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74章 元帅只需固守营寨,按兵不动

在他身后,由高宝率领的千名敢战士、樊瑞吕方统带的四千梁山旧部,以及五千精选的河北义军共同组成的背嵬新军,齐声向柴皓致意:参见主帅!

这支初建的铁骑虽未经战火淬炼,但冲霄的士气已不逊百战雄师。

望着万人如虎的背嵬军阵,柴皓眼中浮现欣慰之色。

至此,他麾下再添万骑劲旅!

虽需时日打磨方能成为真正铁骑,但柴皓的军事实力确已更上层楼。

算上三千羽林军与七千天羽军,仅汴梁城外便集结两万铁骑。

加之梁山留守的一万五千士卒与河北义军四万五千人,柴皓在汴梁地区已拥步骑八万之众!

若计入幽州战场史文恭、秦明、武松统领的两万铁骑与五万步卒,柴皓麾下总兵力已达十五万!

手握如此雄兵,开疆拓土已非难事。

金军大帐内,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接到探报,面色骤沉:那柴皓又在牟驼岗编练新军,再添万骑!

虽是新卒,但其麾下八万步骑已非昔日可比。

此獠扩军之速,实乃心腹大患!

传令前军加紧攻势,务必在柴皓新军成势前攻破汴梁——

留给大金的时间,不多了...

金军营帐内,完颜宗翰望着跳动的烛火,眉宇间浮现出少见的颓唐。

大金的时日...怕是不多了。

这位 风云的金国统帅与完颜宗望率领十八万雄师南下,所向披靡。唯有太原与相州两处稍遇阻滞,遂分兵六万继续围攻,另遣万余仆从军镇守各处劫掠。

此刻屯兵汴梁城外的十一万金军本应势在必得,尤其是那十万铁骑堪称无往不利。可偏偏遇上了那个柴皓!

犹记风雪夜,柴皓率万骑直冲十万金军大营。虽折损不多,却让那支孤军突出重围。此后柴皓遭朝廷猜忌,独驻牟驼岗。原以为这支孤军迟早粮尽溃散,谁知其势力 渐壮大。

更可恨的是,赵宋朝廷竟不得不低声下气为柴皓输送粮草。金军猛攻汴梁的每记重拳,都成了柴皓要挟朝廷的筹码。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损兵折将,却为他人作嫁衣裳。

如今的汴梁就像裹着纸盒的珍馐,金军既要分心解绳,又得提防柴皓这头蛰伏的猛虎。西北勤王大军将至,战机正在流逝。若转攻柴皓...

金军两位元帅并非没有考虑过,只是柴皓在金人眼中犹如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令人进退两难。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若要强攻,金军必会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至于当下?

柴皓麾下已有八万步骑!

虽多为新归附之众,尚未形成与金军抗衡的战力,但柴皓手握精兵,又有步卒据守营寨,使得牟驼岗大营的防御比汴梁城更为坚固!

换言之,随着柴皓兵力壮大,眼下已非剿灭他的最佳时机。

金军当前上策仍是攻取汴梁,夺取城中钱粮辎重,随后扶植傀儡皇帝,令其成为金国附庸,再调集中原兵马围剿柴皓!

或是在攻陷汴梁后,满载战利品北归,倾举国之力将柴皓困杀于幽州!

无论如何,都需先拿下汴梁!

正当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犹豫是否增派一万兵力攻城之际。

远处忽然传来异于中原的口音。

起初若隐若现,渐渐由远及近!

声浪愈发浩大!

虽隔数里,却似惊涛拍岸,连绵不绝!

金军帐内众将惊疑不定:发生何事?

此刻探马来报:禀二位元帅,宋将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驰援!

这支宋军行军时齐声高呼!

那震天声响,正是西军操着关中口音齐呼所致!

大军已抵柴皓营寨,距汴梁仅二十里!

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听罢,心头又是一沉!

十万西军来援!

宋军再添劲旅!

传闻此乃宋朝最精锐之师!

西军既至柴皓营寨,若两军合兵,金国还能攻下汴梁吗?

为稳定军心,完颜宗翰强作镇定道:大风?

本帅倒是知晓,汉高祖刘邦曾作《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那刘邦定都关中,尚要慨叹安得猛士。

可见关中秦人,也算不得什么猛士!

若非如此,这支西军也不会跟随宋国童贯征讨幽州,却接连两次败在辽国将领耶律大石手下!

而耶律大石,不过是我军昔日的手下败将!

传令攻城部队暂且撤回,待我军稍作休整,先击溃这支大宋西军,再解汴梁之围!

完颜宗翰这番话意在稳定军心,避免因敌军增援而动摇。与众将商议后,

他与完颜宗望对视一眼,心中皆泛起一丝无奈。

眼下形势,攻破汴梁已无可能。

即便能在西军抵达前突破外城,也来不及彻底占领,必将陷入内外夹击的困境。

如今之计,唯有暂且与宋国皇帝和谈!

