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障碍:为何快乐总是转瞬即逝?
我们总以为,只要赚够了钱、买了房、找到了心爱的人,就能一直幸福下去。
可现实往往是,刚得到的时候特别开心,没过多久就觉得“不过如此”,快乐像沙子一样,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这背后,其实是大象自带的三个心理机制,悄悄给我们的幸福设了陷阱。
第一个陷阱,叫“负面偏好”。
简单说就是,我们对负面信息的敏感度,远比正面信息高。
你有没有发现,输掉100块钱的痛苦,远比赢得100块钱的快乐更强烈?
别人一句批评的话,能让你纠结一整天,甚至晚上睡不着觉,而十句赞美,可能转眼就忘了。
这其实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智慧”。
在原始时代,要是忽略了一次危险,比如草丛里的狮子、河边的鳄鱼,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但要是错过一次机遇,比如一棵结满果实的树、一只逃跑的猎物,下次还能再找。
所以,我们的大象天生就对负面情绪、危险信号更“上心”,这是刻在基因里的“趋利避害”本能。
可到了现在,我们不用再担心被野兽攻击,也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但这种负面偏好却保留了下来,让我们总容易陷入焦虑和抱怨。
比如你今天工作表现很好,得到了领导的表扬,还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但晚上回家想起同事今天无意中说的一句闲话,就开始胡思乱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最后整个晚上都不开心。
明明生活总体不错,却总被这些小挫折、小不满牵着走,幸福自然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二个陷阱,叫“享乐适应”,也有人把它叫做“幸福跑步机效应”。
就像你在跑步机上跑步,不管跑多快、跑多久,都始终停留在原地;
我们对快乐的适应速度,远比想象中快。
我之前看过一个对中彩票头奖得主的跟踪调查,那些一下子赢了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刚中奖的时候狂喜不已,觉得自己以后再也不用愁了,肯定能一直幸福下去。
可没想到,不出一年,他们的幸福感就慢慢回归到了中奖前的水平。
有的人甚至还会觉得不快乐,因为他们习惯了奢华的生活,以前觉得普通的饭菜、简单的娱乐,现在都看不上了,反而多了很多新的烦恼,比如担心钱会花光、担心别人觊觎自己的财富。
反过来也一样,那些遭遇了重大不幸的人,比如瘫痪、失明,一开始肯定特别痛苦,觉得人生都毁了。
但大多数人在几年后,也能慢慢适应新的生活,幸福感会逐渐回升。
就像霍金,21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渐冻症,医生说他只剩两年寿命,可他不仅活了55年,还成为了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
他曾经说过:“瘫痪让我摆脱了很多琐事的干扰,能更专注于科研。”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这种“享乐适应”。
刚买新手机的时候,你会小心翼翼地贴钢化膜、戴手机壳,生怕刮花了;
可只用了三个月,就随手扔在沙发上、口袋里,一点都不心疼。
刚升职的时候,你兴奋得睡不着觉,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可没过多久,就被新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焦头烂额,甚至开始怀念以前的工作。
大脑的这种“适应机制”,本来是为了让我们更快应对环境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
可现在,它却让我们陷入了“追逐—适应—再追逐”的循环:
为了买房子努力奋斗,买了之后开心没多久,又想换更大的房子;
为了升职拼命工作,升职之后满足没多久,又想升更高的职位。
我们总在追逐下一个目标,以为这样就能幸福,可到头来却发现,幸福始终在前方,永远够不着。
第三个陷阱,叫“情感启动效应”。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象,会被过去的经历悄悄“编程”,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哪怕长大之后知道大多数狗都很温顺,看到小狗也会下意识地后退;
小时候总被父母否定、批评的人,哪怕现在已经很优秀了,做事情还是会不自信,害怕犯错,别人稍微提一点意见,就会觉得“我是不是做得不好”;
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之后在感情里总容易患得患失,要么过度依赖对方,要么不敢投入真心。
这些过去的情感体验,就像藏在大象心里的“开关”,一旦遇到相似的场景,就会自动触发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更关键的是,骑象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个过程,还以为自己的判断是“理性的”。
我有个闺蜜,长得漂亮,工作也不错,可每次谈恋爱都遇到“渣男”。
我们都劝她,下次找对象的时候擦亮眼睛,可她每次都陷入同样的困境。
后来聊起她的童年,我们才发现,她的爸爸很少关心她,总是对她很冷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