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何以为民 > 第101章 立规

何以为民 第101章 立规

作者:好故梦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15:40:29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清晨六点四十分。

天光未亮,寒风刺骨。红星县人民政府大院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中,只有门卫室和零星几个窗口亮着灯。李腾裹紧藏蓝色的棉衣,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迈步走进这栋熟悉的办公楼。

与一个月前作为副主任时不同,今天,他的身份是县委常委、副县长宋知远的秘书。

他特意提前五十分钟到达。三楼东侧,副县长办公室旁边的那个小间,就是他新的岗位。钥匙插入锁孔,发出清脆的“咔哒”声,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带着灰尘和旧纸张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房间不大,约莫**个平方,一桌一椅一个文件柜,桌面上覆着一层薄灰。

“得抓紧收拾出来。”李腾放下公文包,脱下外套,从门后找来抹布和脸盆,径直走向走廊尽头的水房。冰冷的水流冲刷着盆壁,他用冷水洗了把脸,精神为之一振。

六点五十分,当他将办公室最后一块地板拖净,桌椅文件柜擦拭得一尘不染时,门外传来了沉稳的脚步声。李腾立刻直起身,整理了一下因劳作而微皱的衬衫。

宋知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看了眼焕然一新的办公室,又看了眼额角还带着一丝水汽的李腾,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来得早。”

“宋县长早。”李腾侧身让开通道。

宋知远没有进自己的办公室,反而走进了李腾这间小屋,目光扫过整齐的桌面和光洁的地面。“环境是小事,规矩是大事。”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李腾,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秘书。有些话,我要在开展工作前跟你讲清楚。”

“是,县长,您请讲。”李腾肃立聆听。

“我这里,对秘书有三条要求。”宋知远伸出三根手指,“第一,忠诚。不是对我个人,是对你肩负的工作,对你服务的组织。嘴要严,心要正。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要有分寸。”

“第二,严谨。报送我的每一份文件,你必须先看过,弄清前因后果,数据要核实,表述要精准。下乡调研,要带问题去,带情况回,不能走马观花。我交办的事,事事要有回音,件件要有着落。”

“第三,低调。”宋知远的目光锐利起来,“你是我的秘书,不代表你拥有了我的权力。在外协调沟通,是代表我去推动工作,不是代表我去发号施令。要尊重每一位同志,特别是基层的同志。明白吗?”

“明白!”李腾沉声应道,将“忠诚、严谨、低调”这六个字牢牢刻在心里。他明白,这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好。”宋知远似乎满意于他的态度,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室,边开门边说,“你安顿一下,十五分钟后,到我办公室,有任务。”

回到属于自己的小空间,李腾坐在椅子上,心潮微微起伏。这间办公室,仿佛一个前哨站,连接着领导与外界。他感受到的不仅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拿出一个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写下:“1997年12月1日,始任宋知远副县长秘书。谨记:忠诚、严谨、低调。”

八点整,李腾准时敲响了宋知远办公室的门。

“进来。”

宋知远正伏案阅文,头也没抬,用笔指了指办公桌侧面的一摞材料。“那里,是过去三年,全县各乡镇企业的年度总结、报表,还有相关部门的一些调研报告。内容庞杂,数据可能也有出入。”

李腾上前,抱起那足有半尺高的文件袋,入手沉甸甸的。

“你第一项任务,”宋知远终于抬起头,目光如炬,“把这些材料吃透,梳理一遍。给我写一份清晰的报告,要讲清楚我们红星县乡镇企业目前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存在哪些真问题、深层次问题,下一步,出路在哪里。不要泛泛而谈,要有数据、有案例、有观点。给你一周时间。”

“是,县长。我马上开始。”李腾没有多余的话,抱着材料退出了办公室。

将材料在自己办公桌上放好,他立刻去综合科找王磊。

“王科长,麻烦把近三年省市两级关于扶持、整顿乡镇企业的相关政策文件,能找到的都帮我复印一份。”李腾客气地说道。

王磊看到李腾,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李主任太客气了,叫我王磊就行。没问题,我马上找,整理好给您送过去。”虽然李腾级别未变,但“秘书”二字本身,就蕴含着不一样的分量。

“谢谢。”李腾点点头,又去了调研室和信息科,同样借阅了相关的分析报告和动态信息。他深知,要做好这份报告,不能只看下面报上来的成绩,还必须吃透上级精神,了解宏观态势。

