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星海资本那份跟卖身契差不多的对赌协议,我这心里反倒踏实了不少。不用天天惦记着那个遥不可及的业绩目标,不用把身家性命都押上去赌明天,感觉呼吸都顺畅了许多。公司里,大家虽然对没能抱上“金主爸爸”的大腿有点小失落,但看我们几个核心管理层态度坚决,也都慢慢理解了,重新把心思放回了打磨产品和伺候好现有客户上。老张带着人埋头搞“智捷”项目的最后攻坚,小刘则精打细算地管着账本,时不时还出去参加个行业会议,看看有没有新的合作机会。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有点像重生前那种按部就班的感觉,但少了那份憋屈,多了点自己当家做主的踏实劲儿。我甚至开始恢复周末陪爸妈吃饭的习惯,我妈包的茴香馅饺子,感觉都比以前香了。
可这安稳日子,就像老天爷故意跟你开玩笑似的,总长不了。这天下午,我正跟老张核对“智捷”项目最终测试的几个关键参数,小刘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种“又来活儿了”的复杂表情。
“沉哥,‘康健医疗’那边来电话了,挺急的。”
“康健医疗?”我脑子里转了一圈,没太大印象,“做什么的?新客户?”
“是一家做慢病管理平台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公司,规模中等,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小刘解释道,“他们的技术总监姓吴,说是在上次的医疗科技展会上看过咱们的演示,印象很深。现在他们有个项目,客户催得紧,自家团队忙不过来,想外包一部分数据处理和模型优化的工作给我们,要求……要求两周内交付初步结果。”
外包?两周?我眉头皱了起来。这种短期外包项目,通常技术含量不高,就是个体力活,赚点辛苦钱,对提升公司核心技术帮助不大。而且周期紧,容易打乱现有节奏。
“什么项目?预算多少?”我问。
“是他们慢病管理平台里,一个关于患者用药依从性预测的小模块。”小刘看了看手里的记录,“数据量不大,但特征工程和模型调优要求比较细。预算……不算高,大概够覆盖我们两个人月的成本吧。”
两个人月的成本?那利润空间就很薄了。为了这点钱,抽调人手去干个急活,万一影响了“智捷”项目的收尾,或者其他重要事情的进度,得不偿失啊。
老张在一旁直接摇头:“两周?开什么玩笑!‘智捷’这边正到节骨眼上,抽人?想都别想!再说,这种边角料的活儿,干了有啥意思?赚那三瓜两枣的,还不够折腾的!”
我也倾向于不接。公司现在虽然不宽裕,但也没到需要靠这种小单子救急的地步。稳扎稳打把核心项目做好,比什么都强。
“回复吴总监,表示感谢信任,但公司近期研发任务重,资源排期已满,实在抽不出人手,这次合作恐怕无法承接,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合作。”我对小刘说。
小刘点点头,出去回电话了。
我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半小时后,小刘又回来了,表情更古怪了。
“沉哥,‘康健’的吴总监又打来了,语气挺急的。他说这个模块对他们争取下一个大客户非常关键,时间卡得很死。知道我们忙,但希望我们务必帮帮忙,价格……价格可以再商量上浮百分之二十。而且,他还暗示,如果这次合作愉快,后续他们平台核心的AI组件升级,会优先考虑我们。”
价格上浮?后续合作机会?我心里动了一下。蚊子腿也是肉啊,而且如果真能借此打开“康健”后续更大合作的门路,倒也不是完全没价值。
老张还是不太乐意:“后续?画饼谁不会啊?先把眼前的急活糊弄过去再说!咱们现在最缺的是时间,不是这点小钱!”
我琢磨了一下,问小刘:“如果接,你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会不会严重影响现有项目?”
小刘想了想:“影响肯定有,但可控。可以让新来的小李带个实习生去做。小李基础不错,正好锻炼一下独当一面的能力。‘智捷’项目主体是老张负责,核心模块已经差不多了,后期主要是测试和优化,抽走小李问题不大。就是……两周时间确实紧,得加班加点。”
用新人带实习生?加班?我心里权衡着。接,能赚点外快,卖个人情,还有个潜在的合作钩子;不接,显得不近人情,可能错失一个未来机会。风险在于,万一项目搞砸了,或者影响了主力项目,就亏大了。
“接!”我最终拍了板,“但有个条件!小刘,你回复吴总监,价格按他说的上浮百分之二十,但必须预付百分之五十款项!而且,需求范围必须明确,后期如有变更,另算费用!另外,告诉他,我们只能保证尽力按时交付,但不承诺百分百达到预期效果,毕竟时间太紧。他能接受,我们就干;不能接受,就算了。”
“明白!”小刘领命而去。
老张在一旁嘟囔:“老陆,你这……有点冒险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