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219章 此皆为国谋长治久安之策。

蒙恬适时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诸位大人。本将常年戍边,深知匈奴之患,非单靠长城与刀兵可彻底解决。若能以互市稍满足其部分需求,减少其南下劫掠之次数,便可为我边民赢得喘息之机,为我大军调整部署争取时间。且如丞相所言,严格控制,风险可控。末将愿立军令状,若行互市,必确保边境安稳,不出大乱!”

又有几位大臣提出各种质疑,涉及财政、治安、人心导向等方方面面。

李斯一一予以回应,虽非尽善尽美,但也条理清晰,显然对新法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都做过深思熟虑。

他引经据典,结合现实,极力说明新法乃是在维护秦朝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应对当前危机的必要调整。

辩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朝堂之上,支持者与反对者皆有,但显然反对和疑虑的声音占了主流。

新法内容太过惊世骇俗,触及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利益。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御座之上,一直沉默聆听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目光扫过全场,将众臣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决断,瞬间压下了所有的议论声。

“众卿所议,朕已听闻。”他顿了顿,“李斯所言新法,其条款或有需斟酌完善之处,然其大方向,乃朕之意。”

这句话让所有心存侥幸以为陛下或许会被劝谏打动的大臣心头一沉。

嬴继续道:“天下初定,然隐患犹存。旧制虽功不可没,然非万世不移之良药。若固步自封,无视民瘼,则强干亦有枯朽之日。北筑长城,南戍五岭,耗费几何,民怨几何,朕非不知。然匈奴之患,非单凭征伐可解。尝试新途,或有一线生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削减赋役,是为蓄养民力,稳固根基。鼓励百工,是为富国强兵,另辟蹊径。规范互市,是为以逸待劳,分化制衡。采听舆情,是为洞察秋毫,防微杜渐。此皆为国谋长治久安之策,非为一时应变之计。”

他看向李斯:“李斯。”

“臣在。”

“新法纲要,即日颁布天下。着丞相府、廷尉府、治粟内史等衙署,会同相关郡县,详定实施细则,务必周密严谨,减少纰漏。执行之中,若有阻碍,无论涉及何人,按律处置。”

“臣遵旨!”李斯深深躬身,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却又感到更大的压力袭来。

嬴政又看向群臣,语气沉肃:“新政推行,关乎国运。朕意已决,众卿当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毋得固守旧见,阳奉阴违。但有从中作梗、敷衍塞责者,勿谓言之不预。”

皇帝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带着明确的警告意味。纵然心中仍有万般疑虑和不满,此刻也无一人再敢出言反驳。隗状、嬴傒、王绾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与担忧,但最终也只能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散朝。”嬴政说完,起身离去。

嬴政最终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强行通过了新法纲要。

诏书加盖玉玺,由谒者疾驰传送各郡县。

如同巨石砸入死水,这道名为《大秦新政纲要》的诏令,在帝国庞大的躯体上引发了剧烈而迥异的震荡。

关中之地,老秦故土,反应相对平稳。

许多黔首在里正、亭长宣读完“削减徭役三成”、“新垦之地三年不纳赋”的条款后,脸上多是茫然与将信将疑。

他们窃窃私语:“当真?莫不是听错了?”“少服役自然是好……可这官家的话,能信几分?”

一些低层小吏也暗自皱眉,征发役夫向来是他们权力和油水的来源之一,如今这般削减,往后日子怕要紧巴许多。

但也有见识稍广者,如一些退伍的老卒、小地主,则暗自点头,觉得陛下或许真是要改弦更张,让百姓喘口气。

而关东诸郡,情形则复杂得多。

原韩、赵、魏、楚等地,郡守、县令接到诏书时,许多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比谁都清楚本地民力已近榨干,怨气暗涌,这道减赋役的诏令,从长远看或是维稳良策。

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往年为了完成严苛的考课,赋税徭役多有虚报、预征,如今骤然要减,历年积欠的账目如何平?

那些早已被摊派下去、甚至已被贪墨的赋役份额,又该如何处置?

一间官廨内,几位郡吏围着诏书愁眉不展。

“大人,这……这可如何是好?去岁为修驰道预征的役夫口粮,早已折算他用,如今拿什么退补?”

郡守长叹一声,揉着额角:“还能如何?速速核计历年账目,能抹平的尽量抹平,实在不行……只能先从官仓借贷填补窟窿,盼着明年风调雨顺吧。切记,此时万不可再激起民变!”

旧齐、燕边地,民风彪悍,对新法的反应更为直接。

一些乡野村落,听到减赋消息,先是死寂般的沉默,随后爆发出不敢置信的欢呼,甚至有老者涕泪横流,朝着咸阳方向叩拜。

然而,也有地方豪强与旧贵族势力暗自冷笑,认为这是秦廷力弱、控制力下降的表现,开始蠢蠢欲动,盘算着如何在新政实施的混乱中攫取更多利益,甚至串联六国遗贵,密议“秦法自溃,吾等复国有望”。

边郡如北地、陇西,守将们对“互市”条款最为关注。

军中将校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与匈奴互市?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朝廷此举,未免太过冒险……”

“但若真能换得良马,减少边衅,倒也是好事……”疑虑与期待交织。

蒙恬的军令很快抵达:各边塞严加戒备,提高巡防频率,同时开始甄选熟悉胡俗、机敏勇敢的低级军官和士卒,准备执行未来的护卫与监控任务。

军营中气氛悄然变化,少了些往日只知砍杀的肃杀,多了几分揣测与观望。

在这纷乱复杂的局面中,李由和蒙海肩负特殊使命,即将出发。

章台宫侧殿,嬴政并未举行盛大饯行仪式,只有李斯、蒙恬、蒙毅在旁。

气氛庄重而压抑。

嬴政看着眼前两位年轻的臣子,目光沉静却极具分量。

“李由,蒙海。”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此行非比寻常。尔等所携,非仅国书礼物,更关乎大秦北疆未来数十年之气运。朕,不要你们逞一时之勇,贸然与匈奴订立盟约。朕要你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将草原山川之形胜、部落强弱之虚实、人心向背之微妙,一一牢记于心,绘于图,录于简。”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