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348章 经济学基础

三天后的清晨,辰时未到,国师府的前厅已经站满了人。

与第一天稀稀拉拉、满腹怨气的状态不同,这一次,这些权贵子弟们虽然脸上依旧带着几分不情愿,但站姿明显规矩了许多,至少没人再交头接耳,目光也都集中在前方空着的那块地方。

厅堂一侧,立着几个用深色木头打造、表面打磨得异常光滑的方形板子,板子下方还带着木质的支架。旁边一个木筐里,放着一些长短不一、粗细均匀的白色小棍。

这些东西看起来古怪,引得不少人偷偷打量。

蒙稷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身边的李焕,压低声音:“那是什么玩意儿?木头板子?还有那白棍子……”

李焕摇摇头,眼神里也带着疑惑:“不知。国师行事,常出人意料。”

王铮眯着眼,仔细看了看那白色小棍,似乎想辨认出材质,但最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姚远站在稍远的地方,脸色依旧不太好看,但目光扫过那些木板和白棍时,也难掩一丝好奇。

扶苏站在众人前方,身姿挺拔,他早已到了,正安静地等待着。

他的目光偶尔掠过那些新物件,心中同样充满期待。

三天前,先生让他通过禽隼传话给少府,详细描述了这些“黑板”和“粉笔”的制作要求,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好了。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略显拖沓的脚步声传来。

赵天成依旧是那副没睡醒的样子,打着哈欠走了进来。

他今天换了身更宽松的深衣,头发随意一挽,目光扫过站得还算整齐的队伍,最后落在那些黑板和粉笔上,眼睛微微亮了一下。

“哟,效率挺高啊。”他走过去,拿起一根粉笔,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手指搓了搓,“嗯,石灰混得不错,硬度也还行。”说着,他随手在旁边一块黑板上划了一下。

“刺啦——”一声轻微的摩擦声,一道清晰的白色痕迹留在了深色的木板上。

下面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神奇的一幕。一根白色的小棍,竟然能在木板上留下如此清晰的痕迹?而且看起来,似乎还能擦掉?

赵天成对他们的反应很满意,咧嘴笑了笑:“不错,就是要这个效果。”他丢掉那根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灰,转向众人。

“都看到了?这玩意儿,叫黑板。这白棍子,叫粉笔。以后上课,就用它们。”

他走到一块黑板前,敲了敲光滑的板面。

“比你们用刀在竹简上刻字,或者用毛笔在绢帛上写,方便多了。写错了,用湿布一擦就行。”

众人面面相觑,这种书写方式,他们闻所未闻。

“今天,我们上第二堂课。”赵天成不再废话,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他的字迹算不上好看,有些歪扭,但结构清晰。

下面的人努力辨认着那几个陌生的字形。

赵天成说道:“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李焕喃喃自语,眉头微蹙。

他博览群书,却从未在任何典籍中见过这个词。

蒙稷一脸茫然:“经济?是经营、济世的意思吗?”他只能从字面上勉强理解。

王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恐怕又是一门迥异于以往所学的新学问。

姚远虽然依旧板着脸,但眼神也不由自主地被黑板上的字吸引。

扶苏则屏息凝神,他知道,先生又要开始传授那些足以颠覆认知的道理了。

“没错,经济学。”赵天成转过身,背对黑板,面向众人,“简单说,就是研究人和社会怎么弄到东西、怎么分东西、怎么用东西的学问。”

他这个解释过于直白,甚至有些粗俗,让下面一些习惯了文雅辞令的子弟皱起了眉头。

赵天成不管他们怎么想,继续说道:“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没啥?跟你们读的圣贤书比起来,好像上不了台面?”他嗤笑一声,“那我问你们,人活着,第一要紧的事是什么?”

下面沉默片刻,有人小声回答:“忠君爱国?”

“修身齐家?”

赵天成摇头:“扯淡!人活着,第一要紧的是吃饭!是活下去!饭都吃不饱,穿不暖,房子漏风,你跟我谈忠君爱国?谈修身齐家?那都是空中楼阁!”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你们生来富贵,没饿过肚子,当然觉得这些东西不重要。但你们出去看看,这咸阳城里,这大秦天下,有多少人为了下一顿饭在哪里而发愁?有多少人辛苦劳作一年,却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这话让一些子弟低下了头。他们并非完全不谙世事,家族中也有田产庄园,知道底层黔首的生活艰辛。

“经济学,研究的首先就是怎么让更多人能吃饱饭,能穿暖衣,能让这天下创造的财富变得更多。”赵天成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仁政’?不是最根本的‘治国平天下’?”

扶苏心中一震,先生此言,将“经济”之事拔高到了与儒家“仁政”、法家“强国”同等,甚至更为基础的位置,这与他以往所学截然不同。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说起。”赵天成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圆圈,在里面写了“物”字,“这个东西,比如一石粟米,一件陶器,它自己会不会变多?”

“自然不会。”蒙稷闷声回答。

“对,东西自己不会下崽。”赵天成点点头,“那想要更多的东西,怎么办?”

“生产。”李焕答道,“农夫耕种,工匠制作。”

“没错!”赵天成在黑板上“物”字旁边写了“生产”二字,“生产,就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这是经济学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没有生产,一切都是空的。”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但是,光生产出来就行了吗?比如一个农夫,他今年收成好,打了十石粟米,他自己一家吃不完,但他需要盐、需要布、需要铁农具。怎么办?”

“以物易物。”王铮回答道,“用多余的粟米去换所需之物。”

“对!”赵天成又在黑板上写了“交换”二字,“这就是第二个关键环节,交换。通过交换,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己生产的东西也有了价值。”

他看向众人:“你们觉得,是所有人都自己种地、自己织布、自己打铁好,还是有人专门种地,有人专门织布,有人专门打铁,然后互相交换好?”

下面议论起来。

“自然是分工好。”冯劫开口道,“《管子》中亦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各司其职,则国力强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