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5章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第15章

作者:想要给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2:22:49

殿下的枢密使童贯急忙进谏:陛下三思!

柴皓虽狂妄,却如跳梁小丑,朝廷稍有动作便闻风而逃。

此等癣疥之疾,动用五路西军实乃大材小用。

况且与金国的海上之盟已定多年,约定南北夹击辽国。

种师道等西军奉诏东来,本为北伐燕云做准备。

更兼这些年在河北、河东边境囤积的粮饷辎重,皆为北伐而备。

若转道征讨柴皓,这些物资又需调往京东...

路途遥远艰险,这些军需物资尚未运抵前线,途中就会损耗大半,还需额外筹集粮饷补充。若用于北伐,对朝廷而言实在得不偿失。

若能先挥师北上,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五代以来诸多 未竟的伟业,陛下的威望必将如日中天。

届时获得燕云这片天然牧场,便可培育大批优良战马,组建起真正所向披靡的铁骑劲旅。

待这支精锐骑兵练成,再调转矛头征讨柴皓。任他腿脚再快,也插翅难逃!

童贯这番陈词恳切,条理分明,听得赵佶长叹一声,打消了先前的念头。

爱卿所言,实乃忠君体国之论。也罢,朕姑且忍耐些时日。待收复燕云后,不仅要剿灭柴皓,连江南的方腊之流也要一并铲除!

赵佶捋着胡须,眼中终于浮现出期待之色。

自后周 柴荣,到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历代君主屡次北伐辽国,皆未能收复燕云。宋太宗雍熙北伐时,更被辽军追得乘驴车仓皇逃窜,五代以来积蓄的中原精锐,就此毁于一旦。

徽宗之父神宗皇帝,曾借王安石变法励精图治,在位期间重创西夏,却始终不敢正视辽国。为激励将士,曾立下誓言:后世收复燕云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若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赵佶便是五代以来最杰出的君主。届时柴皓造成的颜面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殿下,童贯见赵佶收回成命,暗自松了口气。他并非真心为国,亦非偏帮柴皓,实有私心考量。

作为宦官出身的将领,童贯怀揣着常人难及的野心。若非如此,大宋监军宦官众多,何以唯独他能官拜枢密使?

他力主先北伐,正是冲着神宗皇帝的遗诏——收复燕云者封王!此次北伐赵佶已钦定由他挂帅,若成功收复燕云,他便是史上首位封王的宦官!

至于梁山柴皓?在童贯眼中不过是个泥沼。胜之无功,败则损威。何况梁山易守难攻,当年宋江据守时尚且难克,如今换了柴皓更无胜算。

不如专心北伐,既掌数十万大军粮饷可中饱私囊,又能立不世之功封王拜爵,岂非两全其美?

就在宋朝朝廷暂缓讨伐柴皓,全力筹备北伐之际......

数日后,柴皓率领轻骑疾驰而归,几乎与先前返回的公孙胜等人同时抵达梁山。

安顿好李师师后,柴皓立即召集众将,在议事堂升帐议事。

拜见主公!

众将齐声行礼,人人面带崇敬,难掩喜色。此次汴梁之行,不仅令梁山威名远扬,更使实力大增。

李俊、童威、童猛等近二十位头领,以及何成所率三千精锐重归梁山。更从朝廷养马场夺得数千匹青唐良驹,使梁山马军战力骤增。

诸位请起。柴皓抬手示意,在众将热切目光中朗声道:此番汴梁之行收获颇丰,我梁山声威更胜往昔。借此良机,当重整军制。

羽林军仍为亲军。另依大周旧制,增设六军:马军分铁骑、龙捷二军;步军设控鹤、虎捷二军;水军立定海、平海二军。每军分左右两厢,共十二厢。

铁骑!龙捷!控鹤!虎捷!定海!平海!

六个崭新的军号在厅中回响。众将神情振奋——这意味着梁山正从草莽山寨向正规大军蜕变。更意味深长的是,其中四个军号正是当年周 亲军旗号。

若他日柴皓君临天下,他们便是新一代天子亲军!

柴皓将水军命名为平海、定海,彰显了他的雄心壮志。

后周时期对水军并不重视,因此没有现成的军号可循,但从此以后,平海、定海军将与控鹤等四军一同,成为柴皓的亲军。

或许,有朝一日,它们会被称作——皇家海军!

因为水军的终极目标,是浩瀚的大海!

众将齐声应道:“谨遵主公之命!”

