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的构想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守望者”高层激起了层层波澜。但陈默深知,越是宏大的战略,越需要稳固的根基。在他离开之前,必须确保大后方——这座凝聚了无数心血、承载着家人与数万居民未来的堡垒及其控制区,如同磐石般稳固,能够抵御任何可能的风浪。接下来的数日,陈默暂缓了所有对外事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部的深度梳理与加固之中。
权力的明晰与制度的铁律
一场由陈默亲自主持的、涵盖所有中高层管理者的扩大会议,在堡垒核心议事厅召开。气氛庄重肃穆,落针可闻。
“我即将离开一段时间,执行一项重要任务。”陈默开门见山,没有透露具体目标,但语气中的凝重让所有人都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在此期间,堡垒及所有控制区,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内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他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
“一、最高决策权。由陈建国、陈锋、陈雪、陈浩四人组成临时最高决策小组。日常事务,由陈建国最终裁定;军事防卫与对外安全,陈锋全权负责;情报、监察与内部安全,陈雪全权负责;技术研发与后勤保障技术支持,陈浩全权负责。遇重大分歧或危机,四人投票,若票数相等,由陈建国决定。” 权力被清晰分割,并设置了制衡与最终裁决机制。
“二、垂直负责制。各部门、各定居点、各作战单位,职权清晰,责任到人。遇事按层级上报,不得越级,亦不得推诿。所有指令,必须有明确记录,执行结果必须及时反馈。”
“三、法典至高。《守望者法典》是唯一准则。无论新老成员,无论职位高低,触犯法典,一律依律惩处,绝无例外。执法权由陈雪领导的监察部与陈锋领导的军事法庭共同行使,相互监督。”
一条条铁律被宣布,如同无形的框架,将整个势力牢牢箍紧。没有人在此刻提出异议,陈默的威望与展现出的决心,足以让任何潜在的杂音消弭于无形。
防御的纵深与铁拳
军事层面,陈默与陈锋、老周等人进行了数次沙盘推演和实地勘察。
“堡垒本体防御不变,但要增加机动兵力。”陈默指着沙盘上几个关键节点,“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设立快速反应支援点,驻扎精锐‘狼群’小队,配备载具,确保在任何一个方向出现问题时,能在半小时内投入战斗。”
“外围哨所实行双岗制,增加暗哨和自动警戒设备。与军方贸易路线沿线,设立隐蔽观察点,既保证贸易畅通,也监控军方动向。”
“新控制区的民兵训练必须加强,由老周负责,制定轮训计划,确保每个定居点都有一支能在尸群或小股匪徒攻击下坚守待援的核心武装。”
防御体系被进一步细化,从核心堡垒到边境哨所,形成了一张更加严密、更具弹性的网络。
后勤的血脉与储备
陈默亲自检查了核心仓库和几个主要定居点的物资储备情况。
“粮食储备必须维持在支撑全体居民六个月以上的水平。”他对负责物资调配的官员强调,“药品,尤其是抗生素和急救物资,要建立更严格的配给和储备制度。能源储备,柴油、电池是关键,要开辟新的安全储存点。”
他还特别视察了由陈浩主导的、正在尝试建立的区域微电网和通讯中继网络。
“这套网络,不仅是发展的脉络,更是战时指挥和预警的生命线。”陈默对陈浩说道,“必须确保其稳定和冗余,关键节点要有备用电源和隐蔽的备用线路。”
后勤体系如同人体的血脉,被要求更加通畅、更具韧性。
情报的罗网与监察之眼
与陈雪的梳理则更为隐秘和关键。
“内部监察要进一步加强。”陈默在情报中心密室内对陈雪交代,“对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新一轮的忠诚度评估和背景核查。尤其是新归附人员中,担任重要职务的,要重点监控。”
“江东的‘科研小组’抵达后,给他们划定的活动范围要绝对隔离,所有接触都要记录在案。他们想要的‘技术交流’,可以给一些边角料,核心一点都不能碰。”
“钱秘书那条线,保持静默,但要确保渠道安全,必要时能启用。”
一张对内监控、对外反谍的无形大网,被编织得更加细密。
人心的凝聚与家的温度
制度的冰冷之外,陈默同样没有忘记人心的温暖。在一个傍晚,他召集了全家,在堡垒顶层的私人生活区,吃了一顿难得的家常饭。没有讨论公务,只是闲聊,听母亲李秀娟念叨着种植层新培育的蔬菜,听弟弟陈浩兴奋地说着技术上的小突破,听妹妹陈雪偶尔插科打诨。
饭桌上,陈默举起一杯清水,看着家人:“外面的事情,有制度,有人负责。但家里,永远靠我们彼此支撑。爸,妈,大哥,小雪,小浩,我不在的时候,这个家,就交给你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