况且这些日子,宋国副相耿南仲、李邦彦等人已暗中遣使表达求和之意。

与此同时,牟驼岗军营中。

柴皓集结麾下羽林军、天羽军、背嵬军,共计两万骑兵,尽数出营。

与自西北驰援而来的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等西军将领在营外汇合。

幽州王安好,若非大王当夜血战,恐怕老夫赶到时汴梁早已陷落……

七十四岁的老将种师道须发皆白,在马上郑重拱手道。

他虽率十万大军新至,但柴皓雪夜突袭金军、以万骑冲十万敌阵的事迹,早已通过沿途哨探传遍军中。

老将军过誉了,孤从幽州带来的兵力有限,只能做到这般地步。

如今老将军率十万西军来援,两军合力,加之汴梁守军,足以将金军歼灭于城下。

柴皓含笑回应,目光落在老将军身上。

他口中虽如此说,心中却暗叹:以赵宋朝廷的秉性,手握优势时必会急于议和而非歼敌。

此言不过是为赢得种师道与西军之心。

此番汴梁之行,多半难起战事。

却能让西军与天下人看清赵宋的软弱无能!

这天下民心,终将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明主!

一场宏图霸业,也该到了收网之时!

靖康元年正月初九,汴梁城外北风呼啸。

种师道统领十万西军,与柴皓两万铁骑合兵,自西北方向朝金军大营发起攻势!

大风!

大风!

大风!

陕西五路西军将士身披沧桑战甲,执盾持刃,列着严整军阵,向着金军营寨稳步推进!

十万西军将士,浑身散发着百战余生的铁血气息!

他们身上那些布满补丁的旧战甲,无声诉说着无数次浴血厮杀的过往。每一道修补痕迹,都是战场上留下的勋章,见证着他们流过的鲜血与不屈的意志。正是这些生死历练,铸就了这支铁打的精锐之师!

从西北到汴梁,他们用双脚丈量了千里山河。如此长途跋涉仍能保持高昂斗志,足见西军是何等坚韧不拔。此刻这支铁军正如黑压压的钢铁洪流,自牟驼岗高地向着金军营寨席卷而去。

长枪如林,盾墙如山,强弓硬弩蓄势待发。西军最擅长的就是以步制骑,靠的就是铜墙铁壁般的战阵!两侧更有柴皓的两万铁骑策应——三千羽林军与七千天羽军组成的精锐骑兵,曾多次让金国铁骑折戟沉沙;而岳飞统领的一万背嵬军虽是新锐,此刻也正摩拳擦掌。

十二万大军压境的肃杀之气,令天地为之变色!

汴梁城头,四壁防御使李纲望见柴皓与种师道联军出击,激动得须发皆张:种老将军到了!幽州王也出手了!原来是在等西军合围的时机!当即挥动令旗:杨可世率五千西军骑兵并捧日、龙卫二军出击金军前营!张叔夜领两万南路勤王军攻其右翼!本将亲率余部直取左营!务必要与城外大军形成合围之势!

战鼓震天动地,汴梁各城门突然洞开,憋屈多日的守军如决堤洪水般涌出。这些日子挨打的怨气,此刻全化作了滔天战意——有西军铁旅和幽州王精锐压阵,正是 雪恨的良机!

金军大营内,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面沉如水:果然中了柴皓这南蛮的诡计!

他分明是在等待宋国西军抵达,好联手将我军全歼于汴梁城外!

哼!这柴南蛮倒是打得好算盘!

若西军十万皆是铁骑,或许还能让他如愿。

可区区十万步卒,怎敌我大金铁骑之威?

纵使宋军眼下兵力占优,真正堪战的不过柴皓那一万骑兵罢了!

我大金铁骑来去如风,谁能拦得住我们!

虽局势对金军稍显不利,但两位元帅仍从容不迫。

在他们看来,即便柴皓与宋军合兵一处占据上风,最多也只能击退金军,绝无可能将其全歼!

况且十万金军若拼死一战,胜负尚未可知!

二位元帅,末将以为我军无需忧虑。

宋军虽暂居优势,但宋廷未必愿见我大金落败。

若宋军与柴皓联手击败我军,那柴皓必成宋朝心腹大患!

柴皓仅率一万兵马南下,短短八日便收拢八万之众。

试问赵家天子,岂能安枕?

此时,帐下一谋士出列进言,正是原辽国南院时立爱。

完颜宗望闻言挑眉:你是说与宋廷议和,令其勒令宋军停战?

时立爱颔首:正是!中原自古讲究唇亡齿寒。

如今柴皓不仅是我大金之敌,更是宋廷大患。

若我军败亡,宋国君臣便要独面柴皓。

故而他们绝不会坐视我军败北!

在宋廷眼中,我大金不过如匈奴般的北地狼族,劫掠一番自会退去。

而柴皓则不然,他文武双全,乃前朝皇族后裔,更善笼络人心,所到之处万众归心!

就连宋军诸多将领,都与柴皓交好。

如此人物,在宋廷看来比我大金更为可怕!

因此宋国非但不会坐视我军被围,反倒会出面保全我军!

甚至此次议和,宋国或将主动献上岁币!

元帅只需固守营寨,按兵不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