梁山军制改革与六军军号就此确立。

柴皓继续宣布:“六军各分左右两厢,共十二厢。暂不设军主将,仅设厢主将。军主将之位,日后依战功而定。”

众将纷纷赞同。梁山上人才济济,若直接任命军主将,难免有人不服。以战功论高低,最为公平。

十二个厢主将之位,足以安排马、步、水三军的佼佼者。

“铁骑军左厢主将史文恭,右厢主将林冲;龙捷军左厢主将秦明,右厢主将杨志。此四将统领马军。”

“控鹤军左厢主将王进,右厢主将史进;虎捷军左厢主将鲁智深,右厢主将武松。此四将统领步军。”

“平海军左厢主将阮小二,右厢主将阮小五;定海军左厢主将阮小七,右厢主将李俊,童威、童猛为副将。此六将统领水军。”

“另设密谍营,时迁、段景住为正副指挥;工匠营,汤隆为指挥;炮营,凌振为指挥;参军署,公孙胜、朱武为参军事。其余诸将,依职任副将或营指挥。”

被点名的将领肃然领命,未被任命的也心服口服。柴皓的安排既考量才能,也兼顾功劳,王进、史文恭等最早追随他的将领,因战功卓着,分任铁骑军、控鹤军厢主将。

林冲、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以及秦明、杨志、史进等人,在归顺朝廷之际,率先投奔柴皓麾下,皆是各自军种中的翘楚。

阮氏三雄尤为显赫,三人各统领一厢水师,执掌水军大半兵权,威势无双。

这般安排无人异议,只因阮氏兄弟战功赫赫,更是柴皓起兵时的元老。

至于李俊与童氏兄弟,先随宋江归降,后又重返梁山,仍得柴皓重用,担任一厢主副将,已是意外之喜,唯有竭诚效命以报知遇之恩。

柴皓从未担忧阮氏兄弟权势过盛,更无意玩弄权术制衡。

一来他胸有成竹,自有威势镇服诸将;二来阮氏兄弟忠义可信;三则日后麾下兵马必将扩充,若得天下,禁军编制何止百厢?届时兵权分散,无人能独揽大权。

何况眼下梁山仅三万余人,若此时便勾心斗角,岂是雄主所为?

梁山军制改革就此尘埃落定。

随后数日,各军按兵种重新整编:步军人数最众,马军、水军次之。虽未满员,但建制已成,只待日后壮大。

梁山声势日盛,旧部陆续自汴梁招安大营或故土归来,亦有豪杰慕柴皓威名前来投效。兵力渐增,操练不懈,终成劲旅。

这日柴皓正在校场观兵,朱贵忽引百余乡老登山禀报:“主公,此乃济州、青州等地百姓代表,特来缴纳今夏税粮。”

柴皓愕然:“赋税?孤何时下令征税?”

他面色一沉:“莫非有人假传军令,鱼肉乡里?若查实定严惩不贷!”

众乡老连忙叩首:“柴王明鉴!往年官府横征暴敛,括田所更夺我田产,幸得柴王大破官军,狗官皆逃回汴梁。如今州县税吏俱不敢出城,乡亲们自愿纳粮以报大恩!”

柴皓乃我等黎民救星,故而众人决议,将本该缴纳官府的税赋,尽数献与柴王。

愿助柴王练兵秣马,护佑乡里!一位银发老丈拄杖出列,声音颤抖地说道。

柴皓闻言恍然,嘴角泛起笑意。

自梁山军威震四方,周遭州县官兵皆龟缩城内,再不敢下乡催科。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皆感念柴皓恩德,自愿奉其为王,甘为治下之民!

此情此景,足见柴皓在京东诸州深得民心——不扰黎庶,屡破官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

而赵宋朝廷,早已尽失人心......

望着前来献税的父老乡亲,柴皓真切感受到了何为民心所向。

梁山上下虽厉兵秣马,却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今民众竟主动输粮纳赋,争相归附!

那些食君禄的士大夫,或许会愚忠殉国。但天下苍生的眼睛,最是雪亮。

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谁便是他们的君王!

此刻柴皓虽未登高台,但因万千百姓俯首跪拜,放眼望去尽是低垂的脊梁。

他终于明白王权真谛——不在身居高位,而在万民自愿屈膝!

民心所向处,纵不称帝亦是天下共主;众叛亲离时,虽居龙椅终成孤家寡人。

这令柴皓心生顿悟:纵有雄师百万、谋士如云,若不得百姓拥护,江山终是沙上楼阁。

赵宋与士大夫共治,却纵容豪强兼并,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方腊、王庆之徒所以能一呼百应,皆因百姓已无活路。

若非金蒙强敌压境,这大宋怕早亡于民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