接下来的几天,李腾进入了废寝忘食的状态。白天,他高效处理宋知远交办的日常事务,接听电话、安排日程、处理文件初筛。下班后,他的小办公室灯光往往亮到深夜。

他一头扎进那堆“故纸堆”里。报表上的产值、利润数字,需要与税务、工商的数据交叉比对;总结报告里“形势一片大好”的描述,需要与信息科收集的群众来信、基层反映相互印证。他看到了青林镇藤编合作社这样的亮点,但更多看到的,是遍布各乡镇的“小水泥”、“小造纸”、“小化肥”,看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残酷现实,看到的是管理家族化、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的普遍困境。

他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梳理着:

“石泉村山泉水厂——成功案例,关键在于找准市场、建立品牌。”

“城关镇建材厂——污染重,周边村民反映强烈,但涉及近百工人就业,关停阻力大。”

“柳林镇农机修理厂——设备陈旧,技术工人流失,濒临倒闭。”

……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腾正在梳理几个污染严重企业的材料,桌上的电话响了。是张薇。

“喂,还没忙完?”张薇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快了,在整理一些数据。”李腾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孩子睡了吗?”

“刚哄睡。”张薇顿了顿,语气有些犹豫,“李腾,今天单位管后勤的刘科长找我谈了谈住房的事。”

“嗯?怎么说?”

“他说,部里最后一批福利房,明年上半年肯定要截止了。以后都是市场价买房。我们现在住的这筒子楼单间,条件太差,孩子也大了……他问我们,有没有意向申请一套两居室的集资房。”

李腾沉默了一下。他当然想给妻儿更好的环境。“大概需要多少?”

“初步估算,根据级别和工龄,我们大概要出两万块左右。”张薇的声音低了下去。

两万块。对于1997年,一个副县长秘书和一个市委宣传部科员组成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他们工作几年的积蓄,加起来也不过几千块。

电话两头都陷入了沉默。窗外的北风呼啸着,透过窗缝传来呜咽声。

“要不……我再找我爸妈想想办法?”张薇试探着问。

“先别。”李腾立刻拒绝,“爸妈的退休金也不多,不能再给他们添负担。这事……先放一放,等我忙完手头这个报告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好吧。”张薇听出他语气里的疲惫和压力,转而安慰道,“你也别太拼了,注意身体。家里有我呢。”

挂断电话,李腾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长长吐出一口气。家庭的现实压力,与工作的宏大命题,在这一刻同时压在他的肩上。他回身,看着桌上那摞关乎全县乡镇企业发展路径的材料,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他拿起笔,再次埋首于字里行间。

一周后,一份近万字的《关于红星县乡镇企业现状、问题与升级路径的思考》的报告,放在了宋知远的办公桌上。

报告结构清晰,数据翔实。第一部分,用对比鲜明的数据和具体案例,描绘了红星县乡镇企业“数量多而不强,分布广而不优,贡献有而有忧”的复杂图景,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环境污染、管理混乱、技术落后等尖锐问题。第二部分,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宏观政策调整到微观管理失灵。第三部分,也是报告的精华所在,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存量、引导增量”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建议:对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推动“技术嫁接”和“管理提升”;对未来发展,要着力“品牌整合”和“绿色发展”,培育像青林镇藤编、石泉山泉那样的特色产业集群。

宋知远看得很慢,很仔细。期间,他几次拿起红笔,在报告上划下重点,写下批注。当他翻完最后一页,放下报告时,时间已过去近一个小时。

他抬起头,看向一直静立在办公桌前的李腾,目光中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问题抓得准,根源挖得深。”宋知远缓缓开口,手指在报告上点了点,“尤其是这个‘关停并转’和‘绿色发展’的提法,有魄力,也切中要害。看来,在青林镇的六年,你没有白待;在府办锻炼的几个月,让你学会了站在全县角度看问题。”

“谢谢县长肯定。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李腾谦逊地回答。

“这份报告,我会仔细研究,作为下一步决策的重要参考。”宋知远将报告小心地收进自己的文件夹,“第一项任务,你完成得不错。接下来,要准备面对更复杂、更具体的工作了。”

“是,我明白。”

从宋知远办公室出来,李腾轻轻带上门。走廊里安静无人,他靠在墙上,深深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一周的鏖战,得到了领导的初步认可,这让他心头微暖。但宋知远最后那句话,也让他清晰地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秘书生涯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

他走回自己的办公室,窗外,冬日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家里的号码。

“薇薇,报告交上去了。领导基本认可。”

“太好了!”电话那头,张薇的声音透着欣喜,“晚上回来吃饭吗?我买了你爱吃的排骨。”

“回。”李腾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等我。”

放下电话,他翻开工作日志,在新的一页上,开始记录明天需要跟进的事项。桌面上,那份关于乡镇企业未来的沉重报告暂时告一段落,而属于他李腾的,作为秘书的漫长征程,则刚刚清晰地铺展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