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科技”那两位爷走了得有半个钟头了,我还盯着桌上那份装帧精美、跟婚纱照相册似的“合作建议书”发愣。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比吃了川湘鲁粤大杂烩还热闹。老张和小刘坐在对面,大眼瞪小眼,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吹出的冷风扑在纸页上的细微声响。
“看啥看?赶紧打开瞅瞅啊!看看这帮孙子到底想耍啥花枪!”老张是个急性子,终于憋不住了,伸手就要去拿那份建议书。
我抢先一步按在文件上,没让他动。“急啥?这玩意儿现在就是个烫手山芋,得凉凉再看。”我揉了揉太阳穴,感觉那地方的血管又开始熟悉地蹦跶,“你们说,这‘飞跃’唱的是哪一出?前脚还恨不得把咱们生吞活剥了,挖人、使绊子、公开打擂台,样样没落下。后脚就屁颠屁颠跑来谈合作?还优势互补?我咋那么不信呢?”
小刘推了推眼镜,比较冷静:“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平心而论,他们提出的几种合作方式,表面上对我们确实有利。项目分包,能解决我们目前项目来源单一的问题;技术授权,是笔快钱;合资公司更是能把我们直接绑上他们的大船。如果……我是说如果,他们是真心的话。”
“真心?他们对咱们有真心?那太阳都得打西边出来!”老张嗤之以鼻,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要我说,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指不定是看硬的不行,来软的了!想通过合作把咱们的技术底细摸清楚,然后一脚踹开!或者干脆把咱们整个团队吞并了,到时候咱们哭都找不着调!”
老张说的,也正是我最大的担忧。商业合作,尤其是和曾经的死对头合作,里面门道太多了。协议里埋个坑,运营中被架空,技术被剥离,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我们这小身板,跟“飞跃”那种体量的公司玩,稍有不慎就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但反过来想,”我沉吟着,“如果他们真的是因为咱们在技术和项目上的表现,觉得硬拼不划算,想化敌为友呢?或者说,他们内部可能遇到了什么难题,急需咱们这方面的技术来补短板?这是个机会也说不定。能借助他们的渠道和资源,公司发展肯定能快很多。” 重生前的经验告诉我,商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利益足够大,仇家也能变亲家。
“机会?这机会风险也太大了!”老张还是坚决反对,“咱们好不容易才稳住阵脚,业务刚有起色,团队心也齐了。这要是被他们掺和进来,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我宁愿咱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也不想跟他们扯上关系!”
小刘看看我,又看看老张,打圆场道:“张哥的担心有道理,沉哥考虑的也有可能性。要不,咱们先看看这份建议书具体怎么写?光猜也没用。如果条件极其苛刻,或者里面有很多限制性条款,那基本可以断定是陷阱。如果条件相对公平,或许……可以谨慎接触一下?”
我想了想,小刘说得在理。光在这儿猜谜语没用,得看看对方实际开出什么价码。“行,那咱们就一起‘鉴赏’一下这份‘厚礼’。”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了那份制作精良的建议书。
文件内容不少,图文并茂,做得相当专业。前面一大通是对我们公司的溢美之词,什么“技术精湛”、“团队富有战斗力”、“在垂直领域洞察深刻”,捧得我都有点脸红了。然后是详细阐述合作的美好愿景,什么“引领行业变革”、“共创数据智能未来”,饼画得又大又圆。
关键在后面的具体合作模式部分。项目分包模式,他们承诺将涉及复杂业务逻辑的数据分析模块分包给我们,价格按项目金额的百分比结算,但这个百分比需要具体协商;技术授权模式,他们希望获得我们核心算法模块的“有限使用授权”,开出了一个一次性的授权费用,但这个数字……说实话,对比我们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并不算很高;最重磅的是合资公司模式,他们提议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他们占股百分之五十一,我们以技术和部分人员入股占百分之四十九,新公司专注于特定行业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我看完,把文件推给老张和小刘。老张看得眉头紧锁,小刘则拿着计算器按了几下。
“怎么样?”我问。
“分包的价格比例肯定要往高了谈,不然咱们就是廉价劳动力。”小刘率先从财务角度分析,“技术授权费……低了点,如果是独家授权,这个价格起码得翻两倍。至于合资……”她顿了顿,看向我,“他们控股,这意味着以后公司方向、决策权都在他们手里。咱们的技术和团队就成了他们的附属品。风险最大。”
老张把文件往桌上一拍:“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就是个吞并的陷阱!合资?说得挺好听,到时候把咱们的技术、人才一整合,再把咱们一脚踢开,咱们找谁哭去?绝对不能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