,既没有否定宋知远的报告,也没有完全采纳谢再兴或赵国庆的观点,而是强调“稳妥”和“可行”,将皮球又踢回给宋知远,要求他拿出更具体的、更能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

宋知远的脸色依旧沉着,他环视一周,缓缓开口:“今天的会,很有意义。不同的观点,都听到了。戴县长的指示很明确,要稳妥,要可行。乡镇企业的问题,复杂且敏感,确实急不得,但也慢不得。环保的底线必须守住,职工的饭碗也要端稳。下一步,就按照戴县长的要求,由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分类型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政策。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李腾收拾着会议记录,心情复杂。这场交锋,没有明确的赢家,但各方力量的角力已清晰可见。他写的报告,成了引爆这场争论的导火索,而他也被无形地推到了这场博弈的边缘。

赵国庆走过来,拿起自己忘在桌上的钢笔,对李腾笑了笑,笑容里意味难明:“李秘书,报告写得不错,角度独特。”

李腾抬起头,平静地回应:“赵主任过奖,只是如实反映情况。你的发言,视野开阔,值得学习。”

两人目光短暂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审视与较劲。

看着赵国庆离开的背影,李腾知道,他与这位同为秘书、却代表着不同发展思路和领导阵营的“同道”,未来的碰撞,恐怕不会少。而他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撰写报告,如何协调事务,更是在这错综复杂的权力格局与理念冲突中,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又如何智慧地前行。这场“交锋”,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