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75章 大金会倾举国之兵前来复仇!"

只要此战未分胜负,宋国君臣自会找理由向我大金纳贡!

毕竟我军在汴梁城外的兵力,不过是大金一部。

宋国君臣也怕若我军在此覆灭,大金会倾举国之兵前来复仇!

时立爱嘴角微扬,拱手道:“微臣愿秘密前往汴梁,面见宋朝皇帝 ,定能迫使他们不仅同意议和,还要向我大金割地纳贡!”

完颜宗望听完这番计策,眼中闪过精光却又带着迟疑:“宋国君臣当真会如此行事?若本帅是那宋国皇帝,必先以柴皓为主力,宋军为辅夹击我军,待两败俱伤之时,再一举歼灭元气大伤的柴皓,岂非更为稳妥?”

时立爱听罢含笑摆手:“若宋朝皇帝有元帅这般雄才大略,自然该当如此。可惜宋太祖赵匡胤以 夺位,立国至今始终猜忌武将。此事,元帅不妨静观其变。”

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急报:“启禀二位元帅!宋廷 十二道金牌,派出多路监军严令宋军停战,违者军法处置!如今宋军虽心怀不满,却已停止向我军逼近......”

完颜宗望闻言纵声大笑:“时先生果真洞悉宋国君臣!这十二道金牌乃是宋朝最紧急的诏令, 竟比我等更忧心我军安危!如此卑躬屈膝的朝廷,确实不足为虑。时先生,本帅授你全权谈判之权,能为我大金谋得多少利益,就看先生的本事了。”

时立爱郑重行礼:“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重托!”转身之际,他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神色。当初他与李处温判断柴皓势单力薄,遂弃幽州投奔金军。如今李处温因屡献败计遭弃用,而自己却得此重任,不由暗叹世事难料。

时立爱因沉稳有谋,献策有功,被完颜宗望倚为心腹谋士。

然而在金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的攻势下,时立爱的才智鲜有用武之地。唯独面对柴皓时,金军屡屡受挫,这才给了他展现谋略的机会。

此刻,时立爱虽为金军出谋划策,心中却充满犹疑。他并非因良知觉醒而动摇,而是忧虑柴皓的崛起之势。

当初柴皓仅率一两万兵马入幽州,如今却坐拥十五六万大军,且曾以寡敌众击败金军,其势如虹,难以遏制。时立爱不禁担忧,若柴皓横扫天下,金国与宋国皆难逃覆灭之危。

既已投靠金国,时立爱深知无法回头,只得长叹一声,决意效忠到底。他期盼此次与宋议和之后,金国能倾尽全力剿灭柴皓,若能借宋国之力,则更为有利。

与此同时,汴梁城外,各路宋军愤懑难平。汴京四壁防御使李纲怒不可遏,厉声道:“我军兵力占优,正是围歼金军之时,陛下与朝中诸公却下令按兵不动,究竟是何道理!”

他欲回城面圣,质问决策,却被副帅何栗喝止:“李纲!陛下与朝堂旨意,岂容你妄加揣测?十二道金牌已下,更有监军在此,你还不速速撤兵!”

赵桓派来的监军何栗站在李纲面前。

先前金兵围城时,何栗躲在城中不敢露面。

如今宋军占据上风,他反倒出城耀武扬威。

李纲冷眼相对,毫不客气:“何栗,陛下的旨意只是不许进攻金军,并未下令撤兵!”

“优势之下反而罢兵,简直荒唐!”

他转身安抚众将:“诸位稍安勿躁,我这就入宫面圣。”

“在我回来之前,各部不得后退!”

“谨遵防御使之令!”杨可世、张叔夜等将领齐声应诺。

不仅是勤王兵马,就连汴梁禁军也对朝廷的禁令愤懑不已。

与此同时,西军大营内,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姚平仲等人接到十二道金牌,同样怒火中烧。

他们千里驰援,风雪兼程,只为歼灭金军。

如今合围之势已成,朝廷却勒令停战,将士们岂能甘心?

年过六旬的种师中须发怒张,厉声道:“金贼肆虐中原,屠戮百姓,如今正是围歼良机,岂能放过!”

“种师中,你想抗旨不成?”监军宦官厉声呵斥。

种师中怒目而视,拔剑相向,恨不得斩了这狐假虎威的阉人。

西军将士纷纷握紧兵刃,只待主将下令,即便抗旨也要与金军死战。

“种师中,你要 吗!”宦官厉声质问,又转向种师道,“老种相公,西军莫非真要抗旨作乱?”

一直沉默的种师道缓缓睁眼,心中叹息。

他虽同样不满,却不得不权衡大局。

然而那宦官的一声抗旨呵斥,终究让年迈的种师道黯然叹息,转头望向胞弟种师中:端儒,此举不妥。我种氏世代将门,忠烈传家,岂能背负抗旨骂名,辱没先祖...

此刻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仿佛又衰老了几分,挺直的脊背也显出佝偻之态。遥想当年,他也是文武双全的俊杰,既能饱读诗书,又可策马挽弓。自祖父种世衡起,种氏便世代统领西军,更以文入仕、以武报国——其曾祖种放更是真宗朝名儒。

这位七旬老帅本以文臣之身统兵数十载,作为西军统帅德高望重。国难当头之际,仍亲率子弟兵冒雪驰援汴梁。岂料朝廷竟颁下这等荒唐诏令,禁止宋军抗击金寇!

面对这道乱命,种师道原想借将士愤懑向朝廷施压。可当监军宦官厉声质问西军要抗旨 时,老将军心头剧震——纵是乱命,抗旨便是毁尽种氏七代忠烈之名,更令十万西军蒙上叛逆污名。

他可以不顾个人荣辱,却不能玷污先祖清誉。最终只得黯然喝止种师中。而西军将士见主帅表态,虽满腔悲愤,却也只能按剑长叹。世代为赵宋抛头颅洒热血的西军子弟,终究跨不过忠孝这道坎。

不远处白马银鞍的柴皓冷眼旁观,唇角泛起讥诮:赵氏君臣果然一脉相承,竟 十二道金牌阻挠破敌...

柴皓望向岳飞和背嵬军的方向,思绪飘回原本的历史轨迹。那时岳飞率背嵬军在朱仙镇大捷后,本可乘胜追击收复河山,却被南宋朝廷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临安。最终岳飞冤死 亭,背嵬军也被拆分瓦解。

如今虽因柴皓的出现打破了金军不败神话,但赵家君臣依旧延续着昏聩本性,甚至让十二道金牌的闹剧提前上演——只不过这次接到金牌的是李纲、种师道、张叔夜等将领率领的勤王军。

这朝廷还不如当年的后蜀!林冲握着丈八蛇矛冷笑道,后蜀是兵无战心,如今却是将士愿死战,皇帝反要退缩!

鲁智深操着关中口音对西军喊道:这等昏庸朝廷有何可效忠?西军的弟兄们不如投奔我家幽州王,痛快杀敌!这位西军出身的提辖官在军中颇有威望,引得不少将士心动。若非顾忌监军在场,只怕当场就有人响应。

种师道等人默许了年轻将士的意向,只待监军离开后再作打算。

柴皓闻言轻笑道:皇帝并非不想杀敌,只是在他眼中,真正的敌人是我幽州军而非金兵。他随即下令:全军撤回牟驼岗大营。原本就只带了两万骑兵出营的幽州军,很快整队撤离。

柴皓一声令下,羽林、天羽、背嵬三军两万铁骑立即如疾风般撤退。

他朝种师道抱拳道:种老将军,幽州将士先行告退,免得您为难。

若耽搁久了,只怕有人要趁机作乱。

这番话虽隐晦,却分明在暗指赵官家的十二道金牌——不许宋军攻金,分明是防备幽州王柴皓。

更可能趁勤王大军云集之际,下令宋军围攻幽州军。

种师道等西军将领暗自叹息。

古往今来的枭雄,谁像柴皓这般胸怀?那些争霸之人,何曾顾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唯有柴皓手握重兵却甘效文王,这般仁义胸襟,比赵官家更配称天下明主!

种师道在马上郑重抱拳,以沉默表达敬意。

此刻汴梁皇城内,浑身是血的李纲正拍打宫门:

开门!我乃四壁防御使李纲,有紧急军情面圣!

他方才在城门洞误中滚钉板,腰腹鲜血淋漓,仍强撑着一路闯到第三重宫门。

吴敏等人早料到他必来谏阻,故意设下埋伏。见李纲重伤不退,索性紧闭最后一道宫门。

(李纲浑身浴血,奋力拍打着宫门,鲜血顺着他的手臂滴落。

李纲,你伤成这样,快回去医治吧!张邦昌站在内城墙上,看着李纲的惨状,忍不住劝道,陛下为国事操劳多日,如今好不容易安歇,你就别惊扰圣驾了。

张邦昌,开门!李纲强忍剧痛,仰头怒喝,城外将士们盼着朝廷收回成命,等着进攻的军令!此时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金贼耀武扬威,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若不趁机歼灭金军,来年秋 们必定卷土重来!

张邦昌摇头叹息:这是陛下的旨意,你就别闹了。你有你的忠心,陛下有陛下的考量。

张邦昌此人颇为复杂。虽被后世定为奸臣,实则靖康年间真正祸国的,是吴敏、唐恪、耿南仲等钦宗朝奸相。他不过是徽宗朝的太宰,被推出去做了金军人质。后来金人立他为伪楚皇帝,也是被迫之举。金军退兵后,他立即退位投奔赵构。可见他虽非李纲这般刚直之臣,却也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最多算个圆滑的庸人。

正因本性不坏,张邦昌才会好心相劝。此刻皇宫内,赵桓正与吴敏、唐恪、耿南仲、李邦彦等人同金使时立爱商议和谈之事。皇帝与宰执们已决意求和,李纲再闹也无济于事,只会重蹈覆辙,像在徽宗朝时那样被贬岭南。

就连张邦昌这个太宰也被排除在议和之外,被派来阻拦李纲。为何官阶更高的太宰不得参与,反而让少宰李邦彦参与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